話說那日淨玉玦的畫像叫丫鬟毛手毛腳弄壞後,戚小公子暗喜,不多時日便尋來名師字畫替上去,何其賞心悅目,連日立于字畫前觀賞,好不陶醉。淨玉玦嗤之以鼻,絲毫瞧不出那字畫特别之處,隻道是小龍子天生愚鈍,竟走眼叫作假之人诓騙,以廢為寶,還不如他那自畫像呢。
他決意見面時好生數落數落那笨龍。
隻是去見人前還得諸多準備,以免漏了馬腳引來麻煩。
其一,得編個身份。
淨玉玦坐在堂上端起剛煮好的茶,嫌燙,又順手遞給身邊的玉子兒,方才道:“從今日起,我便叫莫須有,你們稱我為莫家公子甚好。旁人若是問起來,便答我父母早逝承了家道後搬遷至此,其他一概不答便可。至于你們麼,地公是我莫家的管事,便喚作常在公,地婆是我乳娘,喚作常守婆。你們兩個小東西麼呃……玉銀兒便叫白開水,玉子兒叫白開心,是賣給莫家做丫鬟書童的姐弟。”
小仙童當真念過幾日書,覺得這名字取得不甚文雅,遂辯駁道:“仙君,得取個有名堂的名字,不然叫凡人笑話。”
“那你便喚作有名堂。”
玉子兒噘嘴嘀咕道:“還不如白開心呢。”
“各自記得自己的身份名字,穿了幫漏了餡兒回到我這廟堂可免不了挨罰。”
堂下小仙們紛紛應下,卻想不透底,這仙君作甚要取這些個必叫人笑話的名字。後來地公地婆關起門來小聲商讨,便道是他淨玉玦仙格不夠高,腦筋些許不靈光。
再說其二,得設個妙局,先與小龍子相識,方便日後走動。
為此,淨玉玦頗費了些心思,差玉銀兒探來小龍子常去之處、喜惡癖好、相交之人,便從中得知他有一好友,來往密切。此人家中乃城中富貴,通商道,于城北城南兩處地方販綢緞。此子出手闊綽,常邀三五好友于滿園香小聚,品酒論詩,鑒字賞畫。小龍子房中那幅破爛便是他酒後豪言許諾,不日從街邊商販手中購得相贈。
原本瞧那小龍子生得俊美,淨玉玦心有疑慮,何以老龍王那副粗糙莽漢的面相竟能生出這般兒子,如今想來,這蠢态倒是一脈相承了。
因禁酒令一事,淨玉玦已對龍王心生怨怼。
“仙君,請過目。”玉銀兒又呈上一封密函。
淨玉玦出手攤開,玉銀兒便将密函放入他掌中。他拆開速速看過,又将其複原還與玉銀兒,輕哼道:“這老賊,倒是生的狡猾。也罷,且看他下步動作。還回去。”
“是。”
誠然,玉銀兒與玉子兒雖同為淨玉玦從天池中取魂捏出的仙童,力所能及之事卻截然不同。他時時後悔,當初為何不是差的玉銀兒去打聽,便也落不得橫豎五百年的結果。
隻可惜,玉銀兒言語不多,亦是不常笑怒,性子多少無趣了些。
“玉子兒。”淨玉玦招來在院中挖泥種花的玉子兒,正欲說事,但見他滿手腥泥,便是眉目皆有嫌棄之色,遂令他先去淨手,“種這些玩意兒作甚,無用之物,且用仙法幻化一些足矣。”
玉子兒不敢反駁,速速淨手回來。淨玉玦已等得不耐煩,負手立于種下一半的花草前,尋思着回頭該給玉子兒找些費神的差事,以免他再搬弄這勞什子。
見淨玉玦目指旁物未及自己,玉子兒便出聲提醒道:“仙君,我已淨手完畢。”
淨玉玦聞言側目睇他,面有不悅,蹙眉輕拍他後腦,訓道:“要叫公子。”
玉子兒自知說錯話,遂賠了不是,又知仙君要出門,便留下滿院黃泥乖乖作陪。土地公畢竟心疼這地方乃自己廟堂,縱然心有怒氣,也不得不含淚收拾,後又可憐花草性命,細細種下。土地婆見他受委屈,思及自己,便尋思出一主意,于山中尋來未染邪性的精魅,助其幻作人形,且當檐下仆。
自然,此乃後話。
且說那淨玉玦時隔多日再次出門,便是向着城中滿園香而去。滿園香的少東家亦與小龍子來往甚密,偶有家中設宴定會邀請,且為人熱忱,頗受小龍子喜歡。淨玉玦此番動作正是看中少東家的品性,想要利用一番。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愈是鋒利才愈能直取那小龍子的心髒。善哉善哉,非也非也。他行的是迂回懷柔,取的是水到渠成,為的是相識結緣,豈是那般兇殘之意。縱然小龍子千般罵他,他亦千般捉弄,皆是你來我往的樂子罷了。而今他更是自稱莫須有,一介凡夫俗子,哪敢不自量力得罪城主家公子。且暗處還有個狗龍王窺視着呢。
乘祥雲下山,過城門不入,淨玉玦落地以祥雲化馬車,步入輿内,撩衫坐下,與外面的玉子兒道:“往滿園香去。”
玉子兒戳戳馬匹,換來馬兒一聲哼氣。他速速收回手,頗有為難道:“公子,我不會禦馬。”
淨玉玦已然半卧躺下,托了腮頰,正是閑散自得,便沒與他計較,道:“捉住辔繩做做樣子便可。莫要再磨蹭,否則回去罰跪你三日。”
“哦。”玉子兒說罷跳上轅座。
馬車前行遇一頑石,過而颠起,輿内卧躺的淨玉玦便咬了自己舌頭。他掩面悶哼,此般痛苦難與外人道。
滿園香地處城南,自上代東家白手從茶館做起,開業已有三十餘年。東家姓馮,廣結良緣好做善事,人稱馮善人,在絡澤城中頗有聲望。馮善人對其子漱已管教有方,自小嚴苛,少有愚寵。而今馮少東家行事做派多随其父,寵辱不驚,大方得體,亦是成同輩中翹楚。滿園香有這父子二人,自是賓客滿坐,生意興隆。
以淨玉玦之計,便是先與馮少東家熟絡,再由他引薦結識小龍子,如此免去旁人諸多猜疑。
馬車行至滿園香門前停下,一旁小厮恭敬迎來,從玉子兒手中接過辔繩,靜待與中客官移步。玉子兒心粗,不通凡間禮節,手中辔繩交予小厮後便迫不及待跑至門下,一腳跨入,朝堂中探去,面上難掩新奇。小厮見他竟丢下主子獨上台階,心念這童子定免不了挨罵,後見淨玉玦撩簾出來,竟愣了半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