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泉州境内最大的寺廟,也是香火最旺盛的寺廟。
據老榆林說,其實一開始,它隻是一座普通的小廟而已。
但是有一天,他們開始收養被遺棄的嬰兒後,還好好的善待他們,教他們手藝,讓他們長大在州内也能有一技之長謀生後。
名聲就漸漸的出來了。
不少人都覺得這座寺廟大善,積攢了不少福緣,一定會非常靈驗。
漸漸的,就吸引更多的人去上香。
老榆林看不慣和尚的做法,但對這座寺廟的舉動還是贊歎的。
現在看來,他應該是贊歎錯人了,在背後出資行善的,原來是這一對老夫妻呀!
一番話,馬菁芸聽得很是心動。
這個朝代有不少名貴、内容不淺的書籍都是掌握在達官貴人的手裡。
普通人想要咬牙買上一本看一看,基本上是很難的,他們在土地上辛苦勞作一年。刨出來的酬勞也僅夠自己裹腹而已。
更何況,對于書局來說,正經的,對于考取功名有用的書籍還是很有銷路的。
所以,一般這些好賣的書才會有很多的存貨,價格也賣的高。
老百姓們知道它們有用,但比不上眼下的一日三餐重要,他們辛苦勞作一年,咬牙還是買不起,買得起也沒有到手的種子管用,那就更不想要了。
更可況的是,哪怕他們不買,送孩子去學堂也會發的,隻不過放學後都要被收回了而已,但也不影響自家的孩子認字。
所以基本上都會選擇不買,除非老師說事關考取功名,一定要一本能随手看,就會咬牙入手一本。
導緻随大流的科考書在書店還是很有銷路的,但有關史書方面或者是兵法方面的記載。
基本上是在書店就是絕迹的了,又厚又沒有銷路,不是有底蘊的世家,基本上都不會收藏有,知識壟斷體現的淋漓盡緻。
醫者,或者說大夫,在這個朝代還是屬于下九流的行當。
不說讓人非常的看不起,但想要有非常收人尊敬的地位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他們所需要用到的醫書在書局,比上述兩種書還要難找,有,都是些不懂是真是假的手劄,甚至還賣的非常便宜。
因為大家都知道,很多病症看着都一樣。但所用的藥方往往需要因人而異,做些微調的。
不然怎麼會有詞叫做對症下藥呢?
所以,撐死了書局内也隻會賣一些《草藥大全》這種爛大街的醫書。
想要真正找到能看、能學習的醫術。還是要從有傳承的杏林世家内借閱。
他們每天都要接待大量的病患,什麼疑難雜症沒見過?
他們家裡頭收着的醫書,上面寫滿了曆代人的努力——跟螞蟻一樣大小的,密密麻麻的批注。這些就是一個醫館的價值所在!
但現在的人都愛敝帚自珍,不是自家人,還是很難能借閱到的,甚至有些和他們家是出了五服的親戚後,去當學徒的,一輩子也未必能有機會翻閱。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會有那麼多的大夫敬重老榆林,就是因為他常常會抛開門第、師徒之見。
無所顧忌的和來跟他讨論醫術的大夫暢所欲言,一點也不私藏。
感到羞愧的大夫們往往也會拿出自家的獨門絕技,和見過的疑難雜症跟老榆林一起交流學習,一起進步。
這對老夫妻對于委托寺廟照看的孩子也不吝于給他們一個接受教育的機會,那對于她這樣被聘請回去的特殊人才呢?
她提出想要去書房翻閱,他們是不是也能輕易的同意?
馬菁芸現在就想進一戶有底蘊的高門大戶看一下,有關這個朝代的記載和曆史,再找一找有沒有絕迹的古籍醫術手劄。
一是想看一看,能不能再拼湊出,或者說學到兩張藥方。
二嘛,自然就是想看看,現在是盛世元年,還是需要立馬做足逃荒準備的饑年?
這可關系到她未來的求生方向啊!她還想苟到回家!做回根正紅苗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但想到現在的有錢人家的生活習性,馬菁芸還是很嚴肅的問道:“你們可知道?一個院子内堆滿了草藥會有什麼後果嗎?那可是能熏的整個家都是一股藥味!”
特别是對于家裡隻有三進屋的人家來說,那是全家人都要跟着一起,整日整夜嗅着。
這些貴人不是最愛各種清雅好聞的香薰嗎?能夠忍受的了由各種樹枝、枯葉、果子等組成的中藥味?
兩位老人家和善的笑笑:“沒事兒,我們人老了,老是要跟着些湯湯藥藥打交道,基本上都脫離不開了,都聞習慣了,聞多了還覺得它有點香,很安神。”
最後馬菁芸才在可能會談崩的邊緣試探的伸出小腳腳,“我知道貴府上一定收有不少的藏書,真進府去給小姐醫治,
晚輩也不奢求些金銀玉器、绫羅綢緞,隻求兩位大人每個月,可以給我進去看一天的書即可。”
說完,撲通的一聲就跪下了,結結實實的給兩位老人家行了一個大禮。
吓了他們一大跳,兩人相視一眼,突然間笑了,那種拒人于千裡之外的隔閡感,一下子就消散了不少。
怎麼感覺小神醫前面提的要求都不是那麼重要呢,最後這一條才像是他心心念念想要的呀。
他們本來還擔心,一個外男在給孫女調理身體期間,近距離、長時間的接觸孫女,可能會有些不利于孫女的流言流出,更有甚的會發生些他們不願看見的事情。
如果沒有,他們也不放心,到了後面,等孫女的身體平穩下來後,他不也是常常需要過來看個平安脈的嗎?
那時候,兩人接觸的機會也不少!到了這時候,如果還沒有醜事發生,就說明對方真是個守規矩的。
但他們也還是不放心,誰知道他是不是圖謀甚大?!就想等待合适的時機再用這份人情?!
畢竟,經過這麼些日子的相處,他也能算得上是小孫女身旁,能夠說的上話的人物了!他的話,孫女怎有不聽的道理?
如果是一個品性不好的人,小孫女還是很容易被帶歪的。
這是他們所不希望看見的。現在看來,他的品性很好,甚至還要再加上一句,好到令他們滿意,居然還愛讀書。不少有家底的人都不願意苦讀,
覺得這輩子有家裡的這份财富傍身,都能做一輩子的逍遙翁了,何必還要去苦讀?那麼辛苦又勞神。
他現在這樣,吃點、喝點、再玩點不是挺舒服的嗎?他一階鄉野鈴醫,居然願意一頭紮進去。話說,難道他一個小神醫還想要考取功名嗎?
老侯爺樂了,“有什麼不可以的呢?不過,我也不知道你需要什麼書,我府上崇武,所以收集的書多數和醫書無關。”
馬菁芸很認真的說道:“我從小跟在老榆林身旁學習,學的多是醫術,但我本人更希望能像個正經的讀書人一樣,多看些雜書,不求能考取功名,但求多知道些,知道的多了,能讓我在外行走的時候,踏實一些。”
老侯爺欣慰的摸摸胡子,眼帶欣賞的說:“我還是有幾分面子的,雖說不能讓你堂堂正正的進白鹿書院讀書,但是讓人以誰家書童這種身份進去旁聽還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