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鋪子,女兒今日在夢裡,遇見了一個老神仙。”在蘇母回來之前,蘇禾安想了好幾種說辭告訴蘇母自己如今是有一身手藝可以賺錢養家的,最終還是想着就用老神仙這個說法。
原身身處的這個時代叫做大殷,佛學與道教都非常的繁盛,在中江縣這樣吏治不好的地方,許多苦命的百姓們都會信奉些什麼求個慰藉。
蘇家也都是信這些的。
“他教會了我許多未曾聽說過的食物房子,什麼蛋糕、麻辣燙、芋泥奶茶……,還給了我一個極方便的手推車。”
“沒想到,我們蘇家還能有這般奇遇……”蘇母雖然信佛,但是聽得女兒真的遇到了老神仙,蘇母喃喃說完這句話後便呆在了原地。
還是她肚子餓了咕咕了兩聲才打破了院子裡安靜。
“阿娘,我先去給你煮些下午包的抄手,用老神仙教我的油潑茱萸調味,你試了便知道。”蘇禾安道,“至于那手推車,正在廚房外頭放着,等用完飯我便帶阿娘去看。
蘇禾安引着蘇母往裡走去,聞到那油潑茱萸裡融合地正正好的豬油味、香料味、以及點睛之筆的茱萸辛辣味那一刻,蘇母徹底相信了自己的女兒遇到了一位老神仙。
若是丈夫當初能有這般手藝,也許他們家……
罷了,往事不可追,她還有這樣一雙好女兒。
蘇家沒有什麼食不言寝不語的規矩,趁着蘇母正一臉餍足地吃着蘇禾安秘制的紅油抄手,蘇禾安和她說起了之後的打算。
“我看過了,那老神仙賜的手推車很是方便,就算是我這樣的身量也能很輕松地推動——甚至是在上面放了不少東西之後。過幾日便有小集,我想着不如我推着推車去集市上賣些新鮮的吃食。若是反響還不錯,大集可以再多做些。”
“不知苗安打算做什麼。”蘇母又吞了一個抄手,裡頭肉不多,但就那一點葷腥味恰好做到了畫龍點睛,蘇母滿意地點了點頭。
蘇禾安靠着原主的記憶,對大殷朝有了些基本的認知,感覺大殷朝,至少大殷朝這西南邊陲的中江縣,平民美食文化算不上有多發達。
路邊大多就是普通的純肉餡或者青菜餡的餅和包子,不像後市,一家包子鋪能給你做出幾十上百種餡料。
面館也是,普遍的就是加上些綠葉子菜,好一點的再挖上一小塊豬油,巷口有一家面館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了,他家的面有好幾種澆頭。
大部分要上工的漢子,都是在包子鋪買個大肉包,再去面館點個素面配着吃。
條件再好些的,可能還會要一碗類似油茶的東西。
比起現代的巴蜀地區,隻能說能果腹而已。
想來是因為西南剛結束戰亂不久,這地方的父母官也不是一心為民的,平民百姓還時間去琢磨美食。
隻有府城中的飲食文化會更發達些。
“小集那日我想過繼續做包子,做些不一樣的口味;再就是搭配些老神仙教我的點心了,比如雞蛋糕、腸粉、馬拉糕之類的……隻是不知道大家會不會喜歡,我想着家中也還有些銀錢,我明日去市集上買好原料,做來給阿娘和妹妹試試?”
蘇禾安的打算不少,但就怕蘇母不願意試,畢竟他們雖然有些存銀,但在還沒有大額進賬的情況下,這些存銀是一日少過一日的。
若是原主本人在此,定然不會有這種顧慮。
因為當初,蘇父願意抛下鄉下的一切來中江縣做工掙錢,其實是這位閨名梁玉英的女子勸的。
梁玉英是個極有魄力的女子。
“你做的這油潑茱萸就很是不錯,大家都用茱萸調味,但做出來沒你這般滋味,要不就是太沖了,要不就是單單一股辛味,要是當初咱家包子鋪能有這樣的茱萸油做蘸水,也許今日就不會有人上門收租了。”
梁玉英吃完了抄手,還将那一晚調過味的湯都喝了,這才放下碗,對着蘇禾安說,“你今晚先仔細盤點盤點都要用些什麼,明日一早我便帶着你二人一同上街,去西市把東西都備足了。”
在不趕集的日子裡,想要買到各種東西,得去西市了。
這一點蘇禾安也是知道的。
她點點頭,冷不丁地聽到腦海中的系統響起了提示音。
【恭喜宿主做的紅油抄手獲得了蘇家母女的喜愛,獲得積分十分,可以選擇暫時保留積分,也可以選擇用積分抽取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