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考試下來,王志山拿下了會計員證書。
摩娑着證書上“會計員證書”的字樣,王志山多了沖動。
他再次報考了助理會計師考試。
考試成了王志山的最後一場考試。以他的中專文憑,助理會計師是天花闆。等他能參加會計師考試,将是十年之後。他等不起。
考試過後,他心下忐忑,不知結果怎樣?
借着周日回家的機會,他上了财政局。
财政局貼出了張榜的考試通過名單。
榜單上,他找到自己的名字和分數。一陣驚喜之下,他看清了。百分制的考試,他拿到了七十九分,站到了榜單的第三名。而另一邊,是會計師的榜單。紅色裝飾分外喜慶。獲得者的名單中,有楊華章。對比自己考取的助理會計師,财政局隻留下一個孤獨的身影,駐足原地。
回到分局,資格證書到手。
王志山一時不知道,一個手巴掌大小的本本,會給他帶來什麼?
倒是張家善在有意無意間,不時拉着王志山下鄉。
去到企業,全是查賬。
小鎮的街頭多了放開、搞活經濟的标語口号。
江北鎮政府破天荒在電影院開了場上百人的大會。政府的一位領導來了。他說是放開、搞活經濟,就是要提升一個地方的經濟能力。說白了,就是讓一個地方的經濟物資動起來,就像是把死水攪動一樣,讓一個活起來。一個地方的人要買,叫拉動内需;另一個地方的人要賣,叫引進資本。所謂的開源節流,就讓已有企業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總體提高我們的競争實力。
動員會過後,幾家省級公司借着東風,現了身。它們像是一夜間從土裡冒出來的竹筍一樣,來了小鎮,設立了自己的分公司。
公司當數大名鼎鼎的百貨公司、漁業公司。大公司紛至沓來,瞄的是江海壩子作為通往省城門戶的門戶要道。通道多了輻射能力。為此,幾家公司不遺餘力,到江北設立了自己的機構,意在開枝散葉,打開銷路。
這天,王志山收完街稅,走在回分局的路上。
路邊有人練攤,賣的是日用雜品。他蹲下身,與老闆攀談起來。正在攀談,一輛懸挂省城車牌的車子,“嘎”地一聲,不偏不倚,在他身後停了下來。
刹車突兀。王志山奇怪來從怎麼如此霸道,放着寬大的馬路不走,偏要到自己身邊,擋了道?正在遲疑,車門開了。來了一位戴着寬邊眼鏡的男子。男子和顔悅色,打量了一眼王志山,操着濃重的省城口音,道:
“請問,你家,是不是王志山老師?”
王志山愣住了。他不認識眼前男子。
男子證實過王志山身份,男子大大方方,伸出手來,與他握上了手:
“是這樣,王師。我姓曲,叫曲銘,是省漁業公司的。近段時間我受公司委派,到貴地成立分公司。剛一來,我就來找你了。聽領導講,你是我們公司稅收專管員。我特意來拜訪你。聽說你已在回來的路上,我特意過來。”
王志山聽得一頭霧水:我什麼時候成了你們公司的專管員了?是不是弄錯了?
他不明究裡,隻有含混着,讓曲銘先回公司。
曲銘走後,王志山進了稅務分局。他問張興福,曲銘說的怎麼回事?
張興福不遲疑,說是有那麼回事。省城來的幾家公司,我看其他人一時半會也絆不清楚什麼分公司、子公司的,你這方面懂的多一點,你來管。
王志山遲疑了。省城公司是國企,即便他們設的是分公司,可國企的分公司,還是國企呀!國企、集體企業全歸張家善的企業組打理,我一個個體稅收管理員,不搭邊啊!
張興福揮揮手,不可置疑:
“去去去,别來我面前淨整這些老鼠進書箱——咬文嚼字的事!你知道這個社會最怕什麼嗎?就怕你們知識分子鑽牛角尖!叫你管你就管,啰嗦什麼!”
料理過曲銘的漁業公司,不幾日,百貨公司找上門來。領頭的自我介紹叫李傑林,是省百貨公司設立江北分公司負責人。他跟曲銘一樣,登門拜訪過稅務分局後,張興福一揮手,讓王志山接了手。
王志山一下子多出幾家企業單位。他的身份,成了不是企業組成員的企業專管員。好在分公司設在小鎮繁華地段,地段是王志山管片,讓張家善的氣稍稍順了些。
稅企雙方碰頭。王志山分明感受到了省城公司的與衆不同。
李傑林是一把手。可他一來小鎮,家電返修上門,會捋起袖子上了陣;售貨員對家電性能、參數含混不清,他如數家珍,滔滔不絕,讓售貨員自歎不如。
每次見到王志山前來,李傑林會主動請他檢查賬務,多提意見。都說外面的世界變化快。李傑林與小鎮衆多企業的負責人相比,進化不少。他的為人做事,多了一股清新之風。
李傑林一身柔和西裝的衣肘部位,多了顯眼的耐磨夾層。他幹活時得心應手,不換衣服,一身西裝成了幹活裝備。他的實幹與同行的供銷社領導相比,多了巨大反差。相比而言,胡春桐主任大字不識一個,遇到張家善登門公幹,聽不懂,隻能閉目養神,當着他的面鼾聲如雷。
和幾家省公司打交道,王志山多了翻查賬務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