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桐急了,道:
“不是五萬,是五千!要不要?要的人在後頭等着排隊呢!我是看在認識你這麼多年的份上,才給你的這價!”
五千?!王志山大喜過望。他讓胡春桐不要聲張,去找了一名修理廠老闆戴重。兩人到供銷社看過車,王志山問戴重,這車值多少錢?戴重看過車,不發話,反問王志山多少的價?一聽說是五千,戴重頓時兩眼放光:
“五千?這麼好的價!你拿下,轉給我,我給你一千的好處費,把車讓給我怎樣?”
王志山問過車沒有痼子,心下喜歡,當即去找李源德。李源德一聽,兩眼放光,趕緊動手籌了錢,去拿小貨車。
交錢時,王志山帶上李源德找了胡春桐。誰知,胡春桐反了悔,說是價格賣低了,有人開價五千八百塊錢呢!
一看到手的鴨子要飛,李源德咬了牙,準備交六千元提車走人。王志山拉住他,出了供銷社,去找了戴重理論。供銷社賣車的事與他隻與戴重說過,他猜測是戴重見财起義,打起了車的主意。
趕到對着修車廠,王志山大罵了戴重,問他怎麼讓你看個車,還撬上我了?戴重自知理虧,趕緊悔了胡春桐,告訴胡春桐,這車有人要,他不要了。
再上供銷社,小貨車穩穩拿在了李源德手中。
小貨車開到店鋪前,羅東麗洗過車,打整一新;李源德請來了一名駕駛員,開上小貨車,坐上了副駕駛室,上了省城進貨的路。
天黑時分,李源德回到小鎮。
車進小鎮,李源德搖下車窗,逢人便說:
“怎麼樣?稅所朋友幫我盤來小貨車!我的第一車貨給拉回來了!”
天色已晚。駕駛員累得打着哈欠,收拾東西,回了家。
一貨車的地闆磚,将貨車輪胎壓得癟癟的。李源德與羅東麗心疼車,舍不得花錢請人,自己倆動手,連夜卸貨,忙到深更半夜。
第二天王志山去了李源德店鋪,遠遠看到嶄新的地闆磚将讓店鋪堆得像小山頭似的。
夫婦倆喜笑顔開。早早地有人來買地闆磚。眼看第一單買賣做下,李源德給羅東麗使了個眼色,羅東麗心領神會,抽出一沓錢來,塞給王志山,說是買車的介紹費。王志山不收,李源德附和上了羅東麗,勸王志山收下。最後王志山翻了臉,放下錢,走了。
他的身後,李源德呆住了。
過了幾天,李源德來找王志山,問他會不會寫《買賣合同》?
李源德來得急,氣喘籲籲。王志山笑了,說自己學财經的,怎麼連份《買賣合同》都寫不了呢?
時間緊急,李源德将事情說了個大概。原來他一直供貨的江北建築隊最近散夥,原先的建築隊一分為三,三名隊長各帶各的人,另立門戶;之前握在公司的物資采購權,一分為三,自行采購。其中的個工頭,隊長叫羅雲輝,找上了他,要與他訂立長期供貨合同。雙方一碰頭,準備即日立下合同;可李源德沒有寫過合同,來找王志山幫忙。
兩人趕到建築隊。羅雲輝與原先的建築隊會計李晉成等候多時。
李晉成一見是到來了稅務分局王志山,喜出望外,連說你們請他來,請對人了。别人來,我還不放心呢!
說着這話,李晉成請王志山上坐,遞了一份原先的合同,讓他試着依葫蘆畫瓢,拟下合同。
衆目睽睽之下,王志山看了原先的合同,搖了頭。說這樣的合同,乍一看滿象回事,标的、供貨要求與付款期限等要素,倒是齊全;可看到最後,沒有違約責任和罰則,成了光屁股合同;一旦對方違約,撂了挑子,抓破臉子,根本沒有約束力,如何保證?
李源德與羅雲輝一臉不解。李晉成開了口,說小王不愧是專業出身,一出手便知有沒有。這些合同原先是我拟的,老東西了,的确跟不上新時代;我們公司就因此吃過不小的虧。你王志山一說,倒讓我跟着弄明白了。按你的來,按你的來!
李源德與羅雲輝随聲附和。王志山一低頭,另念叨邊動手寫起了合同:
“甲方:李源德建材店;乙方:羅雲輝建築隊……”
寫到這兒,王志山擡頭看了兩人,問你們執照帶來了沒有?
這下輪到李源德和羅雲輝懵了。兩人不由得問道:
“什麼,還要執照?”
“不要執照,難不成将來一方違約,另一方告誰去?找誰賠,怎麼賠?就你們兩個寡男人,除了上面有個下巴,下面有個卵巴,是讓人家法官稱斤賣,還是論兩賣?”
在場人有人哈哈大笑,有人如夢初醒。
李源德打了電話,羅麗東一路小跑,送來自家《營業執照》;羅雲輝抓耳撓腮,不知如何是好?李晉成“呵呵”笑了,從抽屜裡翻出一本嶄新的《營業執照》,遞與羅雲輝:
“諾,你的執照。像你這種大字不識一個、剛捏了幾天鋤頭把的,就想要另立門戶?我這回是好事做到底,最後當你一回丫頭娃子。早想到你不會辦這些手續,我給你提前辦好了。”
合同拟成,王志山起身宣讀。末了,他問雙方有什麼意見?
李源德與羅雲輝點頭;王志山讓雙方将字簽了,再轉向李晉成:
“你是老會計,又是今天的見證人,麻煩你來簽字,做個中人,也就是證明人。”
李晉成戴上老花眼鏡,将合同細細看了,點點頭,簽了字,再轉向王志山:
“合同是你拟的,你也該來做個中人呀!”
王志山不想自己被繞進去,道:
“我一個稅務所的,當見證人,合适嗎?”
李晉成笑了:
“你稅所的不合适,你說,還有誰合适!”
拿到合同,羅雲輝等米下鍋。
李源德連夜開上小貨車,上了省城。
等李源德供貨的建材、五金一到,羅雲輝的建築隊開了工。看着有人上了工地,另外的兩個建築隊急了眼,要李源德供貨。李源德如法炮制,再次請出了王志山。各方在李晉成的撮合下,定下合同。
一段時日過後,李源德的建材店成了香饽饽。
不愁貨源,李源德當即淘汰了原先的小貨車。再上省城,他買下一輛嶄新的貨車。為跑生意,他另外買下一輛嶄新的摩托車,往返于各個建築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