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鸾腳步一頓,遲疑了一會兒:“奴婢會在和親儀仗出發前向大人說明。”
這是打定主意瞞他到最後一刻了。
甯晏禮擰起眉,“出發前夜陛下會設家宴,我屆時也會入宮,到宴席結束前是你最後的解釋機會。”
到宴席結束前……青鸾盤算了一下,很快應了:“隻要大人信任,此次定能坐收漁翁之利。”
“說得倒是笃定。”甯晏禮冷嗤一聲,之後起身示意鴉青備馬,待馬牽來,他接過缰繩,走到青鸾身邊,“從東陽門進宮,以免再和長公主的儀仗碰上。”
青鸾看向他遞來的缰繩,猶豫片刻。
“怎麼?”甯晏禮見她一動不動,又往前遞了遞:“我見你上次馬騎得很好。”
青鸾瞳中微微盈動,終于接過缰繩,鄭重伏手拜道:“多謝大人。”
甯晏禮眼睫輕顫,旋即轉過身擡了擡手,“回宮去吧。”
青鸾望向日暮餘輝。
再耽擱下去就該讓東宮的人生疑了。
她深深看了一眼甯晏禮的背影,然後踩穩馬镫,縱身跨上馬背,朝皇宮疾馳而去。
.
直到和親儀仗出發的前一天,阖宮上下還在緊張的籌備,不光是長公主的嫁妝,還有當晚設在昭陽殿的家宴,陳太後親自主持,自然無人敢半分怠慢。
九龍池旁的林蔭道下,不斷有宮婢端着托案成隊經過,青鸾轉而選了一條小路,向鳳儀宮行去。
長公主的事陳太後上心,陸皇後在面上也得表現出主動,從自己宮裡調了不少人到長公主的祈雲殿。
順喜雖被留在宮内,但因缺乏人手,近兩日也忙得不亦樂乎。
青鸾從他手裡接過包袱,“這宮袍用完可能要晚些還你。”
“不妨事。”順喜道:“這件本也是舊了的,平日我也不常穿,阿姊盡管用着。”
青鸾點了點頭。
“對了,阿姊日前讓我打聽的那座殿室有眉目了。”順喜道。
“怎麼說?”
“我問了幾人,都說那殿室是從前行宮時候留下的。”順喜壓低聲音:“據說太後娘娘曾在那殿中住過。”
“太後娘娘?”青鸾頗為意外。
“阿姊别看它現在偏僻又挨着掖庭,但在行宮時可是距離先帝住所最近的殿室。”順喜道:“隻是先帝後來南巡,太後娘娘便被換到别處住了。”
“那後來是誰?”
“先帝的宸妃。”
“宸妃?”青鸾入宮近四年,竟從未聽說過先帝還有一位宸妃。
順喜對此也了解不多,“我隻聽那些老宮人說,這位宸妃娘娘早在舊都之亂時殁了,那時的宮人也大半死在魏人手裡,故而知道她的已經不多了。”
“可陛下登基後,當年死于舊都之亂的先帝妃嫔不是都已追封了嗎?”青鸾不解,“為何唯獨沒有這位宸妃?”
她頓了頓,突然想到:“難道是因為太後娘娘?”
順喜微微颔首,“據說這宸妃生得極美,素有江北洛神之稱,自入宮後便受先帝獨寵,想必太後娘娘……”
後面的話順喜沒說下去,隻給了青鸾一個隐晦的眼神。
青鸾立即意會,“這位宸妃娘娘可有子嗣?”
後宮從來不缺美人,能讓陳太後懷恨至此,或許亦與儲君之位有關。
若說這位宸妃受先帝獨寵,有個一兒半女也不是難事。
“阿姊猜得不錯。”順喜道:“先帝曾經最為寵愛的三皇子,便是這宸妃娘娘所出,隻可惜也在舊都之亂時殁了。”
“等等。”青鸾腦海中忽然閃過一個念頭,“你方才說,宸妃娘娘素有江北洛神之稱?”
順喜不懂她的意思,撓了撓腦袋回憶道:“我聽曾在司飾署當過差的老宮人是這麼說的。”
“那這麼說宸妃娘娘應是出身江北。”青鸾道:“可知她是江北何處人氏?”
順喜搖搖頭,“這就沒聽說了。”
青鸾沉吟片刻,卻見鳳儀宮後門探出個腦袋來喊順喜,“順喜,娘娘喚你呢!”
“來了!”順喜應聲,回頭匆匆與青鸾道:“阿姊,娘娘喚我,我就先回去了,待明日長公主殿下儀仗啟程,宮裡沒這麼忙,再與阿姊詳說。”
青鸾颔首,拍了拍他的胳膊,“快去吧。”
見順喜轉身剛跑出兩步,她想了想,又道:“順喜。”
順喜回頭,“阿姊?”
“若日後有任何人向你問起我的事,你一概隻稱不知情便好。”青鸾看着他說道。
順喜愣了愣,“阿姊放心,阿姊私下交代的事,順喜不會同任何人說起。”
青鸾笑着向他擺手,“快回去吧。”
鳳儀宮的後門被輕輕合上,青鸾深吸了口氣,回頭望向遠處祈雲殿露出的飛檐一角,眸光漸漸沉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