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高位,是為國定。在男帝的國家,當選女性,稱為“郡主”;在女帝的國家,當選男性,稱為“郡王”。在鴻渺星球,每一個大大小小的國家,都有這樣一個位置。
每個國家的這個位置,都有一個固定封号,各不相同。
在一個國家之中,人選更替的時間和固定封号,不是以繼任的新帝為标準,而是在上一任國定者年滿50歲或者死亡後,國家會開始選擇新的國定者。而固定封号,國在則不變。
被選中的人除了承襲固定封号外,皇帝會再賜一個封号。最終封号正式稱呼将是“固定封号+所賜封号+郡主/郡王”。
稱呼時通常單叫固定封号,但也可以單叫皇帝賜的封号,還可以兩個封号連起來稱呼。
上一任國定者50歲或死亡後,将脫離固定封号,世人隻稱其所賜封号+郡主/郡王,依舊受人敬重。
以堯國為例,帝王為男性,當選國定郡主,國定郡主的固定封号是“綏勻”。
帝為男,則必然會導緻堯國仕途之路上,男子比女子多。——若帝為女,亦會導緻仕途之路上,女子比男子多。
這是因為,人類會更容易選擇同性作為事業上的夥伴,管理起來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且上行下效,若是男帝女後,那麼該國家内的異性結合的家庭裡,大部分也都會選擇男主外女主内。
因此,國定郡主的性别和帝王相反,就是為了表明維持男女平等之心不會改變,起到一種均衡的作用,表明國家絕不會因為多使用男子為官就輕視、忽視了女子。
即便是一夫一妻制的帝後時代,國定者也同樣重要。因為一夫一妻制的帝後,勢必是感情極好的,感情極好的兩個人在事業上的合作難免會顧及到感情,容易産生偏頗,這時國定者的位置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以堯國為例,國定郡主不一定要成為堯國女子的榜樣,但必須成為堯國男子的鏡子。
她代表着男女平等,監察着男女平等,亦維持着男女平等。
雖然她隻是一個人,但是每個國家每個帝王無論怎樣的更替,都會選擇出這樣一個人,便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和決心。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這也是穩定國家男女關系、保持社會平衡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
對于帝王而言,這是鞏固自己地位的一個必要的手段。
對于與帝不同性别的全國人民而言,坐在這個位置的人甚至可以不發言、不出力。但這個代表性極強、地位極其重要的位置,不能取消。
任何一種性别成為一個國家的統治者,時日久了,便會導緻整個社會中無形的規則變化為利于與統治者相同的性别者。
公平不是一個絕對存在的東西,但它至少必須在看得見的地方出現。
因此,國定郡主/郡王是十分有必要存在的,盡管品級上隻是和一品公主王爺相等,但即便是統治者,也沒有權力廢除這一制度。
這項制度,所有人都願意維持,并且認為必須亘古不變。
事實上也确實如此,在曆史的洪流中,即便是最腐敗的朝代裡,這樣的一個位置變成了虛名,也未被廢棄,因為有這份虛名也比沒有的好。況且腐敗的朝代,終将覆滅,與此位關系不大。
由于其特殊性,各國皆是對任者年齡有要求。
基本是25歲以上方可當選。50歲時則必須退位。
因為超過50歲的人,活力、魄力、勇氣和反抗精神等都可能被消磨,家庭牽絆多了,也會導緻做事畏手畏腳。
在個人身份和權力上,如大堯,國定郡主代表的是堯國普通的女性形象——這個“普通”不是指外表,而是身份,非皇室女子即為普通。
譬如,在與外國來使的宴會上,綏勻郡主需要展現堯國女子的風度。在皇帝祭祀天地等儀式上,綏勻郡主需擔任主持之職。
還需要每日上朝,但綏勻郡主上朝不需要插手其它政事,隻需要在國家朝政中判斷出是否有導緻女子和男子此消彼長,有損女子的政策。
若有,則綏勻郡主有權幹預阻止——在這一點上,綏勻郡主的權力極大,隻要有理有據,且不損男子或者對于男女利弊相當,即便是皇帝也必須尊重她的意見,并重新考慮制定政策。
綏勻郡主有自己的郡主府,且當選後一年内必須住進去,以免被外面的其它情感、人際關系牽絆。
綏勻郡主雖然也叫“郡主”,但屬于朝廷命官,沒有實封虛封一說,俸祿同正一品官員。
雖不可世襲,但年滿五十卸任或未滿五十而亡,其都仍是國定一品郡主,葬禮同超品的公主王爺,死後有皇帝賜予谥号。死後的完整稱呼将是谥号+固定封号+封号+郡主。
并且,還有自行聘用私人屬官的權利。
屬官年齡十歲以上即可,人數限制在六位,沒有品級,但也是被朝廷認可的官。這六位可穿黛色為底色的官服,樣式由綏勻郡主自行敲定,可以完全不同于其它官員,屬官的俸祿由綏勻郡主自己支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