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後身為蔣林姑母,被朝野内外盯着,此時更加不能有動靜,但她也不能沒有動靜,還是跪求了皇帝的。
在這個世界,帝後即便非一夫一妻制,也是夫妻相敬,與其它所有夫妻之間一樣,是無需行禮,更不可能下跪的。
然而,皇後卻跪求了皇帝,哪怕隻是一分鐘,也被外人狠狠抓住,抨擊皇後蠻橫,身為皇後不分青紅皂白不擇手段保護侄子,更勸谏皇帝不要袒護外戚。
此般行事,反倒把事情推到了另一個高度,皇後也被勒令閉門思過。
最終,蔣臣為保兒子,舍了三個身處要職的人,讓三人罪證流出,使皇帝查辦處罰。空出之位,皇帝自是安排了可信之人。
蔣臣舍的這三人,自是皇帝明知的屬于他的人。有此斷尾,皇帝也算是剪除了一些護國侯的羽翼,自然願意放過蔣林。這也算是君臣之間心照不宣的等價交換了。
況且,蔣林這個惹禍精這麼好用,文耀皇帝也不舍得就這麼讓他廢掉,他還等着蔣林為護國侯惹出更大的麻煩呢!
于是,最終朝廷動蕩一番,換血一輪。
民間諸事的判決,可請有幕僚證書又未做師爺的人,為自己在堂上辯論。
此時,常朝殿上,也有人為蔣林辯論。他們不需要幕僚證書,這裡也不是府衙,隻是在殿上對近日要事各抒己見。
蔣林屬于未遂,其中究竟是殺人未遂還是綁架未遂,又或者是想要救人而劫獄未遂,由于蔣林甚至沒有邁進孟淮妴的牢門,這又都是可能。
大家看到随着換血,皇帝的态度變得暧昧起來,心中也大都明白,蔣林最大的錯,隻可能定為私闖司獄司,濫殺獄卒。
可那些獄卒,究竟是蔣林殺的,還是蔣林的手下沒個輕重殺的,又有說辭。
二月是個忙碌的月份。
祭先農,萬壽節及朝會,各縣有縣試舉行,禮部還要在月之初六、九、十二舉行文科會試,二十八要放榜。這些都是大事,微末細節都要牢牢抓住,京官們精神高度集中,皇城巡邏的士兵也比以往更多。
二月十九,明日便是萬壽節了,帝王誕辰,大赦天下是不合理的,但此時未定罪的嫌犯,若有人為之求情,往往都能得到輕判。
于是,對蔣林之案的判決,百官也無法說個“不”字。
抓捕蔣林之後,護衛由于是登記在冊的,身份清白,可他的四個暗衛及蔣衛的兩個暗衛,卻沒有登記在冊。不過官府沒有備案,不代表這些暗衛沒有身份本。
當時蔣林以臨時雇傭為說辭,事到如今,文耀皇帝态度緩和,自然也不會有人自作主張去把那些暗衛的身份戳穿,定為暗衛。
而其中,蔣衛的四個屬下,雖不可能去指證蔣林自己是被騙去的,但由于他們沒有殺人,隻把獄卒打暈,也就免了死刑,又杖三十釋放。
隻是獄卒不能白死,蔣林的六個屬下,最終查明,隻有兩個護衛沒有殺人,同樣杖三十後釋放。而另外四人,全部被判處死刑。
可兩個護衛有沒有殺人有誰知道?曾經試探過那四個暗衛深淺的,都明白皇帝這是給護國侯面子,留下了更難培養的屬下——兩個護衛是大超高手和大高手,而那四個暗衛,隻是普通高手。
然而,這對護國侯而言,真的重要嗎?
他都舍棄了三位要員,還能舍不得兩個護衛?在護國侯看來,皇帝不過是給了一顆自以為是的“甜棗”罷了。
對蔣林的判處,極有意思。
蔣林帶人殺入司獄司一事,與家宅陰私不同,此等大事,百姓有知情權,朝廷亦不能瞞。
隻是其殺入司獄司是何目的,對百姓的告示及官署檔案都記錄為“沖動報複”。
說是有幾名獄卒得罪了他,他一時沖動,這才闖入司獄司。下手不知輕重,無意緻幾名獄卒死亡。
然而坊間又有風傳他是想殺孟淮妴,還有傳他是看中獄中美貌囚犯,想要劫回府去的。
無論是傳聞還是告示,護國侯一族仗勢欺人嚣張跋扈之名聲,在百姓心中更上一層樓,還有百姓擔心憐惜起皇帝來,說皇帝恐怕也是迫于護國侯威勢,這才以萬壽節将至為由輕判。
更有甚者,無視客觀時間,考慮到無人去花費時間溯源,從而說蔣林闖司獄司乃一月初的事,硬生生被拖到萬壽節将至,就是為了有理由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