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唐休璟這一呼領頭,數個禦史高呼:“請陛下順應民心,不使我大唐将士寒心。”跪了下來。
這些人大多是昔年以監察禦史身份去過各軍之中協助作戰的,甚至有人親冒矢石參加了數場戰役。他們是絕不能看着袍澤所捍衛的土地再度落入吐蕃之手。
這一環環扣得很死,張柬之立刻不語。他所在的功臣派能夠成功,一大半是因為有禁軍的支持。昨天在宮門外的事情就是禁軍将士對此事的表态——李多祚等人明顯不贊成此事。他們這些宰相也絕不能這麼快就表現出過河拆橋的意思。
朝堂上又恢複了詭異的一片安靜。似乎朝臣已經達成一緻,就等李顯順應天下民意,取消此事。可皇帝李顯隻是靜默不語。
半晌,還是武三思出來說了話:“可九曲之地,費用太過卻是真的。如今陛下新繼,百廢待興,不是用兵之時。倒不若成全吐蕃,也是添了金城公主在吐蕃說話的底氣啊。”
魏元忠憋了半場大朝會,終于找到了時候,可以給大臣們上上課:“微臣檢校兵部,對我朝與吐蕃邊事有所了解,諸位請看。九曲之地所在的位置水草豐茂,是吐蕃進攻我臨洮、蘭州的橋頭堡。我大唐若是失去了九曲之地,則吐蕃兵馬可以長驅直入,與突厥聯合吞我河西,斷我西域道途,甚至威脅長安——”
在場的大臣們大部分把腦袋看得比錢重要。此刻聞言吐蕃兵馬可以直抵長安,各個驚呼。連李顯也想起了突厥寇邊,多次侵擾太原的舊事,使勁兒咽了咽吐沫。
武三思立刻拱手道:“與吐蕃和親便是為了消弭戰火,兩家重新約為甥舅之國,魏相公這麼說,難道你也反對朝廷與吐蕃議和嗎?”
魏元忠中了他的套:“我沒有反對議和!”
“那你為什麼非要反對九曲之地為公主湯沐?公主湯沐就一定會落入吐蕃之手嗎?要知道,民間的女兒嫁出去,也沒有夫家動妻子嫁妝的道理啊。”
武三思這番話把滿朝的大臣們都震住了。一時之間,竟沒有人繞過這個彎來。張柬之等人一向反對把天下大事和皇帝家事混為一談,此刻卻又和武三思站在一條陣線裡,不好開口。
“陛下,臣有本奏。”洛北見衆人靜默不語,再也沒辦法在幕後推波助瀾。他越衆出列,環顧四周,朗聲開口道:
“民間婚嫁,有嫁妝便有聘禮,若是吐蕃一定要求公主以九曲之地作嫁妝,那大唐就要求他們将吐谷渾、大小勃律等國故地作聘禮!”
唐休璟哈哈大笑,他也久在邊關,知道洛北此計何等“刁鑽刻薄”:吐谷渾和大小勃律都是吐蕃新吞并的大唐藩屬國。吐蕃征服這兩個地區之後,以此為根據地,向北、向西推進,并截斷了原本由吐谷渾控制的絲路南道,獲得了大量财富。
要是把這些地方都吐了出來,吐蕃就可以在高原上龜縮着過日子,再也不要想什麼争霸天下的美夢了!
唐休璟越衆一步,開口道:“陛下,微臣贊成此議。《詩經》雲,投之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既然吐蕃有心結親,也當讓他們顯示顯示誠意。”
武三思在朝中說一不二了這麼多年,哪裡被一個五六品的青年當堂頂撞過,氣得瞠目結舌:“你算什麼東西?也配在朝上和我讨論國家大事?”
洛北隻冷笑一聲:“梁王殿下,微臣确實不懂國家大事。但微臣知道,九曲之地乃是國家要害,不可輕易放棄。殿下今日因為九曲之地難守易攻,就丢棄九曲。明日因為涼州久受侵擾,就放棄涼州,之後會不會因為突厥、吐蕃兵臨城下就放棄洛陽?放棄長安?難道殿下忝居郡王之列,隻會棄地棄民嗎?!”
武三思被這一番話氣得臉色發紅,他嘴唇顫抖了幾次,都沒能發出聲音,還是周圍的宗楚客扶了他一把,才讓他穩住身子:“混賬小子,你敢污蔑本王!來人啊,給我拉下去重責。”
李重俊和李隆基都要越衆出列為洛北說話。李顯卻慢悠悠地擡了擡手:“慢着。今日大朝會便是各抒己見。朕已經許諾過朝會上不因言罪人。三思,你太急躁了。洛北,你說的那個聘禮的提議,朕會派有司同吐蕃商議。散朝!”
臣子們四散而去,洛北見好就收,在殿外等了等武三思:“微臣自知殿上失儀,向梁王殿下賠罪。”
武三思也不理他,當即拂袖而去。
隻是李顯沒有想到的是,朝會雖然結束了,議論卻沒有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