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這一個月的閑暇,李侯本想陪陪家人,可突然想到自己結義兄長的妻兒還流落民間受苦,便心中難安。
先前是因為天下未定,忙于戰事而不得空,現在正是時候,于是和李夫人商量要将母子二人接過來照料。
這李侯結義兄長的夫人和李夫人出自同一宗族,是為遠房堂姊妹關系,卻也不是親的堂姊妹關系,但見了面也得叫李夫人一聲堂姐。
李夫人自然是贊成的,隻單純的以為李侯之前心事重重是為這事,于是埋怨李侯把自己當外人,李侯無奈,不認也得認,隻求夫人繞過。
都是自家親戚,在梁照建國之前的亂世,不知有多少血親關系斷了聯系!
李夫人好多年沒見到自己這個堂妹了,心中甚是想念,原本兩家關系就很好,如今自家飛黃騰達了,說什麼也要照顧他們一下。
兩日後,李侯準備好了馬車,将要出發,計劃接回義兄妻兒後再去涼覺寺叙一叙寺中主持。
李侯想到昔日與義兄在涼覺寺結義金蘭時,與那主持也是有緣的,于是又備了一份厚厚的香禮。
出發前,燕芸和燕儀都争着要和爹爹一起出去玩,這女兒自幼受爹寵,便事事粘着李侯,這兒子顯然是在京城高牆深院裡頭待久了,想出去耍耍。而這李候也是想多陪陪孩子,于是便開心的将兩孩子抱上了車。
“爹爹,要不要帶燕甯哥哥一起去玩。”小燕芸向李候提議道。
這李燕甯是燕儀的堂哥,燕甯的父親是李侯的親弟弟,兩家人同住在這李府,分廚不分院,共同服侍一個老母親,而李侯則是這李府真正的主人。
李侯對這侄兒同樣重視,于是便讓兒子去叫燕甯,小燕甯自然也是想出去玩的,都還是孩子嘛!怎奈小燕甯有個嚴厲的母親,讓燕甯在家學習寫字,李侯隻好作罷。
話說五年前李侯收到義兄來信,得知義兄妻兒就在盧豐城,在城郊一個叫楊柳村的地方。李侯這一路上駕着馬車帶着孩子,逢集市便給兩孩子買吃的買玩的,雖然集市比不上皇城裡應有盡有,可兩孩子吃慣了山珍海味,偶爾吃個燒餅都覺的香。
就這樣駕車走走停停,心念兩孩子,感受鄉野景緻,李侯覺得這樣的日子真好。兩天後終于來到了盧豐城,在一路打聽之下來到了一處鄉野。
停車瞭望,隻見前方有五處村落,李侯不知哪個是楊柳村,本以為楊柳樹多的地方就會是楊柳村,可一眼望去,竟未見到一株楊柳樹,于是便有點懷疑自己找錯了地方,畢竟同名的村落太多了。
李侯繼續驅車向前,忽見路邊林子裡有兩小兒在擲飛镖玩,兩小孩見到李侯的車駕,便好奇的望着,畢竟這鄉下的小孩還未曾見過馬車。
看着不遠處的兩小孩,李侯停下了馬車,使喚燕儀下車去問路。于是小燕儀兩手抱着一包酥餅,嘴裡津津有味的啃着,屁颠屁颠的晃了過去,對比林間兩小孩,燕儀的穿着打扮顯得格外精緻,這大概就是來自身份的第一印象!
“你們在玩什麼?”小燕儀好奇的問道。
“這是我做的飛镖。”小孩甲伸出拳頭,亮出緊握着的飛镖。
“你吃的是什麼?”微胖的小孩乙眼睛直溜溜的盯着燕儀的酥餅問道。
這小孩乙有點憨憨的,說話的時候還有點口吃,且會淌口水,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單純是看到燕儀手裡的酥餅才饞的淌口水的。小孩甲看到燕儀吃酥餅也投來羨慕的眼光,畢竟都沒見過這等食物!
“這是我爹買的酥餅”。
“給我吃一口好不好?”小孩乙乞求道。
小燕儀不肯給,這小孩也會護食啊!于是小孩乙圍着燕儀不斷的央求乞食,小燕儀則不斷的扭轉身體,背對以應。
這小孩乙見多番央求不得,便突然見機跳起來伸手打掉了小燕儀嘴裡叼着的酥餅,隻見這酥餅落地,碎成無數小塊,于是小孩乙便迅速蹲地,兩手齊下,飛快的撿起碎餅就往嘴裡塞,生怕小燕儀也蹲下身子來搶。
然而小燕儀不氣也不惱,趕緊把酥餅藏在了懷裡頭。其實倒不是燕儀小氣,他才不在乎這些吃的東西,不肯給是因為心中有盤算,另有所圖!
這小孩搶酥餅的一幕,被不遠處的李侯看得清清楚楚,李侯不忍發笑,轉而又起了悲憫之心!心想:這小孩餓了,不過是搶酥餅而已!而在亂世中,人餓了,哪有酥餅可搶,那是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