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有複走之後,沈明哲又獨坐了許久。
白桐書院。
“昨日見了那兩個小兒,你覺得如何?”
石觀硯剛剛點撥完小弟子的課業,也不急着放人,而是閑聊了起來。
顧時晏到底還是個孩子,想到昨日遇到的兩人,眼睛都亮了起來,話語中也不乏歡樂。
“他們學識淵博,學生很喜歡與他們探讨學問。”
石觀硯挑了挑眉道:“哦?你竟對他們有這麼高的評價。”
他這個小弟子天賦異禀,神童之名并不是浪得虛名的,因此骨子裡多多少少帶了些傲氣,沒想到竟對沈明哲的弟子有這麼高的評價。
若說是沈嘉言,石觀硯倒是覺得情有可原,畢竟年紀擺在那,更何況又是沈明哲的親子,可那江祈安分明比顧時晏還要小些,竟也這麼聰慧嗎?
顧時晏雖然在家的時候性子比較冷淡,但他對石觀硯還是很依賴的,聽得夫子的驚詫,他便将昨日他們幾人的探讨告訴了夫子。
“夫子,他們的學識并不在學生之下。”
石觀硯聽完後,不禁有些嫉妒起了沈明哲的運氣。
哼!就沈明哲那古闆的模樣,能教出什麼什麼好學生出來,可别白白耽誤了人家的天分。
看到自家小弟子時,又有些欣慰。
“行了,老夫知道了,之前說的那些,你再回去琢磨琢磨吧。”
顧時晏隻好告退。
日子一天又一天的過去,江祈安每日按時去沈夫子那裡打卡,慢慢的,從小豆丁變成了大豆丁。
一晃,都五年過去了,這五年,朝廷很是平靜,并沒有什麼大事發生。不過,姚城這兩年倒是文風盛起,就連朝廷都曾下旨褒獎林縣令。
沒錯,姚城的縣令還是林縣令,本來,按照林縣令的功績,早就該動一動了,但是林有複自己上折子要好好治理姚城,所以吏部也就沒把他調走了。
林有複倒也不是不想走,畢竟人往高處走不是,但是他好不容易搭起的班子,可不能讓人給摘了桃子。
也不知道他從哪裡找來的一班夫子,硬是在姚城建起了“九嶽書院”,并且束脩極低,甚至農閑之時,還讓書院的夫子及學生們下鄉去做講學。
因此,姚城的文風盛起。
這幾年,也帶動了姚城很多商鋪的發展。其中,就有江家的鋪子,生意越發的紅火。
若不是江祈安觀察過林有複,甚至會懷疑林有複也是同行。
想想林有複的舉措,讓書院學子去鄉□□驗生活,實在是太像前世的學校了。
不得不說,江祈安是真的很佩服林有複的,聽沈夫子說,林有複似乎在京城也是有後台的,能為了百姓做到這個地步,确實是個好官。
不過有一點令江祈安很奇怪,原著裡面好像并沒有提及林有複這個人。
在他看來,像林有複這麼有才能的人,未來肯定不簡單,按照原著的邏輯,這般人物,不是男主的對頭就是男主的助力。
可惜的是,不管江祈安怎麼回憶,就是沒有想起來原著中對于林有複的描寫,倒是有一個姓林的高官,似乎是男主的對手。
想不起來,江祈安也沒過于糾結,本來他知道這本書,也就是一直聽别人再講,所以有些細節他不清楚也是正常的。
“哎呦,我的兒可真俊呐!”
王素芸看到收拾的整整齊齊的兒子,很是自豪。
轉眼見到一旁的女兒,又有些愁。
江荷去年就已經及笄了,卻還沒有定下親來,王素芸不得不急。
江祈安自是不知道母親對姐姐的婚事會這麼急,畢竟在他看來,自家姐姐才十六歲,在前世都還隻是個學生,沒有必要這麼着急。
更何況,以他們家現在的情況,前來提親的都是些歪瓜裂棗,倒不如等他考上了功名再談這些事情。
而江荷本人更是不急了,對于嫁人這種事情,她并不放在心上,隻是她不敢表露出來。畢竟,她的想法實在太過驚世駭俗。
江祈安告别母親,獨自前往沈夫子處。
随着九嶽書院的名聲壯大,書院那套下鄉講學的理念也漸漸被其他私塾所學習。當然,除了白桐書院。
就連沈明哲都有些意動,已經帶着兩個學生去講學了幾次。
今日,就是去姚城的孟莊鎮講學的日子。
其他的鄉鎮,沈明哲基本已經帶着江祈安和沈嘉言去過了,這孟莊鎮由于過于偏遠,所以才沒有去。
這次去那裡講學,沈明哲是打算帶着兩個學生居住幾日的。
之前每次去,基本都是當日就回的,這回,沈明哲有意要多住幾日,好好鍛煉一下兩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