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攝影師古代再就業計劃 > 第52章 第 52 章

第52章 第 52 章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夜色漸深,紫藤院中東廂房依舊點着燈火,窗上映着幾道人影。

屋裡騰空了的角落,原先置辦的幾個瓦爐并排放着,爐上放着熬煮的湯罐,此時正在沸騰。

黑色的黑豆豆衣在瓦罐中上下翻滾,煮成一鍋軟糯,透過素色細麻布,将罐中熬煮出色素的湯汁過濾出來靜置。

明礬搗碎,研磨成粉,加以溫水溶開,并着蛤粉調配水解出的溶液先後加入色素水中,原本顔色和黑米頭湯相似的顔色便在奶白色的沖兌之下,透出偏灰的紫。

随着攪拌均勻,顔色的明度逐漸下降,轉而過渡成了紫苑色。

司微把這一罐色素水放置一旁靜置,轉而看向屋子中間,守着一個陶瓷罐子,把罐中鵝黃色粉拿小勺挖出放置于巴掌大小的小木匣裡,而後細細平整着的岫玉碧玉。

先前于木匠處定好的匣子已經送來,呈長方狀,巴掌大小,内嵌以推拉小闆,可将上層封口處的活動推闆抽出,進而取用内裡的色粉。

這活計不累人,偏就是得心細手穩,不能教那些個色粉落在匣子外頭,又或是雕了花紋的匣子上……蹭上想再清理幹淨,就又是一樁麻煩事。

明月碧月則又在忙着另一樁麻煩事,拿了小稱,給色粉、蜂蠟還有熬煮得格外粘稠的糯米黏膠稱重。

隻有色粉、蜂蠟、糯米黏膠的分量比例定下來了,才能保證制作出來的每一根色棒的顔色一緻,成品的質量統一。

稱重過後,還得趁着蜂蠟尚未凝固、糯米糊尚未冷卻的時候,趕緊把色粉混進去調配均勻了,方才能倒入制好的模具裡。

待其自然冷卻,拿竹刀撬出,一道塞進碧玉岫玉她們已經裝好色粉的匣子裡,便算是完事。

至于雪酥……此時正在跟假發較勁。

假發這個東西,其實不算是什麼稀罕物,司微這輩子因生長環境原因雖不多見,但從他上輩子的曆史上便可窺得些許痕迹——

據說最早的假發始于西周,盛于唐宋,唐詩《宮詞》有雲:玉婵金雀三層插,翠髻高叢綠鬓虛,舞處春風吹落地,歸來别賜一頭梳。

在古時候,人們帶假發不僅是為了好看,更多的,是為了能讓頭上插更多的首飾來炫富,于是有這麼一個宮女,頂着假發和滿頭的首飾跳舞的時候,在舞蹈動作和風的作用力之下,假發從頭上滾掉了,後來皇帝便賞了她一頭的梳子用來固定……

至于宮鬥劇裡的那些個什麼壓勝之術,且不說有沒有用,便是有用,卻也得拿到本人的頭發才行,什麼樣的人才能教人從自己頭上剪去一縷頭發而毫無知覺?

而也正是因為假發被無形中施加了“炫富”、“富貴”的buff,再加上這個時代的人們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于是假發這種東西,本就隻流行于上流社會之中,而少量的那些個假發的來源,則也是僧人落發、受刑髡發之徒,數量相比之下,還算稀少,這也就使得假發在古代的價格水漲船高。

——因假發在不戴的時候,多需要以木頭或是竹籠支撐,避免走形,遠遠看去就像是個人頭,是以又被稱為“假頭”,民間女子因置辦不起這種假頭,于是便自稱“無頭”,更有為了撐面子,參加宴會向旁人“借頭”的。

就雪酥這會兒搗鼓的這麼個假發,都還是三十兩銀子,教徐姑姑托了人從外頭收來的,司微從郡王府後院的美人們處賺來的那些個銀兩,其中一小半都砸進了這頂假發裡。

借着榆樹皮在水裡浸泡出的生物膠做定型水,雪酥把這一頂假發按着靈蛇髻的模樣進行分梳,每每拿钗子挑了一縷頭發,便要蘸了刨花水去細細撚上一遍,使其浸潤而後按着不同方向進行翻轉,定型。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