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若相贈給沈宛的親自所繪的字畫,山長水遠,終于送到了沈宛手中。沈宛如獲至寶,反複賞閱,不忍離手。
天氣越發寒冷,江南已是處處白雪覆蓋,文人墨客們也難釣煙波。
宋應星在家中另著新述,也未見有同道中人或是江湖好漢來擾,日子過得還算是平和無禍。
沈宛用紅紙剪了一片喜氣圖案的窗花,提前貼上了窗戶,映着紛飛的白雪,别有一番情調。
宋應星道:“江南的地方官都是些沒膽子的,就這麼将禹之鼎的《甘蔗圖》送回到了皇宮,還在給康熙皇帝的折子裡好說歹說:卑職任職勤勉,嚴管地方教化,宋應星立足私宅,不見錯行。至于宋應星作品原稿,卑職實在是無言回禀皇上,還請皇上寬恕。”
“師傅您一生未娶,不知情為何物,隻把滿腹才學都寫成了白紙黑字,倒也是不愧天地了。”沈宛看向桌面上的宋應星新稿,“事已至此,季度有餘,康熙皇帝向來重視農商水利,想必不會聽信小人讒言、不會把禹之鼎的畫有意洞察出什麼對您不利的東西來。”
“顧恺之活了六十多歲,我宋應星至少應該活八十歲!”宋應星硬朗道,“一路見證康熙王朝的始末、當個你的嫁娶之路的見證人。”
沈宛展開容若的字畫給宋應星看。
“大唐有汪倫送李白的桃花潭水之情、王維送阮二使西出陽關的深摯友情,師傅您跟張岱先生之間的交情,也能名垂青史。禦婵卻是講究一個‘情’字和一個‘義’字,恰是中間還存了一個‘雅’字,與納蘭公子的字畫之趣相合。”
“你們女子,真是叫人難解。”宋應星半傾着身子看畫,“為何能為一個納蘭容若而不計較得失?甚至是名分,也在乎高低,好似隻要能夠與他相牽連,得一份‘落蕊粘钗,寒風拂眉’之情思,就一生諧好、四季平安了一樣。”
“師傅對畫中人的八字描述,當真是精髓。”沈宛一笑,“怕是公子本人知道了,也願意成為佳句。”
“納蘭容若有能耐不辜負每一個人,尤其是自己的妻妾和你,我卻為你那‘熬得住’三個字惋惜。”宋應星對畫中人和瓊色飛花輕歎,“年華對男女不公,容顔在女子臉上流逝的快,等閑心在男子胸中變的快,要是有了‘故人’之感,豈非雙雙寂空樓、恨湖面鴛鴦?”
“禦婵自願,自願以獨特形式陪伴公子一生,不怕被後世之人多猜多議。”沈宛想着意中人,“這‘不負’二字,師傅您隻看到容若的表面付出和紙上詞句,禦婵卻是深知:容若是當今世上,最擔的起‘惜己愛人’四個字的佳公子。”
“禦婵,你可是會覺得:一個‘負’字用在納蘭容若身上,比那個‘若’字還要令人疼惜百倍?不想負、莫欺負、無辜負、未曾自負……納蘭容若踐行的教養之道,就像是一個範本一樣,人人得見,欲效仿之而無法、将索求之而不能夠。”
沈宛回憶道:“我曾在周之捷周老闆的‘莊周夢蝶’字畫店中聽聞:一書生前來瞻仰納蘭容若真迹畫扇,看罷後痛哭,道:學生愚鈍,一心功名,有負紅顔,今日才悟,畫扇栩栩、何勞情思見捐?慚愧慚愧啊……”
“眼緣跟行動終究不同啊!”宋應星搖頭,“納蘭容若自謙繪畫造詣不如别人,世人也少議論他的繪畫,但他卻樂意把繪畫給你和送到‘莊周夢蝶’店裡去給周老闆展示而不賣,說明什麼?渡人即渡己,情真即真情。”
“當真是師傅看得透徹。”
沈宛為宋應星捧上熱茶。
“周邊之人,也有談及納蘭容若的感情事。”
宋應星輕輕用蓋子刮杯盞中的茶湯,道:
“他寫給妻妾的詞,傳頌的廣泛,卻不盡是深閨春事。他對正妻,是相擁互溫、相知相明之感,愛意付諸在日常相處和偶得的飒爽遠行中,他從正妻身上得到了溫情和關切;他對側室,是交付家事、梳理情思之感,愛意傾注在貌合心合與多年以來的默契之中,他從側室身上得到了共情與安心。”
“師傅,您如何知道的這般清楚?”
“從容若的新詞裡面琢磨出來的而已。莫看江南書商跟京華離得遠,《飲水詞》和《側帽集》将印,江南書商們也是争着刻闆的,大把大把的預定銀子早就投進去了。”
沈宛盼切:“那我必是第一時間購得。”
“你何須去購?”宋應星笑,“納蘭容若自會把《詞集》萬無一失地遣人送到你手中。”
沈宛紅唇輕抿芙蓉酥。
《納蘭詞》每一首她都看過,就跟是《選夢詞》每一首她都拿給公子看過一樣,彼此早已互鑒互論多次,伴随着花與香,雲與影,橋與水,深深刻印在心。
當夜,她為公子寫了一首曲子,名叫《花逐影》。
其中一句是:對坐天星久,斂袖雪拂眸。
這是她想象的公子的模樣,恬然美好,如若仙君。
*
明府。
容若不懼寒冷蹲在開的正好的水仙花旁側觀賞。
近來要說有什麼新奇的事情,是福建水師的施琅大人派遣手下——送了地方特産“臘味蘿蔔糕”和“鹹味芋頭糕”各三斤到明府。
氣候寒冷,食材不易壞,迎接新年,寓意也好:祝明珠大人步步高(糕)升,富裕(芋)吉祥,福祿(合計六斤)大順。
明珠仔細吩咐廚子去做,廚子将兩樣點心切片煎至金黃,配以特制的沙茶醬,明府一家人吃的高高興興,聊勝一切山珍海味。
盧氏夫人過來,撐了一把擋雪傘站在容若身旁。
“公子可是在思人?”
“思人,也是思物。我曾寫下:與卿見,蜀葵花。如今我在京華高門廣廈日日安好,不知她在江南小築是否安然無恙明朗如舊。”
“公子是指……沈宛宛姑娘?阿瑪和額娘一緻說她來曆不明,隻想着對公子愛爾得爾,所以準不得她進家門。”
“嗯,是她。給她蜀葵花花苗的人,是我。”容若看着眼前跟蜀葵花顔色一緻的水仙花,“她的背景和來曆,我也是前些日子才弄明白。”
“公子要說與阿瑪和額娘聽嗎?”
“袖雲我也不說,隻說與你聽。”容若搖頭,“沈宛的确是生下來就不知爹娘是誰,隻被前明士人宋應星收做養女,一面在江南歌樓習得琴棋書畫曲,另一面在镖局分号習得一身本領,又有師傅的文學素養熏陶,才成長為今日模樣。”
“那公子跟宛姑娘,是屬于一見鐘情、再遇不舍、三而緣深的情路曆程嗎?”
“我跟宛卿不算是一往情深或一廂情願,隻是被相似的興趣愛好連接到了一起。她能寫詞,有着漢人女子獨特的氣質;她會武功,有着類似滿族女子的飒爽英姿;以及她的性情和她的胸懷,無一不是觸動着我、打動着我。”
盧氏靜靜地傾聽。
她對占據了容若的部分真心的沈宛并不嫉妒生怨,反而是希望容若能夠如願将沈宛納為侍妾,這樣一來,便是容若身邊多了個可心的人兒,自己也多了個妹妹。
她笑道:“妻妾成三比一正一偏的好,公子心意玲珑,不負誰人、誰人亦不負公子。阿瑪和額娘隻是介意宛姑娘的身世背影,總有一天,會被公子說服和會被宛姑娘打動的。”
“爾谖你願意包容宛卿,我覺得是己之幸。”
容若淺笑,時光靜好。
花瓣間雪披抖落,淡淡映光影。
“我将宛姑娘當作是家人。”
盧氏挪步,傾漏傘上雪。
輕霭紛繁朦胧似紗,不輸星墜銀漢間。
容若心情溫馨,感情和暢,天寒不覺冷,風起不覺涼。
——阿瑪明珠朝堂前立,哪能辨阿堵清濁?
——有子如我情關獨闖,誰能記一切因果?
容若抱起剛剛剪下的一束鵝黃色水仙花,分了一半給盧氏夫人,從她手中接過擋雪傘,一并折返書房方向。
二人背影清麗,如人走在碧雪畫卷中。
朱門既推,小窗半開,一卷書情自來,一襲愛眷已生,便是好韶光。
*
後宮之中。
按照禮數和規矩,由皇貴妃鈕祜祿氏對先皇後赫舍裡氏的遺物進行分配。
為了避免節外生枝,鬧出“争執所愛”或是“出言不遜”等對先皇後不敬的事情來,皇貴妃特意叫人去慈甯宮請了蘇麻喇姑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