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珠在覺羅氏耳邊小聲問:“夫人給容若準備了什麼?”
覺羅氏道:“兩棵合歡樹樹苗,好事成雙。”
“妾身從《神農百草》當中看得:合歡安五髒,合所願,有令人歡樂無憂之效。所以,妾身盼着容若:無病息災,相合心志、順遂一生。”【注2】
明珠點頭道:“夫人思慮周全,想必容若心裡一定歡喜。”
容若将“一塊玉佩”送給揆叙、“一顆珍珠”送給揆方。
——我希望,納蘭家的“珠玉”不僅僅是我納蘭性德一人。
——我希望,我的兩個弟弟亦有“經世濟民”之能和“名滿天下”之譽。
“兒還未跟阿瑪和額娘好好拜年。”
容若雅緻又真誠地往明珠和覺羅氏面前跪下,道:“納蘭家長子成德,謹賀父明珠、母覺羅氏新春如意。”
他對父母深深一拜。
“兒啊,快起來。”
明珠夫婦一并把容若拉起。
揆叙和揆方一起跪在父母和容若面前,依照禮數道:
“納蘭家次子揆叙/三子揆方,恭賀阿瑪、額娘、長兄新年新氣象,萬事乘東風。願納蘭家天上人間,年年有今夜,喜樂安甯。”
“如願,如願。”
容若笑着說諸願成真,笑着拉起兩位弟弟。
納蘭一家人來到暖閣外的屋檐下賞雪。
明珠感慨道:“我們一家終于可以安靜下來,放下一切雜念、一切擾事,好好地看雪景過年了。”
“是啊。”
容若融入了這一瞬、這一刻、這一景。
最好的莫過此一時、此一夜、此一家。
*
次日清晨。養心殿。
玄烨問顧問行:“那些給朕當武術陪練的精幹八旗子弟的新年利是,都按照朕的意思發放下去沒有?”
顧總管答道:“都遵照萬歲爺的吩咐辦妥了。”
玄烨拿起一個蘋果往上一抛,又穩穩接住,“納蘭今早吃了什麼?”
“奴才不知。”
玄烨皺眉,“你怎麼能不知?”
“納蘭公子今日早膳是在暖閣跟家人一起吃,不是在養心殿的側窗邊吃,奴才哪能特意去打聽公子吃了什麼。”
“那你就過去跟他說,朕今日吃了蘋果。”
“奴才思忖着,納蘭公子已經來了,能親眼看見萬歲爺您吃蘋果。”
随着顧總管的目光,玄烨果然看見了走近殿内的納蘭。
“臣參見皇上。”
“免禮。”
玄烨一字未提鳌拜未參加朝賀之事,也一字未提那些精幹的八旗子弟是否具備了戰勝鳌拜的武力之事,隻是叫了納蘭到身邊,道:“拿下鳌拜以後,朕要将明珠改任刑部尚書。”
“臣知道。”【注3】
“你有什麼要說的?”
“臣自然是會向阿瑪轉達皇上的用意。”
玄烨測試着問:“你對朕的決定,滿意嗎?”
納蘭似尋常,道:“有利于大清長治久安,能讓大清少幾樁冤假錯案,沉冤之人可得平反昭雪,阿瑪上任後政績不負衆望,那皇上的決定就是聖明。”
玄烨臉上掠過一瞬愠怒,逼迫道:“别跟朕說那些預見性,朕要的是一個真正有本事坐的住刑部尚書的位置的人!”
納蘭心中被玄烨忽轉的态度的刺的一疼,早知道,直接應了“滿意”二字不是最妥當?
任命傾向是皇上你下的,你要是對明珠沒有潛在的滿意,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怎麼臣就說不得自己對阿瑪上任後的“三大願景”的展望了?
玄烨拿顧問行出氣道:“顧總管,朕惹納蘭了嗎?”
顧問行一肚子覺得冤,這君臣之間的冷場與自己何幹?
隻得絞盡腦汁回話道:“奴才走神,不曉得萬歲爺和納蘭公子之間說過什麼話。”
“朕看你是不懂得怎麼當差了!”玄烨指向大門,“去拿納蘭愛吃的蘋果來。”
“萬歲爺,您不是為納蘭公子設計了一道素食,叫‘香酥菩提果’嗎?要不奴才……現在就照着您的設想去交待小廚房裡廚子?”
“朕看你真是當差當膩了!”玄烨為納蘭花的小心思就這麼被說了出來,氣急敗壞地沖顧總管一吼,“給朕站一邊去!!”
“顧總管不走這一趟,臣吃不上:糖霜炸闆栗,就沒法謝皇恩了。”
“你再說一遍——”
“臣說完了,等着吃點心。”
“給朕換個好聽點的菜名——”
“香酥炸闆栗。”
“納蘭你——!!”
純心跟朕作對是不是?
君臣二人對着一盤香氣十足的炸闆栗,氛圍立刻緩解如常。
顧問行終于能給自己發洩一口氣,他沖在側站着的自己的徒弟道:“呆愣的東西,還不去拿萬歲爺和納蘭公子一并愛喝的普洱茶來?”
“顧總管倒是不糊塗。”納蘭對玄烨道,“要是他說‘雲南普洱茶’五個字,皇上怕是要三藩之事大發洩一通了吧?臣也不好勸,隻能支持皇上。”
玄烨大喜:“你的意思是,你支持朕平三藩?”
“是。”納蘭堅定地向玄烨點頭,“等拿下鳌拜,皇上就理應平了三藩。”
“知朕者,還得是納蘭。”
“接下來,你準備幹什麼?”
“去幫皇上查案子。”
“避嫌。”
“臣避或者不避,阿瑪明珠都有嫌。”
“你還敢在朕面前說這句替父喊冤的話?你以為朕隻是口頭上相信明珠跟理藩院無關嗎?朕真恨不得把心挖給你看。”
即便朕吼你傷你、朕也隻相信你一人。玄烨看着納蘭。
“鳌拜是否勾結蒙古兵馬,理藩院是否依附明索兩黨架空皇權,皇上需要給相關之人和滿朝文武一個——有憑有據的交待。”
而不是對臣一個人。納蘭看着玄烨。
玄烨制止道:“你是明珠的兒子,你親自去查,是想讓朕背負個‘徇私’的罵名嗎?”
納蘭淡然:“他們即便要罵,罵的也不是皇上,而是納蘭性德。”
玄烨疑道:“你這副習慣了‘自己會在風浪中沉浮’的樣子……該不會是覺得朕無能吧?”
納蘭正色道:“臣沒有。”
【注1】
重華宮:康熙朝有“重華宮風雅宴”,乾隆朝發揚光大,“重華宮詩茶宴”成為年例行事。
參宴者為:皇帝欽點之人、才華出衆的親王、大學士、翰林。
史實:康熙皇帝一輩子未讓納蘭性德入翰林,但是顧及納蘭在飲食上為半素主義者,重華宮文宴——永不設酒肉,隻設素果茶飲;輔以(公子所愛的)素梅和玉蘭為賞。算是對納蘭的愧疚和補償。
【注2】
納蘭性德的兩棵夜合樹(合歡樹)
史實:
錯誤:納蘭為盧氏夫人所栽。
正确:納蘭與母親覺羅氏同栽。
兩棵夜合樹在盧氏進家門之前就種下去了,誠然納蘭在夜合樹下有許多跟盧氏夫人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但是在納蘭心中,兩棵夜合樹還是屬于自己跟額娘的。
納蘭這一生,最後一首詞寫的正是夜合樹。
其中一句“對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1)“消忿”是指:自身對阿瑪明珠的官場行徑無能為力、不得不對着夜合樹來安慰自己放下。
(2)“小楹”是指(父母一起吃飯)的廳堂(的梁柱),不是(夫妻)房間,納蘭倒下前是想去廳堂向額娘做最後盡孝和感恩的,可惜事與願違,含恨而逝。
【注3】
公子早推斷出明珠會任刑部尚書之事,見第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