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部尚書沈俊成離開後,其餘的手下也紛紛來找他齊王白和清詢問康廣梁一事。對于京城流傳他登基之後是否要平反康廣梁,齊王白和清其實也有自己的主意。
經過一番了解之後,齊王白和清還是覺得先帝處死康廣梁的确是欠妥當。先帝因皇太後弑君早逝後,其實大胤本應該平反康廣梁,但皇太後太愛先帝,對于大臣提出的平反一事一直拖延不辦。
隻是康廣梁雖然死了,但是軍中不少人暗中同情康廣梁。齊王白和清和他們相處久了,也在感情上更加偏向于平反康廣梁。況且齊王白和清支持為康廣梁平反,以此來拉攏軍中人心,正好增強了自己在軍隊中的勢力。
想明白這一點後,齊王白和清召集自己的親信,目的就是對他們闡明自己對于康廣梁一事的看法。
“康廣梁将軍的冤屈必須得到平反,這是正義的要求。我們不能讓忠臣含冤而死,讓将士們寒心。”
就在衆目睽睽之下,三皇子在軍中說出了這樣慷慨激昂的話語來。
他的這番話得到了不少将士的支持,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跟随三皇子,為康廣梁平反。三皇子的勢力因此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的同時,也讓關于齊王白和清打算平反康廣梁的消息更是鬧得滿城風雨。
隻是平反康廣梁這件事情在引起衆多議論的時候,并沒有在文官集團中遇到太多阻力。畢竟康廣梁一案是先帝做主判定的,如果要是平反康廣梁的話,損傷的隻是皇室的面子和皇帝的權威。對于這些,那些官僚士大夫才不關心呢。
甚至更陰暗一點,皇室的權威遭到了更進一步打擊,相反的是士大夫集團的聲望就會越高。在君臣權力博弈的戰場上,居民将會更加有利于這些文武官員們。
察覺到齊王白和清似乎對于君臣權力博弈并沒有太清楚的認識後,也有不少文官士大夫也開始考慮支持齊王白和清當太子。
因為在這些人心中,齊王白和清簡直就是奇傻無比,如果他要是當了皇帝,也方便這些官員們繼續糊弄皇帝。
看到不少文官也支持他在登基之後平反康廣梁,齊王白和清還覺得自己支持平反康廣梁是正義之舉,這才讓許多官員感受到自己正直無私的魅力。
在京城,從來沒有比流言蜚語更快的存在。
很快,德慶皇帝便帝從小太監那裡得知了齊王白和清私下裡對先帝淩遲處死康廣梁表示不滿,并且打算平反康廣梁的消息。
聽了小太監這番話,德慶皇帝反而露出一絲玩味的表情,表情用眼睛死死盯住這個小太監。
看到德慶皇帝的表情出乎他的小太監預料,那小太監急中生智,非但不再繼續說一些關于齊王白和清的壞話,反而小心翼翼地回答道:“陛下息怒,陛下息怒啊!也許齊王殿下隻是一時沖動,沒有考慮到後果。”
德慶皇帝聽說之後,也隻是淡淡地說了一句知道了,然後就再也沒有然後了。
對于齊王白和清的舉動,德慶皇帝有些詫異,畢竟他知道康廣梁這個人在如今的大胤王朝其實是禁忌的存在。别管齊王白和清自己到底對康廣梁這個人是什麼看法,但隻要他一天當不了皇帝,他就得接受德慶皇帝對于康廣梁的一切看法。
德慶皇帝見識太多的權謀争鬥了,聽說齊王白和清打算平反康廣梁的流言後,比起如何憤怒齊王白和清,他倒是更覺得這極有可能就是别人為了讓齊王白和清出局而搞出來的陰謀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