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圖南 > 第166章 第六章盈餘糧食

第166章 第六章盈餘糧食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葛麻織的土布大戶人家是不穿的,穿葛麻的都是中下層家庭,這些家庭常用的錢都是貝錢,這意味着海國民間如今對貝錢的需求增了不知多少倍。

雖然貝錢不是金屬,成本很低,但造貝錢的貝是天然海貝,海貝生長也需要飼料與時間。

不過,漚麻省事了,紡線與織布仍舊需要大量人手,而且市場大了,必定會孕育更多脫産織工,甚至織工會分化出專門紡線的紡線工....圖南将一瓣橘子送進嘴裡。

“但布匹再怎麼降價,能買得起的人家也就那些,海洋漚麻池産那麼多麻,海國的市場會不會吃不下?”

“那就運去國外,國外沒有海洋漚麻池,布價沒我們便宜,我們的布比國外的本土布更受歡迎。”

圖南回憶了下過往邸報,确定沒有哪條新聞提到國外對此做出啥反應。

不同于商貿格外發達的海國,大部分國家的農人家庭種地是為了繳稅與口糧,額外的經濟收益來自織布,被海國布這麼一沖擊,可以預見會有多少農人家庭破産。

統治者不可能不做出反應,要麼是賣的布還不夠多,破産的農人家庭不多,還沒引起注意,要麼是國家腐朽,無法做出反應,還有一種可能則是,官方下場買布推波助瀾,結合諸國禁止糧食出口的政策,等着看海國好戲。

紡織業對體力的消耗比之農業不遑多讓,據圖南所知,織布隻要熟練,沒有光亮也可以織,尤其是工藝簡單的土布,一名脫産織女一日紡織七個時辰,隻吃糧食,不吃肉,一日需消耗三到四斤糧食。

圖南做出好奇的姿态向布商們聊起葛麻布貿易背後的紡織業,越聊越不想回帝都。

紡織業發展得也太好了,光婆羅郡的職業織工都超過了一萬人,但這隻是婆羅郡一地,職業織工正在蔓延。

這些日漸增長的脫産人口帶來的糧食壓力肯定會壓到大司農頭上。

她回帝都哪是複工,分明是羊入虎口。

不由得,圖南放慢了回帝都的速度,以一種能拖一天絕不早一刻的烏龜速度往帝都爬,慢吞吞爬了三個月才爬到元洲南方的朱雀海。

然而,帝都派了一隊人馬來找她,架着她上了專門的旗魚車,以一個時辰四百裡的速度,換魚不換人,不到五天便将她架到文鳐島。

才到文鳐島,便是迎頭“驚喜”。

三天沒休息的南河一臉不悅的看着神清氣爽的圖南:“根據最新人口普查與統計,海國陸地生物如今的人口是五千零二十一萬,農業人口(半農半工也是農業人口)與非農業人口(完全不種地)的比例達到了84:16,比十二歲前增加了百分之二。”

圖南側目。“百分之二?織工人口增加了這麼多?”

“不全是織工,織工脫産後,衣食住行需要其它行業提供,也帶動了其它行業。”

圖南哦了聲。“這樣啊。”

南河繼續道:“小冰期糧食減産,盈餘糧食銳減,非農業人口卻增加這麼多,大司農如何有閑心遊山玩水?”

圖南理直氣壯:“我又變不出糧食,急也沒用,何不放寬心态?”

“你是大司農,可以變不出糧食,但不能對國中糧食缺口視若無睹。”

南河更加理直氣壯:“我之前一直在壽麻之地,有心無力。”

“你如今回來了,你對國朝當前的困難有什麼想法?”

圖南想了想,道:“要不從其它國家買糧食?用黃金買,黃金在陸地上是硬通貨,狠砸黃金,沒什麼買不到。”

南河道:“任何一個腦子正常的國家領導都不會允許國中糧食大宗出口,尤其是冷期時。”

短生種雖然壽命短,沒挨過小冰期的毒打,但不代表人傻。

這顆星球上那麼多長生種,稍微關注一下長生種的曆史便會發現小冰期的存在。

圖南:“若統治者足夠昏聩,或是統治者腦子正常,但已經失去對國的控制,就算不想,也無法阻止呢?”

南河:“若是小國,人少地狹,榨幹所有糧食也不能滿足我們的需求,想通過買糧滿足我們日益增長糧食缺口,那麼賣家必須是大國,人多地廣糧食多,但這樣的大國若能大宗出口糧食,隻能說明一件事,這個國家的統治已腐朽到農民起義不遠矣,新朝很快就會建立,絕不會允許外國掠奪他們的糧食。”

圖南:“但在舊朝滅亡,新朝建立前這個窗口期可以買到糧食,能買多少是多少,雖然治不了本,但可以治标,解一時之急。”

至于被買走糧食的國家會有多少人餓死,圖南隻能表示要怪就怪統治者太無能。

南河若有所思。“解一時之急後呢?”

圖南試探的問:“增加工商業稅賦?”

南河指出問題:“我們可以加稅,商人也可以漲價。”

“漲價之後買的人就少了,買得人少了,需要生産的貨就少了,需要生産的貨少了,工商業人口便會萎縮,工商業人口萎縮,對盈餘糧食的需求便會減少。”

南河由衷道:“夠缺德。”

圖南努力保持微笑。

這麼個搞法,經濟上的後果必定哀鴻遍野,能不缺德嗎?

南河道:“但商人還可以對外出口,十洲七洋那麼多國家,即便是每個國家能容忍的進口量少,全加起來也不是小數目。”

而海國的海貿非常方便,以前這是優勢,在此刻成了要命的弊端。

圖南道:“隻要加稅加得夠多,布也能變成奢侈品,如何能打敗其它國家的本土布?”

何況其它國家為了保護本土農人家庭的經濟,也會提高關稅。

“加稅太多,海國臣民也會穿不起衣服。”

“出口要加稅,本土正常稅?”

“有種貿易叫走私。”

圖南:“....”

“沒别的想法了?”

圖南艱難道:“大力發展海洋牧業,利用圈養養殖更多魚群。”

“生物密度一旦上去,便會滋生疫病,草原上畜牧業發達,牲畜每歲都會傳染疫病給草原上的遊牧民族,而在海洋裡,魚群滋生的疫病也會傳染給鲛人。”

圖南道:“我知道,所以我一開始沒提這個。”

魚瘟一旦滋生,首當其沖的就是鲛人。

海中每次鬧魚瘟都會死不少鲛人,為了避免鲛人人口大規模損失,海國每年海洋防疫治疫占了财政支出百分之十一,僅次于軍費支出。

若是将魚群圈養大規模推廣,海洋防疫治疫的支出碾壓軍費支出不是夢。

若隻是财政支出暴增問題那還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鲛人人口基數在大流行中跳崖式下降。

南河思考片刻,做出決斷:“先買糧和加稅。”

實在不行還可以發動戰争,消耗陸地人口并增加土地,土地與農業人口多了,能盤剝到的盈餘糧食也會增加。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