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圖南 > 第163章 第三章洗前緣

第163章 第三章洗前緣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圖南半睡半醒的睜開眼,感覺到身上壓着什麼東西,扭頭一看,好一張神顔,誰來着,不管了,先親兩口。

五郎迷迷糊糊的睜開眼,見是圖南,回親了圖南兩口。“早安。”

腦子跟上眼睛的圖南想了想,覺得還是美色更重要,遂摟住五郎沉入水下,尾鳍交纏,水花四濺。

鬧騰良久,兩條魚才從水下浮出,圖南爬上岸換衣服,換好衣服回來看五郎,看到仰躺着的五郎腹部露出的傷疤,忽然蹲下摸了摸傷疤,心疼的問:“疼嗎?”

五郎笑道。“不疼,沒騙你,一點都不疼。”

圖南問:“不悔?”

五郎反問:“你曾許諾永遠愛我,可悔?”

“不悔。”

“你不悔,我亦不悔。”

圖南隻得道:“活該。”

五郎一把将圖南拉到懷裡。“那你為何心疼?”

圖南深情的看着五郎。“我愛你。”

五郎道:“這就夠了。”

圖南對這糟心玩意無言以對。

用了朝食,圖南出門去巡視剛建好的浮城,五郎在家替她批閱公文。

耗費半年時間修好的浮城并不大,但壽水流域人口本就不多,小型浮城圈養的魚群數量足以,何況炎洲東部有壽麻暖流流經,漁業資源豐富。

令人遺憾的是,壽麻暖流與長西寒流形成的南長洋漁場偏南且靠近長洲,不然漁業資源還能更豐富,世界級漁場,漁業資源之豐富,海國分走一半,剩下的仍可養活長洲西部沿海大量人口,但沒有天然漁場沒關系,隻要有海洋就可以人工養魚。自然資源終有耗盡的一日,越是重要的資源,越需要做到人工量産。

等漁業養殖發展起來,還可以同南邊的犀渠國以魚易牛、犀渠。

炎洲東南有一大島,名曰大人之市,也是犀渠國對外窗口,南長洋最大的商貿中轉站,壽麻暖流在大人之市一分為二。

兩股暖流自然滋生了豐富的漁業資源,犀渠龍伯飲食中魚類占比不低,但不全靠天然漁場,這些家夥雖然在過去沒搞出浮城養魚,但他們搞出了圈海,在沿海修建堤壩,将一片近海海域圈起來,當以海做池塘養魚。

發現海國搞出浮城圈養魚群,且看着很有前景,犀渠國也效仿着建了許多浮城,進一步拓展漁業資源。

但龍伯的食量以及人口在那擺着,不夠。

“以魚換牛與犀渠可以耕地,牛耕與犀渠耕比人耕更省事,提高農人的人均耕作面積,若是犀渠國有意進一步發展商貿,還可以購買牧草。我記得犀渠龍伯培育與種植的牧草都是綠肥牧草,能肥田,能喂牛羊,也能喂魚。雖然壽水這裡也可以種植牧草,但論品質真比不過犀渠平原,犀渠平原的牧草喂養的牛羊吃起來肉質格外美,最重要的是量大管飽,往來也方便,夏季時可搭壽麻暖流的順風車南下,冬季時可借來自西風漂流帶的風北上,幾天就能跑到目的地。”

圖南行走在浮城上,一邊檢查浮城各個結構一邊琢磨着。

從去年一月兕國攻打天祈到今歲六月,天祈王朝終于滅亡了,但這場天祈盛宴中,沒有人完全如願。

兕國與犀渠的目标是吃下整個天祈,就算吃不下全部也要吃下一半,但兕國隻吃下天祈北部的土地,犀渠隻吃下南部大半土地,天祈中北部的土地誰也沒吃到。

長盟支援天祈國的軍官叛變,帶着天祈國的氓隸搞起農民起義,在所有人震驚的目光中帶着起義軍幹掉地方貴族,并遏制兕國與犀渠國,在中部建立起名為吉光的國度。

從長盟的反應來看,長盟自己都沒想到事情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事情發展到這個地步,三方也實在打不動了,兕國勞師遠征,後勤壓力驚人,前線軍士吃的每一石糧食,背後都是至少一百石的運輸成本。

犀渠國好點,出兵時是冬季,借南極吹來的寒風海運便利,但冬季一過,後勤壓力也上來了,也就是本土離得近才不像兕國那麼沉重。

吉光本土作戰——雖然祂本人是長人,但祂底下的軍官軍卒都是本地氓隸——更沒後勤壓力....才怪,本土作戰沒有運輸成本,但本土作戰砸壞的花花草草都是自己的。

三方遂決定和談。

“三方不打了,至少短時間不會再打,犀渠國與兕國需要消化打下來的土地,而吉光國,問題比前兩個更大。我實在沒法想象一個長人要如何統治一個主體人口為人族與龍伯的國度,就算是雨師國初期也是有數十萬龍族做為基本盤,祂是做為被派遣的軍官來到炎洲,祂的基本盤是與祂物種完全不同的其它族群,君王與基本盤不是一個物種,真的不會出問題嗎?尤其這個君王還是長人,長人的生理構造是雌雄同體,單體繁衍,新生與死亡貨真價實同步。文化委婉點是向死而生,直白點是生死看淡不服就幹,從生理到文化三觀的差異,沒有最大隻有更大。總覺得等兕國與犀渠國緩過來,壽麻之地還得打成一鍋粥。”

“不過以後怎樣是以後的事,至少當下不打仗,不打仗就可以做生意了。兕國那邊可以購買蜜樹樹苗,我記得兕國培育出了可以在熱帶雨林氣候下種植的蜜樹,不知道壽水這裡能不能種。蜜樹是木本作物,生命力比禾本作物頑強,就是前期投入大,以及蜜實保存時間不如粟麥黍稻,但小冰期最重要的是能吃,管飽,大不了粟麥黍稻儲存,蜜實充饑,而前期投入大,氓庶沒錢,可以隻在官田裡種,結果後,官方用蜜實換粟麥黍稻。就是不确定能否在壽水種,但問題不大,我的大司農職位還在,研究農業的農業學者都直屬大司農,調幾個來研究。咦,大司農這個位置比英水總管方便多了,做英水總管時想要個農學者,得每天寫信求人,做大司農,求啥求,直接調人。”

大司農的屬官中設有尚農司,尚農司最高領導是尚農令,但尚農令的數量不一,反正每一名農學者的農業造詣(成就)達到一定程度,便可成為尚農令,最多時海國有十幾個尚農令,因此實際負責管事的是二把手的尚農丞。

尚農令下還有尚農吏,尚農吏則不像尚農令要求那麼高,但每個都是農業知識紮實的農學者。

圖南回憶了下自己離開前尚農司的情況,不算雜吏,尚農令加尚農吏,有兩千多人,至少人員名單上是這麼說的——尚農令與尚農吏普遍全年跑,在不同氣候土壤條件下培育作物,十個至少九個不在都城,圖南一直沒将人認全,隻能通過這些家夥申請經費的公文風格對人有個大概了解,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比一個不要臉,申請經費的花樣都玩出花了,最牛的一個,一個項目硬生生拆成二十幾個項目申請了二十幾筆經費,甚至圖南的農學知識水平但凡差點,都察覺不到那家夥幹的事。

圖南思考壽麻之地局勢時,五郎仍在案牍勞形。

有現成的白工,不用白不用,尤其壽陽這裡百廢待興,需要做的事太多,沒人分擔,圖南每天得工作八個時辰,圖南堅決拒絕。

一直批到中午,終于将公文處理完,五郎伸了個長長的懶腰,出門去大街上用抽簽的方式随機一家食鋪買了一條烤魚當午餐,吃完繼續處理英陽國送來的公文。

雖然國相可以處理封國大部分事情,但國相權力還沒大到完全替代藩王,仍有一部分事情需要藩王過目,即便藩王不在家,也得将公文送到人手上。

公文不多,運輸公文也需要耗費人力物力,為了省錢,河鼓都是将自己能做主的事都做了,自己權限實在不夠的才會給五郎。

不到半個時辰便處理完公文,再看非公文的書信。

實沉的書信裡是大篇幅的商業彙報,生意拓展了多少,賺了多少錢。

皇族下場經商,虧錢比賺錢更難,五郎将書信看完,得出結論:商業收入隻比去年增加了千分之一。

收入增長這麼小倒不是實沉沒本事,而是商業利潤太大,這塊肥肉是權貴的禁脔。

法律若規定官員不能經商,那官員會讓自己的配偶與沒有做官本事的子女去經商。

法律若規定官員及其配偶子女不能經商,那官員會讓自己與配偶的兄弟姐妹去經商。

若法律規定官員三代以内所有親屬都不能經商,那官員會讓與自己沒有血緣的門客、奴仆或有血緣但血緣很遠的遠親去經商。

簡言之,小打小鬧的利益,普通人還能靠自身能力分一杯羹,但想成為大商人,分大利,必須有權貴的背景,不然....參考海國與雨師國戰争那段時間互相抄對方商人權貴在本國貨物與财産補充軍費的事,敵對國家都可以這麼幹,何況本國權貴,幹起來更方便。

有背景,虧錢比賺錢難,但隻有背景,隻能不虧錢與賺小錢,反正五郎沒見過虧錢的,權貴給商人做後台,可不是為了做一對一的慈善。

要賺大錢,不僅要有背景,還要有能力,大家都有背景,憑什麼你吃大份?

實沉很有能力,隻靠一點本錢成為海國最頂端的大商人,但最頂端的大商人不止一個,而經商到了這個高度,比得已經不是商人自身才華,而是後台。

很遺憾,别人的後台比五郎硬,實沉在海國的商業已經摸到了天花闆,更進一步的商業項目都與國策息息相關,海皇海後不會交給非心腹的商人。

但實沉不甘心幹等着五郎來日成為嗣君與繼位為海皇,書信中表示準備将生意往其它國家拓展。

五郎看完,在回信中給予支持。

回複完實沉,五郎拿起下一封,這一封來自少微,做好了大部分内容如天書的準備,未曾想,這次少微做人了,沒在書信裡寫各種醫學實驗,而是給他介紹了一種藥。

“洗前緣?傳說故事居然是真的。”

五郎打開随信送來的貝匣,貝匣内有一枚密封的小貝殼,拆開,赫然是一枚丹藥。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