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雨季,高原上的雨季充滿了生機,牧草如雨後春筍般在雨水的滋潤下生長,河流水位上漲,水塘中注滿水源。
天晴時,牧人會驅趕着成群的牛羊馬匹出來放牧,被牛羊馬匹吃掉的牧草翌日便會重新長出來。
這是高原上草本植物的特色,旱季時死去,雨季時以驚人的速度生長。
秋時扯下一叢牧草端詳,白家敗落前,他跟着行商來過高原,因而一眼便認出高原上的草成分有所變化。
高原上原本的牧草以苜蓿草為主,那是在久遠前的時代,風神從玄洲帶回瀛洲,又從瀛洲帶到長洲的一種耐旱的優質牧草。
苜蓿經過數千年的時間,慢慢占據了高原上能讓它生長的土地,但這一次除了苜蓿草還有另一種牧草。
“是龍伯草。”出身靖人的副使道。
秋時不由問:“龍伯草?與龍伯族有什麼關系?”
長北很少見到龍伯族人,倒不是龍伯族不想來,而是龍伯族體型高大,體溫也相對高,與熱帶的高溫嚴重水土不服,但少見不是沒有,秋時雖未見過,卻也聽說過。
“龍伯草正是龍伯族培育的一種優質牧草,可以在最貧瘠苦寒的土地上生長,種子種下後可以收獲數歲。且龍伯草根系龐大,地下的根系是地面部分的十倍不止,會粉碎堅硬的土壤乃至石頭,增加土壤厚度,甚至肥地。據說在元洲,他們用這種牧草改變了整個元洲北方荒原的地形與土壤。”
“安息也想通過這種牧草來改變高原上的土壤?這應該不是小工程吧?”
副使點頭。“龍伯人改造元洲北方荒原耗費數千載。”
秋時愣了下。“那麼長的時間?為何不搬家?”
副使答:“打不過。”
秋時瞬懂。
天色将暮時,裝作商隊的使團行至一座小鎮,一部分人在鎮外紮營(比住客舍省錢),一部分去鎮上采購。
過了這座鎮便是無盡山脈,翻過無盡山脈便是無盡沙海,沿途補給的地方不多,必須在這裡進行超額補給。
其它東西還可以節省,但食水,尤其是葡萄酒不能少。
無盡沙海,顧名思義,黃沙莽莽的世界,綠洲太少了。
采購了供整隊人喝一年的葡萄酒與半年的幹糧後,隊伍重新上路。
雖然南邊是幹旱的無盡沙海,但無盡山脈的北端風景卻截然相反,海拔低一些的谷地中,皆為郁郁蔥蔥的雨林,終年濕潤多雨,連草都長得比外邊的同類更高更大。
海拔高了後,則逐漸向雪山轉變,翻到山南後,氣候又開始變化,從雪山向森林向稀樹草原向幹旱轉變。
越往南,見到的長人也越來越多。
據說久遠之前,長洲隻有長人一個物種,遍布長洲各地,直到其它族群到來,長人才在長北變得少見。
倒不是被殺光了,就算移民想這麼幹,長人也不是吃素的。
盡管沒有建立起統一的種族王朝,但長人非常團結,也必須團結,不團結,沖着長人的繁衍方式,長人早滅絕了。
讓長人在長北變成少數族群的最大原因是,長人是長生種,外來族群大多是短生種。
隻有有足夠的食物,短生種繁衍飛快,而長生種,就算有足夠的食物,繁衍速度也不變。
時間一長,長生種很自然的變成了少數族群——這也是無盡山脈以南的長人走向集權的原因,隻有集權,才能将短生種遏制在無盡山脈以北。
雖然從進入無盡沙海後還能看到人族、夫諸、天吳等族群的身影來看,長盟的目的并未達成,短生種的足迹已經越過無盡山脈,隻是無盡沙海能養活的人口太少,才沒形成氣候。
“不竭城是無盡沙海最大的綠洲,是神賜之地....”
駝鈴聲中,長人向導滔滔不絕的向秋時等人介紹着。
秋時好奇的問:“神賜之地?這從何說起?”
“不竭城有一泉眼,泉眼源源不斷的流淌出可以飲用的幹淨水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不論大漠如何幹旱,不竭城從未缺過水,整個不竭城所在,濕潤若南方水鄉。”
秋時覺得對方在扯淡。
如此幹旱的沙漠,怎麼可能濕潤若南方水鄉?太違反自然規律了。
然駝隊走到不竭城外,秋時感覺自己的臉有點疼。
從走進無盡沙海起,他能見到的植物隻有紅柳、仙人掌、芨芨草、胡楊,還都稀稀拉拉的,但不竭城外赫然是一片郁郁蔥蔥的森林,宛若水鄉,風吹在臉上都是濕潤的,沒有任何刀割的感覺。
向導笑道:“我沒說錯吧,不竭城濕潤若水鄉。”
秋時用力點頭。“但這樣的地方是如何形成的?”
“不知道,所以我們稱它為神賜之城。”
秋時無言。
向導繼續道:“對了,你們入城後是準備花錢買水還是用故事換水?”
秋時茫然。“啊?”
“忘了,你們是第一次來不竭城,不竭城的規矩,想用這裡的水,必須用故事同城主換,一個故事可以在城中自由消耗一個月的水,不限量。不過後來不竭城的人口越來越多,故事不夠了,城主體恤大家,允許花錢買水,但非常貴,一桶水要三枚銀币。”
秋時真摯的問:“一桶水三枚銀币,城主為什麼不去搶劫?”
“這個問題也有人問過城主,城主說錢對自己沒意義,既然沒有價值,自然随心所欲定價。大家不接受也可以用故事換,一個故事可以不限量的使用不竭城的水,兩個都不接受的話,那就沒辦法了,可以不從這裡經過。但怎麼可能不從這裡經過?這可是沙漠,其它的綠洲會随氣候變化而改變位置,甚至幹涸,唯有不竭城,它的地理位置滄海桑田,亘古不變,有現成的中轉站與地标,誰會冒着生命危險繞遠路?”
“錢怎麼可能沒有價值?”
向導歎息。“對城主确實沒價值,城主從不離開不竭城,不好美色不好美食不好華服,沒有後代,除了聽故事,祂什麼都不好。”
秋時懂了,碰上這麼無欲則剛的奇人,金錢确實沒意義。
但往來的商隊會允許這麼重要的中轉站不在自己掌控中?
就算商隊能允許,北邊的高原與南邊的長人政權會允許這麼一座金山存在于此,卻不心動?
秋時很疑惑,便問出了自己的疑惑。
“這個我就不太清楚了。”向導道。“我族的話,據說這裡是神賜之地,不可冒犯,城主隻要不危害長人的利益,祂想幹嘛就幹嘛。而北邊的高原,很久以前,高原之王攻打過這座城,城主告訴高原上的王,不竭城仰賴于不竭之泉,而不竭之泉非天然生成,他打下這座城也得不到想要的。高原之王沒聽,殺了城主,不竭之泉很快枯竭了,高原之王與他的軍隊隻能撤退,但沒有足夠的水,歸途中自相殘殺,飲人血補充水分,高原之王被他的下屬割開血管,吸幹最後一滴血而亡。”
秋時奇道:“不竭之泉幹涸了?那不竭城如今怎麼還在?”
向導答:“高原之王離開後,新的城主到來,不竭之泉重新湧出泉水。”
秋時覺得,這故事要麼是後人看不竭之泉源源不斷的水源而編造的傳說,要麼城主不是人。
不竭城雖然在水源這點很坑,但城主并非什麼類人統治者。
不竭城的規矩不多,除了以故事換水,還有四條。
不竭城不收任何稅賦,不論人頭稅還是商稅、雜七雜八稅,統統不收,理由同定水價一樣,錢對祂沒意義,所以祂是自由的。
不竭城不允許賣/淫,城主的理由是祂不能理解人為什麼要買賣這種事,兩性結合是為了繁衍後代,雖然我覺得這種繁衍方式非常落後,但大家就是這樣的生理構造,想要獲得新生兒,隻能通過這種方式,我不理解,但我尊重,可你不為繁衍子嗣,那搞這些是幹啥?吃飽了撐的?
不竭城不允許蓄奴,城主的理由是自己不能理解為什麼要這樣傷害同類,而且你是缺胳膊還是斷了腿,自力更生不行嗎?
不竭城允許外來者定居,條件是死後不允許火化,人死後,屍體要交給城主處理,城主保證,屍體最後會入土為安。這條規矩的理由,城主倒是沒解釋,不确定是不想解釋,還是理由太離譜,怕大家接受不了,所以無知是福。
以上規矩或合理或不合理,但合理與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幹不過城主,因此在别人的地盤就要守别人的規矩。
秋時聽完後,好奇的問:“城主是長人嗎?”
這腦回路聽着就很有長人風采。
向導點頭,又搖頭。“有的是有的不是,城主經常換的,什麼族群都有。”
商隊步入城中。
城中有十字大道,大道連接四扇城門,每個從正門入城的人,站在大道上都能一眼看到十字中心的噴泉水池——也不知噴泉怎麼設計的,噴湧而出的水高達丈餘。
水池呈圓形,長寬半裡,周圍種了一圈遮陰的樹,有不少人在池子裡遊泳、洗衣服、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