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圖南 > 第73章 第二十三章制陶

第73章 第二十三章制陶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做出決定,圖南立刻在吃飯時從藜。“風神教做私鹽生意嗎?”

從藜咽下嘴裡的幹糧。“除了黃賭,隻要賺錢,我們什麼生意都做,怎麼了?”

圖南道:“我有個朋友是陸君之孫,可以幫你們拿到更多鹽,價格比市面上便宜。”

大部分陸地國家的鹽政走的是官營路線,當然,也有少部分走的官私并行路線,唯海國獨樹一幟,鹽政完全私有化。

倒不是海皇腦子有坑,禺京之亂結束後的海國衰弱到極緻,失去了大部分陸地領土與人口。大部分人口是鲛人,海裡的鲛人不需要吃鹽,隻有陸地生物需要吃鹽,但陸地生物占總人口比例太小,搞鹽官營成本太高,幹脆放開,專注糧食官營——海國也是唯一一個糧食官營的王朝。

但私有化不代表做私鹽生意沒有門檻,正因為私有化,一番激烈的淘汰後,鹽業被幾大寡頭瓜分,想買到好且量大管飽的鹽,而非被當肥羊宰并非易事。

從藜問:“可以拿到多少鹽?”

“你們能吃下多少鹽?”圖南道。“這條渠道直通陸君,海國陸君的權力你們應該明白。”

就算陸君對這個錢沒興趣也沒關系,她會告訴陸君明白:這不是錢的問題,是政治問題。

一個陸地上的強大宗教對海國抱有好感,對海國未來的陸地戰略有益無害。

從藜道:“我需要與其她人讨論一下。”

圖南笑着表示自己有很多時間等待,完全不擔心風神教拒絕,即便這會損害教徒母國的利益——大量私鹽湧入第一個沖擊的便是陸地國家的鹽稅,而鹽稅從古至今都是陸地國家财政的重要支柱——但能做大做強且綿延千年的宗教皆有一個共同點:家國意識淡薄,無國界,普世。

不普世的宗教憑什麼突破國的限制?讓不同地區不同族群的人接受?

同一條船的教徒們回應得都很快:多多益善。

甚至船行至風神陵,衆人還将圖南介紹給從其它地區神廟趕來的教徒,下船三天,圖南一天五頓的參加聚會,胖了一斤。

萬幸,風神教有戒律,除非嚴寒的冬季,否則不允許飲酒,聚會就隻是品嘗美食,不然圖南不止三天胖一斤,還得喝出胃病。

但變化最大的不是圖南,而是棠,三天長肉一斤半。

風神陵雖是陵園,但一來臨近燹朝東京淇陽,二來垂暮将死的教徒都會來此定居,以便死後火化燒俑。

平時就有許多人口聚居,臨近大祭,人口更多,大量人口吸引商販,風神陵的門口在千百年歲月裡早已發展為繁華城鎮,又因為風神教注重美食,城鎮中最多的便是各種食肆,每家做的食物都令人流口水。

夏與棠拿着圖南給的零花錢從早到晚一條街一條街的吃過去,嘴巴沒停過,身上肥肉蹭蹭長。

制陶作坊。

“雖然稚童長得壯是好事,但你倆這長肉速度也太快了。”獻一邊捏掏胚一邊對新認識的兩位小友道。

棠無所謂:“長就長吧。”

“但長得太胖就不好看了。”

棠驚恐的摘下系在腰間的小銅鏡照了照。“是胖了一點,但還是一樣美。”

看着松了口氣的棠,小夥伴還好,已經習慣棠每天照十來次鏡子,獻卻是有一瞬的沉默。

棠道:“不過你說得也有道理,臉上肉再多一些就不漂亮了,我得少吃點。”

夏拒絕:“我不介意胖,我要吃。”

“那你吃,我看着。”

夏無語。“那我還吃得下嗎?”

獻道:“沒事,你倆平時可以多跑跑,活動量夠大就不會長肉。”

棠道:“可我們這幾天一直在大街小巷的跑。”

獻莞爾。“你們跑的同時嘴也沒停過,消耗量跟不上吃的量。”

棠想了想,問:“我們可以幫忙制陶嗎?”

制陶看起來挺費力氣的。

獻愣了下,旋即道:“可以,但你倆是新手,剛開始隻能揉陶泥,工錢也很低。”

“沒關系。”棠道。“我就是想找點事做。”

制陶并非易事,尤其是風神教的制陶作坊,外人光是站在作坊裡就是一種考驗。

制陶的正常流程是練泥、拉坯、印坯、利坯、曬坯、刻花、施釉、燒窯、彩釉,風神教的制陶也有如上流程,但是——

風神教做了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改良。

第一個環節不是練泥而是火化,當然,僅限于來到風神陵的是活人,若是已經火化的死者,可以省略這一環節。

陶坊旁邊便是火化作坊,火化作坊裡的窯爐是專門設計的,可以最大限度将人燒成灰,也可以一次燒多人,最多能燒二十人——燒一次窯需要耗費大量柴禾,作坊鼓勵多人火化,燒完後骨灰均分。

棠原本以為沒人會喜歡共同火化,最後分的骨灰鬼知道摻了多少人,誰能接受?但與獻聊天才知道,還真有人接受。

有一些教徒關系很好,希望死後也能延續,不僅要求死後的陶俑擺在一個墓室,連火化也要一起。

棠一邊揉泥一邊道:“但每個人死的時間不是不同嗎?總不能一個好朋友死了,剩下的就不活了吧?”

“當然不會,但人死後可以推遲火化時間,看到那邊那座塔了嗎?”獻一指遠方的高塔。

“看到了?它是做什麼的?”

“已經死去,但相約一同火化的友人還活着,便會将屍體放在棺椁中,停在三途塔,等待還在人世的友人,待相約的友人皆死去後,一起進火化爐,火化成灰。”獻道。

棠恍然的哦了聲,将一把骨灰混進掏泥裡。“感情一定很好。”

夏贊同:“怎麼也得是刎頸之交。”

獻點頭。“那是自然,感情不夠好,很容易覺得晦氣。”

第二個環節是練泥,從礦區采取礦石,經水碓舂細,淘洗,除去雜質,沉澱後制成磚狀的泥塊,再用水調和泥塊,去掉渣質,用手搓揉,将泥團中的空氣擠壓出來,使泥中的水分均勻。

風神教在這個環節加了一點,調和搓揉陶泥時将骨灰加進去。

加了幾把骨灰後棠問:“骨灰不是制陶的材料,不會影響陶俑的品質嗎?”

夏笑道:“不會,一座陶俑輕則一兩百斤,重則三四百斤,一個人的骨灰頂天也就五六斤,加進去并不會影響陶器品質,而且陶俑的配方是專門研制的,加入骨灰不僅不會影響品質,還會讓骨陶俑不易吸附污漬,保持清潔衛生,耐熱性和耐磨性也更高,可以保存更久。”

“夏好厲害,懂得真多。”

夏答:“先生一直惦記自己死後的骨陶俑怎麼做最好看保存更久,我也聽了一耳朵。”

第三個環節是拉坯,将泥團摔擲在辘轳車的轉盤中心,随手法的屈伸收放拉制出坯體的大緻模樣。

第四環節是印坯,用提前制作好的模具對坯體進一步加工,風神教亦是如此,用模具制作初胎。

模具都是提前做好的,還在火化之前,制作模具也是最麻煩的一個環節。

倒不是模具有多難做,而是制作模具時當事人還活着。

當事人希望自己的陶俑是自己最美最好的狀态,為此她們會不同年齡段找畫師畫下自己不同階段的模樣,待暮年時從中挑出自己最喜歡的——也有結合不同時期特點重新畫的,比如既有年輕時的容貌又有年老時的氣質——給作坊制作模具,為了确保模具符合自己的心意,會以吹毛求疵的精神監督模具的制作,有一點不滿意都要重做。

棠與夏便不止一次看到當事人與制作模具的工匠吵起來,個别甚至打了起來。

算下來,制作模具耗費的時間是其它環節的總和。

模具制作如此麻煩,印坯環節自然不會多輕松。

當事人已經死了,但她的晚輩還活着,會接棒繼續吹毛求疵,到初胎制作完成也不會結束。

初胎仍舊粗糙,還要覆蓋一層細泥進行精細化加工,即雕刻與上色,也是當事人晚輩吹毛求疵的巅峰環節。

棠與夏便有看到當事人晚輩對着陶坯挑剔眉毛的根數不對的、挑剔表情不夠生動的、服飾細節有問題的、武器細節、顔色不夠勻稱....

從上午一直挑到暮色四合,不見半分疲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