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圖南 > 第12章 第十二章紙與簡

第12章 第十二章紙與簡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圖南深呼一口氣。

“你别氣啊,八十八歲九個月也沒什麼的,你才一百二十歲,不算什麼的,我母還大我父一百五十歲呢。”五郎一邊說一邊将自己美麗的臉貼近圖南。

是啊,不算什麼的....圖南艱難的推開五郎的臉,保住宕機想跟着五官跑的腦子。“重點不是差多少歲,長生種談差多少歲沒意義,重點是你沒滿九十。”

五郎不以為然。“隻是沒滿九十,又不是沒滿八十。”

“你要沒滿八十我就是犯罪了。”

“所以我隻是沒滿九十,你沒犯罪。”

圖南:“....有點道理,但總覺得哪怪怪的。”

五郎不動聲色的将自己的臉湊近圖南。“是你大驚小怪。”

圖南蹙眉抵抗着美貌的沖擊。

“差點被你帶進溝裡,你根本沒跟我說過你未滿九十。”

“你也沒問我多少歲。”五郎一邊說一邊解圖南的腰帶。

圖南噎住,旋即抓住五郎的爪子。“我跟你說了半天你一句都沒聽進去?”

“我會節制的,保證不影響你白天的調查,但你也得答應我一件事。”

“什麼事?”

“等你不忙了,就得由着我。”

圖南看着近在遲尺的美貌,腦子愈發漿糊,感覺在不影響日常調查的情況下放縱點也沒什麼,猶豫須臾終是應允。

五郎笑,圖南好色着實是個優點,真好對付。

*

經過三個月的辛苦努力,圖南終于完成自己的調研。

一衆友人雖然都覺得圖南的調研沒什麼用,但在圖南指出問題後,多少有些好奇為何造紙術更方便,簡牍卻一直沒推出曆史舞台,遂于調研結果出來後趕來看現成的。

“識字率?”

庭院中,杜若一邊啃着果子一邊閱覽簡牍,因為熟悉圖南寫文章愛寫數據的習慣,别人還在跟數字死磕,她已直奔最後看結論。

“嗯。”圖南點頭。“長生種繁衍緩慢卻長壽,哪怕一年學幾個字,也能在有生之年學會所有字,識字自然會催生閱讀需求,不然漫長的生命要靠什麼打發時間?就算隻靠吃喝玩樂?但哪裡有好吃的好玩的,總得有渠道嗎?而通過渠道獲取消息,難道不需要閱讀?何況并非所有人都隻喜歡吃喝玩樂,總會有人喜歡閱讀。不論因何而閱讀,閱讀得多了,自然會有書寫的需求,分歧也于此産生。”

杜若問:“怎麼說?”

五郎将一張紙遞給圖南,圖南舉起紙。

“這樣一張紙大概能寫六百字,若寫得再小些,還能寫更多字,但一張要十八錢。此紙是竹紙,以毛竹為原料制造,選擇成竹,砍伐後開塘一口注水浸泡,恐塘水幹涸,還要需要不斷往塘中注水,浸至百日,将竹從塘中取出加工槌洗,去掉外面的粗殼青皮,剩下的竹纖維形狀如同苎麻。用上好的石灰化為灰漿,塗于竹料,再放入鍋内用火連續蒸煮八天八夜。”

“歇火一天後,将桶裡的竹纖維取出,在塘中用清水洗幹淨。池塘的底部和四周以木闆合縫砌緊,防止泥污滲入,當然,造粗紙就不必如此麻煩。洗淨之後,用柴灰漿浸透,再放到鍋中,上面壓平後,再鋪上約一寸厚的稻草灰。水沸騰後,再将竹料取出放入另一桶中灰水噴淋,若水冷卻,燒滾後再淋。如此十餘日,竹料自然蒸爛。取出放入臼内搗碎,直到搗碎成泥面形狀,傾倒在紙槽中。”

“紙漿漂浮沉澱到水面以下3寸時,加入處理紙的水溶液,待紙幹燥變潔白。再以細而光滑的竹絲編成竹簾,竹簾打開,下面用長方形框架來支撐,兩手持簾入紙漿水中,将竹纖維蕩起并抄入簾内。再翻過簾,讓紙層下落到木闆上,疊積千上萬張,達到足夠數量後,紙上面壓一塊木闆,并用繩索拴上插入撬棍,如榨酒方法一樣使紙内水分壓淨流幹,最後用細銅鑷逐張揭起、焙幹。烘焙時,要用土磚砌成地龍屋舍,地面也要用磚蓋,隔幾塊磚就要留出一塊磚的空隙。最後于竈口點火燒柴,熱氣通過孔隙傳到牆上,待磚發熱,将濕紙逐張貼在夾巷上烘幹,揭下後便是這樣一張紙。”

朔點評:“我沒制過紙,但工序聽起來真複雜。”

圖南點頭。“整個工序流程多處耗費人力,燃料更無算,長生種的國度地廣人稀,燃料易得,但人力昂貴,短生種則反之,人力便宜,燃料不易得,因此一張紙售價十八錢。”

獻道:“原料不值錢,但加工過程中的人力物力限制了紙的成本。”

圖南颌首,旋即問:“獻你多久消耗一張紙?”

“兩天左右,紙貴,平時寫字我都盡量用簡牍。”

“長生種人均識字,若皆與你一般消耗速度,以羽國為例,羽國人口....”

朔:“人口戶籍是機密。”

圖南點頭。“我知道,姑且當羽國人口在兩萬萬,也就是兩百兆,每個月消耗紙三千兆,一歲三萬六千兆。還有平時看書的消耗,哪怕一歲一卷書,一歲也是保守兩千兆。以造紙術的産出,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投入才能滿足如此龐大的需求?”

朔:“....”為什麼你随便一猜那麼接近真實數據?

“我相信羽國不缺這些人力物力,但将如此龐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其中,必定影響正常的生産。紙不是糧食,糧食生産出問題會死人,紙不會,為了保障其它生産,必定限制紙業,不令其蠶食其它行業的人力。”

五郎将一枚竹簡遞給圖南。

圖南放下紙拿起竹簡。“再說竹簡,這樣一枚竹簡最多寫三十個字,要寫到一張紙的字數需要至少二十枚竹簡,比起紙張極其不方便。但它的加工遠比紙簡單,砍伐去皮削簡殺青,耗費的人力物力比紙少,更難得的是,寫過的竹簡可以削去字迹重複使用。元洲多竹,其它洲最近千載也陸續引進竹,實在不适合竹,也有樹木,竹木易得,縱不如紙方便,但一枚銅锱可以購十枚竹簡,甚至自己制作,廉價與量大管飽足以彌補竹簡所有缺點。”

杜若提出異議。“但在很多短生種國家,造紙術傳入後,簡牍就退出曆史舞台了。”

“兕國的簡牍并未退出曆史舞台。”啟道。“雖然兕國的智慧物種豐富到能湊出一部智慧物種圖鑒,十洲七洋有的物種,兕國都有,但兕國的主體人口從古至今都是短生種的人族。”

圖南颔首。“兕國的教育政策源自上古人族王朝時赤帝創造的官序淘汰制,所有适齡幼崽都要入學,不收束脩,免費給予文具,但實行淘汰制,每歲考試一次,從第二歲開始,每歲歲末終考不及格者皆淘汰。但即便被淘汰,兩歲的學習也足以幼崽掌握兩三百常用字與一百以内的加減乘除,因此兕國的識字率也很高。兕國文字的單字攏共一萬三千字,兩三百字在它面前很少,但這麼多字裡常用字隻五百餘,根據我的調查,隻要掌握常用字超過三百個便足以滿足日常讀寫。”

赤帝創造的官序淘汰制教育政策相當别出心裁,也驚人的燒錢。

上古人族王朝雙帝盛世結束後,人族王朝的教育政策便開始一路走下坡路,到上古人族王朝崩潰後官序淘汰制分别被安瀾王朝與海國繼承,海國那邊還算穩當,順利演化到如今,陸地這邊就很跌宕起伏。

安瀾王朝後來也崩潰了,數百年紛争亂世裡,人連活着都困難,教育這種不當吃不當喝的東西自然被抛棄。

直至煌王朝時人族才從故紙堆裡翻出這套教育制度,覺得有點用,遂用之,然後發現,這教育制度産出人才的效率有多強大就有多燒錢。

教育燒錢,人族私有制下的食利貴族同樣燒錢,兩大吞金獸一起上,煌王朝燒了沒多久便崩潰了,就讓人很佩服,哪怕是搞出這套政策的赤帝也沒勇到同時開動兩頭吞金獸。

煌王朝滅亡後又是南北分裂,教育倒沒被抛棄,但被執行得隻有官宦子弟才能讀書,與赤帝的政策不能說一模一樣,也能說南轅北轍。

直到如今是兕國建立,這套教育政策才真正被撿起來,能堅持多久就不知道了,畢竟好用是真好用,燒錢也是真燒錢。

“兕國人口在五萬萬到六萬萬之間,對紙的需求比羽國更驚人,紙的産量無法滿足人們需求,人們自然而然保留了從古至今都在使用的竹簡,珍貴的紙可以用來書寫重要的典籍,日常用竹簡,平民不講究。”圖南道。“但那些造紙術淘汰了簡牍的國家,它們的識字率又是如何呢?平民可識字?”

獻道:“識字的最不濟也是小地主。”

圖南颔首。“那這些人占總人口多少?有一成嗎?”

沒人能回答。

“最多一成。”圖南道。“識字人口少,對紙的需求自然小,不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影響到生存物質的生産建設,自然全面淘汰落後的簡牍。”

朔思考須臾,問:“兩種國家有什麼差異嗎?我是說識字率以外的差異。”

圖南答:“目前還沒想到,但我感覺肯定兩者一定存在深層的差異,隻是目前還沒人發現。”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