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夥坐在大廳燒火堆烤火等待着,付根娥在房間裡生小孩,痛得撕心裂肺的叫喊着,付金香在裡面幫兒媳做接生,木闆的隔間有一個小洞,鄒建民往裡面看,看見付根娥跪在床廳面前痛的直叫,付金香一個勁的在旁邊喊兒媳:“用力用力再用力點…”鄒建文回憶着。
鄒建民搶着說:“我也記得,我搶你看的小洞,往裡面看…假(奶奶)還說,快點用力,就出來了…半個頭看見,快加把勁…你這時候你又推開我讓你看…”
“也就這個時候聽見古艾…古艾…古古艾…的叫聲…假(奶奶)說是帶棒的而且很大…”鄒建文說。
“大料子“偉新就是從這裡開始的綽号。“哈哈…”
“後來大家都非常開心,誰姑(小姑媽)就把已經燒好的熱水端進房間…”鄒建文接着說。
“到時候你姐國英也會這樣子的為…”鄒建民說。
就這樣一路議論着,高高興興的,開開心心的回到了西山……
轉眼間又是一個學期的開始——
九月一号是學校開學報名時間。
這天,鄒建民,鄒建文,鄒偉民,汪偉仙,汪土榮,汪衛萍,鄒梅花,鄒偉新,汪日成,汪衛忠,鄒樟花,鄒樟英,鄒偉英,鄒軍英,鄒莫仙,鄒建武,鄒偉春,鄒梅仙等…浩浩蕩蕩的從西山翻山越嶺去長川讀書報名。
鄒杏英,鄒家兵沒有考上初中就沒有書讀了,
鄒家法高中已畢業,
汪土發初中也畢業了,
鄒金法已經學篾匠了。
讀書的路上再也沒有以前那樣熱鬧的氛圍了。
鄒建文今天是初一報名。
鄒偉民是五年級。
鄒建民,汪土榮,汪偉仙已經是初二。
長川高中遷往合并到壩頭高級中學。
教育改革開放後,初中從兩年教育變成了三年教育。
把原來的高複班變成初三班,那些沒有考上中專又不樂意讀高中想繼續考中專的同學留下來變成了初三班。
課本的變化更大,把原高中課程放進初二初三教程裡,把大一課程放進高中課程中。
特别是數學。
初中老師多半是原來的初中畢業生,對高中的代數幾何課程内容幾乎是完全不懂的。怎麼教學生?
于是教育局派高中老師晚上來給初中老師上課補習,給小學老師輔導初中文化。
就這樣,老師們晚上自己上課讀書學習新知識,白天教學生,現學現賣。
學校老師也大幅度做了調整。
體育老師鮑佩忠老師調到高中去了,
現在由高中剛畢業的徐忠明老師教體育課。餘菊花老師可就吃香了,她教全校三個年級的英語課程。
沈龍慶老師當了一甲班年級的班主任。
吳光炎老師代理初二乙班副班主任,又是付校長。
王康義老師做了一乙班年級班主任。
鄒志軍老師二甲班班主任兼教務處主任。
沈和慶老師初三班主任。
總五個班。
班級教室沒有變。
原副校長周薛表老師現在當校長。
原校長汪國秀已經調走。
兩個陳老師已經調走,程達生當中心學校校長。
原高複班的同學吳啟友變成了初三學生。任然和鄒建民睡一個鋪位。
第一天早上報名,下午勞動,全校打掃衛生。
接下來開學典禮大會。
第二天就正式上課。
老樣子,餘菊花的課,鄒建民是不會認真聽課的,他還在叛逆期中。
下午,第二節課是體育課。
體育老師進班後。
“同學們,下午好!”
“老師下午好”
“同學們,我是你們新任的體育老師,以後你們體育課就是魚(由)我上的…今天我們上的是籃曲課(籃球課)…!”徐忠明老師就是兩個字永遠帶家鄉口音說不清楚,(去讀成球)(球讀成曲)(油讀成魚)(魚讀成油)……
同學們聽他說這個字都會哈哈的大笑。他自己也知道同學們取笑他,但是他就是改不過來。他個子不高,口齒不清,高的同學比他還要高。
“好,現在大家裘(去)操場”徐忠明老師說。
大夥來到了操場排隊。
“同學們,現在我來示範一下打籃曲(籃球)的技巧…”
“藍曲(籃球)拿到手上,然後腳尖頂起蹲下球(去),再用力往上跳,再把藍曲(籃球)對着藍曲(籃球)網按上裘(去)…”
“老師,按上裘(去)是按哪裡裘(去)?…”郭樟富取笑徐忠明老師學着老師說話問。
“哈哈…”
“哈哈…哈哈…”
“嚴肅點,不要求笑(不要取笑),好好認真聽,認真看…”
“那…那老師中午燒…燒…油油(魚)沒魚(有)放…放…放魚(油)嗎?…”程樟貴跟着起哄,本來他就是結巴的,學起老師講話就搞笑了…
“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同學們,包括徐忠明老師自己也笑得前屈後彎……
女同學幾個眼淚都笑出來……
這天——
“伯,小孩都大了,房間太小,老建古天天爬樓上睡覺也不安全,我想建新房子,”鄒水金問父親鄒森田。
鄒森田說道:“建房子?你手頭那麼緊,有能力建嗎?…”
鄒水金無奈的說道:“木有辦法,咬咬牙做呗!…”
鄒森田看看二兒子說道:“水根你看怎麼樣?…”
鄒水根也有同感:“建房是好事,大哥家裡人那麼多,住,确實是一個問題…”
鄒水金解釋道:“是醬樣的,如今老鳳敲這麼大了,幫忙做點事應該還是可以的”
鄒水根連忙說道:“那好吧! 我有空也可以幫幫你。”
父親鄒森田問:“水金,你打算新房建哪裡?”
鄒水金回道:“就豬欄那邊吧…”
鄒森田點點頭:“也行,不過得把廚房一起拆了建,要不然不夠大,就這麼定下來吧!”
于是鄒水金,和女兒鄒風英倆空下來就挖牆腳溝,把豬圈和廚房也拆了建房。
挖好了牆腳溝,選了一個黃道吉日叫上鄒水根請了幾個人就開工打牆腳。
那時候請人是換工的,今天他幫你,下次你得幫他,不用支付工資。
鄒水根是兄弟,兄弟幫忙都是義務的。
鄒水金鄒風英兩父女起早貪黑的幹,幾天就把泥土牆建的有一米多高了。
這時候木匠師傅也上門了。
這天禮拜六,鄒建民和往常一樣放學回家,生産隊沒有事情就吃過飯就出去玩。
木匠是大河灘的慶祝,個子高高的,以前和鄒水根他們一起做過木匠活的,和鄒水根成了朋友,喜歡喝酒,喝完酒就喜歡瞎扯淡。
鄒建民吃過午飯,準備出去玩,鄒水金看見就讓他過去幫忙。
“老建古過來幫幫扶着杉木尾巴,…”鄒水金吩咐道。
“哦…等下,我想去悶子家拿點東西就下來…”鄒建民因為和悶子汪土發說好去他家拿支畫筆,是昨天問他借的…
“你看你的兒子這麼不聽話,沒有規矩!”慶祝沒輕沒重的說。
“你才沒有規矩,銀家現在有事啊…”鄒建民不服氣的說道。
“水晶包,你看你…你的兒子太懶惰木有規矩”慶祝再次挑破是非。
鄒水金經不起他鄙視的挑撥離間,火冒三丈高,把一根剛鋸下來的杉樹尾巴有小碗大小的樹尾巴,舉起就向兒子砸下去,鄒建民一看不對搜嘎退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