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楚粵的造勢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關注戲曲,關注傳統文化,然後挖掘傳統文化的美。而戲劇院也成了打卡聖地,很多本地的年輕人紛紛來戲劇院打卡。
很多本地的人都從網上得知了戲劇院的存在,不禁紛紛懊惱,竟然不知道自己的本土文化原來那麼吸引人,原來他們市有這麼多優秀的演員。
很多人都覺得戲曲熟悉,但是那是老年人聽的,卻不想戲劇院早就推出了很多适合年輕觀衆的作品。所以,他們來打卡的同時,也在考古。
而戲劇院的博物館也對前來打卡的朋友開放,也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有關戲曲的知識。
黎緣聽覃陽說今天來博物館的人有些多,因為是周末。而且晚上還有她的戲,所以外地的朋友有的從昨天就已經到了,然後今天就到博物館打卡,晚上再看戲。
很多有多少?黎緣其實很是好奇,她知道自己最近火了,漲了很多粉,今天晚上票也早就售罄,就是不知道真正願意來了解戲曲的人有多少。前幾場确實滿座了,而且反饋都還不錯,但她不知道來看過之後能留住多少戲迷。能引起多少人對戲曲感興趣,喜歡戲曲。
所以,她趁着中午有空的時候,似做無意的走進博物館。
其實她就是想悄悄觀察一下開放戲劇院的博物館對前來的戲迷有沒有吸引力。
隻是,她有些低估了自己的名氣。
黎緣剛剛出現在博物院的門口,就被在裡面閑逛的戲迷看到了。然後一個個都被突如而來的驚喜砸到,緊張而又興奮,然後躍躍欲試想要上前跟她打招呼。
有些社恐,隻能偷偷的看,有些則是在原地不知道如何是好,還有些社牛,拉着身邊的人就往黎緣跟前湊。
人都是有從衆心理,見有人圍住黎緣之後,那些小社恐也鼓起了勇氣上前。所以很快,原本安靜的博物館就因為黎緣的到來而變得熱鬧不已。
能夠來到博物館的人,基本上都是對戲曲有一定的興趣,而興趣的來源基本上都是近期黎緣的爆火。雖然也有一些不是黎緣的粉絲,也是對戲劇,對戲劇院有了解,所以,博物館的人幾乎都認識黎緣,此時的黎緣比博物館裡的物品還更想讓人了解。
“緣姐,緣姐,您好,沒想到竟然見到真人了,好幸福!”
“緣姐我買了今晚的票,今晚去看你演出。”
“緣姐我好喜歡你啊,你演的戲好好看,特别是武打戲。”
“緣姐,你的聲音好好聽,人也好漂亮。”
......
黎緣被突如其來的包圍給整懵了,她沒想到覃陽說的好多的人真的是好多人,圍着她的人是裡三圈外三圈,這還隻是她突然出現還不是下戲後的等待的結果。
耳邊傳來的聲音雖然嘈雜,但是都是誇贊她和喜歡她的話語,她有些受寵若驚,一時間不知道應該怎麼接,隻能保持笑容,不斷的道謝。
圍着她的人,熟悉的面孔沒有幾個,都是陌生的面孔,應該都是新戲迷。
也就是新的戲迷朋友,所以見到她才那麼激動。因為很多熟悉的戲迷朋友見到她的時候,基本上都比較平靜的跟她交流,當她是朋友一般。
“緣姐,這是我自己制作的禮物,本來想晚上演出結束後再送給你的,但是又擔心晚上人太多,不一定能送到你手上,沒想到你就這樣突然出現在我們面前,緣姐,希望你能喜歡。”一個年輕的女孩子雙手捧着一個禮物盒遞到黎緣面前。
禮物盒不大,也就一本書大小,黎緣不知道裡面是什麼東西,但是看着包裝很精美,而且女孩也說了是自己制作的,想來是非常用心。黎緣内心十分歡喜,眼中也布滿了驚喜,認真的接過禮物。
“謝謝你,你們能來看演出已經是給我最後的禮物了,以後不要再送禮物了,不要破費準備禮物什麼的。”黎緣叮囑道。
戲迷朋友能來買票看戲,她已經很滿足了。在場的幾乎是年輕的孩子,有些可能剛剛出來工作,有些可能還沒有掙錢的能力,她可不想他們再浪費金錢去給她準備禮物。
每個人掙錢都不容易。
“自己做的,不花錢。”女孩見黎緣接過她的禮物,很是高興。
“緣姐,我也有禮物,雖然我是買的,但是我自己工作能掙錢。”後面一個男孩也拿出了禮物,送到黎緣面前。
“我也是,我也是。”
“緣姐,我也有禮物送給你。”
見到有人送禮物,人群裡紛紛湧動起來,掏禮物的掏禮物,懊惱的懊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