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自我意識強烈的女性很容易遭到男權社會的絞殺,羅簡對此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女性需要夥伴,她們需要建立同盟。”
羅簡研究的是女性人類學,因為女人也是人,研究女人就是人類學的一部分。
羅簡認為,女人才是真正的無産階級。一個一無所有的男人,一旦結婚,他就自動升級成為了封建帝王,擁有了一個忠誠的虜隸,以及虜隸生的小虜隸。
而一個一無所有的女人,一旦她進入婚姻,她就隻能用自己的血肉去供養這個家庭,由無産階級變成了虜隸階級。
所以婚姻對女人絕對是有害無利。
羅簡研究了人類學,順便也研究了社會學。
羅簡發現,整個男權社會的運轉其實是非常低效的。男權社會的本質可以說是,人們用最昂貴的價錢來換取最劣質的服務。
畢竟真正聰明的男人就那麼幾個,大部分男人智商不夠,根本幹不好活。很多男人壓根就無法正常交流,他們狂躁易怒,敏感脆弱。
讓這些男人工作當然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增加所有人的生存風險,尤其是女性的生存風險。
不過大部分女人其實也不在乎,回頭她們還是能跟這些男人相親相愛。
羅簡曾經以為女人單純隻是受害者,但後來她發現并不是這樣,很多女人都是加害者,是她們為男權社會添磚加瓦,讓男人一直淩駕于女人之上。
清醒的人總是少數。
更慘的是,這些少數的人還總是單打獨鬥,這能鬥得過男人才怪。
“……女人必須結盟。所有的單身女性應該聯合起來,擴張我們的生存領地。”羅簡寫道:“我們必須仔細挑選我們的夥伴,千萬不要相信婚姻中的女人。”
因為進入婚姻的女人,她不止是一個人,她的背後還有她的丈夫,她的兒子,而男人慣會挑起女人内鬥,這對其他女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
而且女人一旦進入婚姻,她的利益就自動跟男人産生了捆綁,這也是為什麼婚姻制度能夠打散女性聯盟的原因。
不婚、不生育男兒是結盟的底線,除此之外,她們還需要建立能讓聯盟牢不可破的盟約。
……
在羅簡讀博期間,她的導師卡倫德給她提供了很多的指導與幫助。
羅簡的導師卡倫德四十四歲,她是一個十分博學的單身女人。卡倫德和羅簡在研究人類學和社會學上有着很多共同的觀點,她們亦師亦友,彼此尊重,相處得非常不錯。
對羅簡來說,卡倫德是她遇到過的最理想的女性長輩。卡倫德不僅在學業上給了羅簡很多指導,在生活上也是,她幫助了羅簡很多次,讓羅簡得以避開了許多麻煩。
在羅簡心中,卡倫德才是一個正常女性長輩該有的樣子。曾經的羅簡就渴望有一個這樣的母親,她會尊重她,理解她,能夠幫助她建立健康健全的人格,同時,能夠在生活上給她一些必要的指導。
但是這些勞帕都沒有做到。一個精神病态的女人怎麼可能給自己的孩子有益的幫助?她就連簡單的生活都能過得亂七八糟。
可惜這個世上,恰恰是這類人最喜歡生孩子。羅簡很多時候都覺得,她還不如是個孤兒呢,起碼孤兒隻要照顧好自己就可以了,她不會有别的拖累。
有垃圾父母是什麼好事嗎?他們就隻會給你的人生添堵。
羅簡博士畢業的時候二十七歲,在導師卡倫德的推薦下,羅簡去了一所大學當老師。
聖羅蘭女子大學,這是一所少見的隻招收女生的大學。這所女子大學當然是私立的,卡倫德認識這邊的校長,就把羅簡介紹過來了。
羅簡在學校的教學很順利,她挺喜歡這裡的氛圍。而有了穩定的工作之後,羅簡打算開始寫書了。
在這之前,卡倫德又做了一件事,這件事可以說改變了羅簡的人生,對後面羅簡寫書的影響非常大。
那就是——卡倫德邀請羅簡加入姐妹會。
羅簡聽說過姐妹會。在克蘭迪尼帝國,這個叫姐妹會的組織低調卻很有實力,這個組織隻允許年滿二十五歲及以上的單身女性加入,其入會條件非常嚴苛。
羅簡沒想到卡倫德就是姐妹會的成員,而且卡倫德已經向組織推薦了她,如果羅簡願意,她就有機會加入這個姐妹會。
羅簡還是很願意的,她有預感,這個組織裡肯定有不少跟她同頻的人。
羅簡想要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就像卡倫德一樣。
于是沒多久,羅簡在卡倫德的内推下,正式向姐妹會提交了入會申請。申請被同意後,羅簡要經曆三年的觀察期,在這個觀察期内,雙方都有反悔的機會,羅簡可以随時退出姐妹會。
但如果羅簡最後選擇加入姐妹會,那麼她就需要許下誓言。
一旦正式成為姐妹會的成員,羅簡就必須遵守組織内部的規則,并且許諾永不背叛。
姐妹會并不是女人一起過家家,它是個很嚴肅的具有政治性質的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