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興奮勁兒下來,問辛又覺得不行。
她的倉庫确實可以隻在一堆物品中,單獨拾取其中的一樣。但,這也是有限制的。
正如她可以把幾種物品“綁定”成一體,收進一個格子裡面,她也沒法把那些跟河水摻雜緊密,融為一體的沙礫跟河水分開收取。
而收進格子裡的渾濁河水,也是不會自然沉澱的。
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成為她的另一道自保武器。
但是如果把目光放長遠,不局限于自己個體的使用量,而是要改變這裡的生存環境的話,那就肯定不能把所有工作都把握在自己一個人手裡。
不然,到時候她要是想推廣幹淨水源的時候,能供應得了有可能爆炸式增長的需求量嗎?
那她不得累死?
而且未經處理的河水,因為其腐蝕性,恐怕隻能通過石器、或者陶器之類的容器承裝加工。
陶器也還隻是設想,她自己都還沒研究出來。但即便研究出更進一步的瓷器,在容量、成本以及便捷性等多方面,都是遠遠不及金屬器具的。
如果推測可靠,她可以顯得出一個粗淺的結論,那就是通過她手出來的原材料,基本不受後續加工處理淨化的影響。
直接收取的河水出她手,依舊帶有腐蝕性,但是不懼腐蝕的石器之類容器,又笨重且易損壞,不是個适合大量推廣的合适選項。
所以想來想去,其實過濾裝置還是有些必要的。
隻要她之後實驗出來,自己出手的過濾裝置,由烏良使用也沒有意外的話,這反而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辦法。
想罷,她把石鍋裡燒過的泡沫也收集起來了。
燒水的時候,這些沙礫也逐漸沉澱下來,算是跟水上下分離成兩個物體了,她收取了開水,剩下的沙礫就成了“泡沫”。
她試了試燒過的泡沫,它們的腐蝕性倒是沒怎麼變,抹在刀面上,一如既往的可以輕易破開木頭。
又添了幾缸水燒着,讓巨鷹兄晚上看着點情況,别讓這些東西,被别的異獸過來破壞了。
當然,作為報酬,她答應給它一部分晶石作為看守費。
巨鷹兄拍拍翅膀,昂首答應了。
第二天,她把涼水分另一個格子放着,檢查完鍋裡和竈裡的晶石産出比率正常,便如約的付了巨鷹兄的酬勞。
吃過早飯,便要開始今天的任務。
砍柴燒柴是每日必備,但是考慮到昨天的意外情況,這部分工作隻能交給她跟巨鷹兄負責了。
問辛則拿出今早簽到開出來的幾本冊子,交給烏良先研究研究。
這是針對她最想要的幾種建築說明書,比如木屋大棚、過濾裝備、還有一些房屋家具的結構說明。
上面還标注了不同結構更适合的材料。
能用周邊資源代替的,問辛都盡量選用現實趁手的,不容易自己加工獲得的,則在之後想辦法從簽到獲得。
同時,問辛也給他留了不小木料,讓他可以比照着說明書先把各種部件削出來。
反正也不怕試錯浪費,削壞了的,還能當柴燒。
之後的一個月,時間就在這種規律的生活中一晃而過。
這些日子,問辛計劃準備的東西也都做得差不多了。
大件的包括五棟木屋大棚、三座濾水裝置,兩套居住木屋,一間專為巨鷹兄準備的木棚屋。
雖然她有倉庫,但還是搭了幾套大型的“工具房”,或者也可以稱之為“廠房”。
一些燒水竈台、石鍋,還有過濾裝置,都放在木倉庫裡。
這樣就不用每每還要單獨拿出來擺放一次,隻需要将廠房收進一個格子就行。穩定的時候,拿出格子就可以繼續之前的工作進程,也不用重新開始。
還有她之前收集的燒過的土、草木灰、骨灰等等,再加上後期從簽到得到的一些補充肥料成分,她跟烏良已經試着開始堆肥,目前也小有成效。
種植用的大棚裡面,也已經試着播種了一部分種子了,隻等之後再看生長情況了。
其他小件、零散的東西,就更不甚枚舉了。
總之,做完這些,問辛和烏良一緻覺得,準備已經差不多了。畢竟真要做到盡善盡美,考慮全面,那他們隻怕三五年都沒法離開。
終于,在一個天氣晴朗的早晨,他們吃過早飯,就輕車行簡的出發了!
當然,有巨鷹兄在,他們也不必用走的。
重新給巨鷹兄裝上兩個腳鞍,問辛和烏良一人坐上一邊。
或許是剛接觸時就鬧得不愉快,巨鷹兄跟烏良總是不太對付的樣子。索性他們好歹知道輕重,問辛也沒有幹涉他們的打算。
所以早上上座的時候,烏良不得不多付了好幾顆晶石作為“車費”。
盡管現在他手上晶石并不少了,但是一想到是分給巨鷹兄,還是有點心痛。
……
巨鷹起飛,視線逐漸變得開闊。
随着河流走向,是一片狹長分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