煊燃的所有員工經過一個冬天的努力,終于分批把宏達的洗衣液、洗滌靈等産品賣掉了。學校給了他們很多支持,包括畢業後回了青島老家的于飛,都号召家裡七大姑八大姨幫他們賣出了不少。
最後,李想清算财務收支的時候發現,他們給宏達賠款了30萬,最後産品賣了50多萬,還賺了20萬。
劉世軒是個仗義又大方的老闆,他把這盈利的20萬元拿出來,分給煊燃的4個員工,每人4萬元。他還去了趟上海,把剩下的4萬元給煥甄的李博送了過去。
李博再三說不要,但劉世軒堅持要給他,說這件事要是沒有他,煊燃可能早就撐不下去了,這絕對是李博應得的。
通過這件事,劉世軒發現,一個公司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團隊,就不可能在這個行業中走得遠,走得順。所以他誠懇地向李博抛去了橄榄枝,希望他能加入煊燃,雖然現在煊燃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但他相信,若能有李博的加入,他們早晚會強大起來。到時,劉世軒絕不會虧待從現在就開始跟他共同打拼的員工,一定給他們最好的待遇。
李博确實有點動心,他雖然比劉世軒大幾歲,但兩人很是聊得來。他欽佩劉世軒的人品以及做事風格,更欣賞他靈活的頭腦以及豐富的學識和超高的智商,跟這樣的人共事不累。但目前煥甄公司規模宏大,待遇也不錯,工作确實穩定,而且在行業中算是甲方,如果去了煊燃,就變成了乙方,感覺江湖地位矮了一截。
劉世軒也不勉強,隻是說煊燃的大門永遠向他敞開,他什麼時候想來都可以。
李博很感動于劉世軒的這份真誠,但他思慮再三還是沒接受邀請。
劉世軒也理解,畢竟現在公司實力不夠,請不到優秀的人才是很正常的,所以隻有先讓自己強大了,才能吸引來志同道合的員工,這跟談戀愛的原理好像差不多——強扭的瓜不甜,還是要靠内在的硬實力來吸引對方,你若芬芳,蝴蝶自來。
宏達的糾紛終于解決完了,煊燃的其他業務也在蒸蒸日上,步入正軌。尤其是李欣悅的聚丙烯酸鈉項目,非常成功。劉世軒和董健炜從來沒想過,紙尿褲和衛生巾的銷量能有這麼大!李欣悅和廠家談了技術入股和專利保護的事情,所以煊燃不僅僅是聚丙烯酸鈉的供貨商,整個項目都有參與,也因此,賣出的每一片紙尿褲和衛生巾他們都能有分紅。煊燃在迅速膨脹和壯大起來。
2003年的春天,北京突然爆發了非典型性肺炎。全城的市民人心惶惶,動蕩不安。電視、廣播裡每天都在播報小湯山收治的病人情況,死亡人數等等。人們都在傳言,北京已經是一座“死城”,沒有人敢來北京,北京人也出不去城,因為所有省市都不歡迎疫區來的人。
劉世軒他們出差跑客戶的工作是沒法完成了,就算是北京的客戶也都盡量不與供應商接觸,很怕傳染上非典。這個時候,隻有聚丙烯酸鈉的項目還在照常進行着,因為紙尿褲和衛生巾都是剛需,需求量不會因為疫情而減少。其他工作一下子停滞了很多,時間變得寬裕起來。
劉世軒最擔心的是肖敬然,他很怕肖敬然被感染,但也不好直接去問,便偷偷回學校想去看看他。
劉世軒到了學校門口,被門衛攔住了。門衛說現在是非常時期,學校處于封閉管理狀态,非在校學生和老師均不得入内,而且已經在學校裡的人,每天必須按時測量體溫,不能出學校。
劉世軒急得在門口團團轉,他進不去學校,隻能沿着周圍的鐵栅欄溜達,不停朝校園裡張望。他連續幾天,每天去栅欄周圍轉悠,終于有一天,看到肖敬然從宿舍樓出來,拿着飯盒去食堂打飯,過了一會兒又端着打好的飯回宿舍吃。他步履匆匆,面無表情,一副行屍走肉的樣子。劉世軒看了雖然心疼,卻也慶幸他人沒事。
劉世軒回到家,想着現在不管是超市裡還是藥房裡,都買不到消毒産品,他便決定聯絡一些相熟的廠家生産84消毒液和酒精消毒産品,一個是給超市和藥房供貨,為疫情貢獻一份微薄之力,另一個私心是想捐給母校一批,讓肖敬然能用上。
想好了這個方案,劉世軒便開始聯絡廠家,好幾個廠家對此都非常感興趣,但苦于買不到生産需要的原料。劉世軒便向他們保證,自己可以搞到這些原料,原料一到他們就開工。
他了解到,主要原因是物流從外地運輸不進北京,司機都不願意進入這座傳說中的“死城”,所以北京缺物資,缺原料。劉世軒想辦法從北京調動幾輛物流卡車,開到北京邊界的地方,将原料換車,再拉到聯系好的工廠。這樣,很快大批消毒物資便生産出來了,雖然運費貴,成本高,賣價也相對高一些,但再貴市民們都要買。一批一批的貨隻要上架便被一搶而空。
劉世軒特地留了一批貨,捐贈給了母校T大。王洪武親自來收的貨,他不禁感歎:“沒想到哇,當年那個最愛闖禍的學生,如今卻最惦記母校,在危難之中伸出援手。”
劉世軒微微一笑道:“怎麼?現在特後悔當初那麼對我吧?我劉世軒是有情有義之人,這也算是以德報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