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粥吃什麼?”
食物匮乏,好多百姓的日常其實是食麥飯或豆飯。麥飯顧名思義,指的是小麥沒有經過研磨成粉,就直接加水煮食。
至于豆飯,便是大豆加水煮食。百姓家裡多多少少都會囤積一些大豆,除了制作豆飯外,還會想法兒磨豆漿做豆腐吃。
古代有三苦,撐船打鐵磨豆腐。生産力低下的時候,磨豆腐可不是簡單的事兒。
磨豆腐用的都是石磨,少說都有好幾百斤,單靠人力真的很辛苦。一般以賣豆腐為生的人家,都會選擇養驢。一頭驢的耐力,可比活人強多了。
而磨豆子出豆漿不難,賣的是力氣活兒。稍微有點兒難的,則是點豆腐。用鹵水或者石膏,都可以點豆腐。
前者鹵水點出來的豆腐偏黃,口感比較老。後者石膏點的,則顔色雪白,口感也比較嫩。
往日家中,會磨豆漿點豆腐。唐姝上手過幾回,不知道怎麼回事,她呢,每次點的基本都是嫩嫩的豆花。
倒是能做豆腐,隻不過嘛,總感覺嫩嫩的豆花拿來制作豆腐虧了呢!所以每次唐姝出手,家裡都是吃一大鍋的豆腐配白米飯,沒有其他的菜。
“等雨停了,就上山采蘑菇。”王氏笑着道,“這個季節的蘑菇最鮮美不過,昨兒燒的蘑菇湯,味道香得很。”
“那今天就炒蘑菇。”
昨兒帶着孩子們上山,采了不少的蘑菇,還有不少的野菜。本來就打算今兒再上山瞧瞧,結果早上起來,小雨下了一夜還在下。唐姝有預感,大概會下一整個白天。
果不其然,直到中午的時候,小雨依然淅瀝瀝的下個不停。濕漉漉的天氣,糟糕得很。
索性今兒隻是沒法去縣城賣吃食,并沒有其他計劃。不然心情估計得和這該死的天氣一樣,糟糕透頂。
午飯是三妯娌一起做的。
陳氏燒火,王氏洗菜切菜,唐姝掌廚。
元母沒動手幫忙,而是搬了一方凳子,坐在屋檐前,看着密密麻麻落下的小雨。
“都已經秋天了,怎麼還下雨呢!”
“不知道會有多少糧食遭殃。”
“應該不會,前幾天糧食該收的都收了。”元傑安慰元母,還道:“兒不在家中,三弟四弟都是勤快的,想來糧食全都收起來入了糧倉。”
“大部分都換成銀錢咯。”
實際上古代良田産量并不高。不過幾百斤一畝的收成。20畝良田看着多,實際上勉強夠一大家子嚼用。
畢竟家中還有讀書人,那花費開銷真的大。
元母說這樣的話,也不是抱怨,而是有感而發。元傑被送回來的頹廢勁兒,親娘怎麼可能看得過眼。
但又不好說重話,就怕元傑真的喪失繼續科考的念頭。
現在呢,想着元傑的精神頭兒還算好,又話趕話說到這兒,元母就誠心誠意的問元傑的想法。
元傑苦笑。“是兒子沒用,居然出了那麼大的纰漏。”
元母沉默片刻,才道。“怎麼是我兒沒用。隻是時運不濟,下回......下回好生克服,想來不會再運氣差,又分到臭号旁。”
這下子換做元傑沉默了。
元傑屬于清瘦型的男子,穿着書生服,翩翩公子的形象直接出來。再加上三十歲是男人最富有魅力的階段,哪怕元傑屢考不中,也是有商戶人家想要投資将家中女兒嫁給他為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