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别嚎了。”元阿奶喝罵道:“你阿娘做的沒錯,你這臭小子就是欠揍,你翻年就13(虛歲),弱冠之年,早就該懂事了。可你呢,整天就隻知道招貓逗狗,現在更過分。那些肮髒話,你是怎麼說出口的。就不怕害了你張姨的名聲,害了她家才幾個月大的姐兒。”
元植哽咽,抽抽搭搭的辯解。
“不止孫兒說了,根堂哥、孫堂弟都跟着一塊兒說了。”
“根哥兒、孫哥兒自有三弟管教,放心,你挨了一頓打,根哥兒、孫哥兒也會陪着你的。”
唐姝話語剛落,元植‘哇’的一聲哭得更加厲害。
唐姝沒有理會,繼續打着絡子。
元阿奶想想,到底沒有插手唐姝如何管教孩子。隻見不得孩子哭,就借口去了廚房準備做一大家子人的飯。
元家是不太标準的農家小院。共有12間大屋,元阿奶生了四子兩女,除開出嫁的兩個女兒,每個兒子分了三間房。
說元家小院不太标準,那是因為最開始修的一進四合院,後續兒女多了,陸陸續續的加蓋,就變成如今不太标準的二進四合院。
主要沒有前院後院之分,有後院,卻是養雞的場所。至于前院,院子成橢圓形,12間房,就圍着橢圓形修建的。不太規則,自然不像正兒八經的四合院那樣四四方方,看着大氣。
而廚房,也位于後院,就搭的窩棚,透風性極強,采光也挺不錯,畢竟沒窗戶沒門。
院子正中央擺放着石桌子,旁邊還有一張小的八仙桌,闆凳放在正屋的屋檐處,吃飯的時候,再取出來用。
唐姝将手中做了一半的絡子放下,瞥了還在哭泣的元植,就轉而去廚房準備幫元阿奶做飯。
走之前還放話說:“今兒你最好老老實實在家待着,我不管你是打滾還是嚎哭,總之要是你敢再出去闖禍,老娘給你腿打斷。”
元植抽泣,到底老老實實的點頭應下,唐姝也就放心的去了後院廚房,幫忙做飯。
元桃早就和元蓮跑得沒影了。元根、元孫還有元老幺家的元川估計沒敢出現,畢竟除了元川外,元根和元孫可是在元植和劉樹打架的時候,在旁呐喊助威。髒話比起元植來,也沒少說。
唐姝教訓元植,名正言順,誰讓元植是她生的。可元根、元孫,畢竟是隔了房的侄兒,人家親娘還在,管教什麼的輪不到她一個隔了房的嬸娘。
***
“也不知曉老二如何了。”元阿奶歎了一口氣,“如果這次再落第,隻怕老大家的、老三家的,老四家的都要有意見了。”
唐姝不知道該說什麼,能說自己隐約想起,自己貌似還是穿書,元傑屬于大器晚成的人才。
前期科舉屢考不中,拿這回前往州府參加科考來說,是被人擡着送回來的。原因很丢臉,元傑運氣不好,分到的考房挨着臭号,再加上天氣晴朗,以至于那味道兒飄香十裡,元傑就這麼給......臭暈了過去。
後續估計是丢臉吧,元傑頹廢了很久。有天外出遊玩散心的時候,撿回一個失憶的孩子,取名元樓。
至此元傑的後半生開始開挂,先是高中狀元,後又因為養子元樓的關系,備受皇帝信任,到45歲的時候,元傑總算迎來的事業的最高峰,成為首輔。
唐姝這個身份,屬于沒有早逝的原配妻子。原書中唯一提到的便是不會教育孩子,兩兒一女唯一養子元樓成才。
隐約想起書中劇情的唐姝,心情是複雜的。聽元阿奶說起孩子的教育問題,唐姝居然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總之肯定不是她的問題。作為傳統的封建女子,夫君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完全隐身,她能有什麼辦法管教好頑劣不堪的兒女,還不是隻能縱着寵着,就唐姝看來,兒女不成器,父母雙方的責任各占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