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刃上青 > 第33章 江陵城下

第33章 江陵城下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翌日,謝尋微自氤氲的水汽中醒來,推窗望去山間一派鐵青,雨絲綿密,借着斜風之力狐假虎威,極為肆意地打在窗沿上,洇濕了剝落的黑漆。

雨約摸是昨夜醜時便開始下了,下到今時仍不見歇,天地萬物都褪去一層色彩。這樣沉悶、這樣乏味的單一曲調,噼噼剝剝的,給人以無休無止的錯覺。

謝尋微這一夜睡得并不安穩,無關乎腳踝的傷痛,也無關乎陌生的環境,而歸咎于神檀的那句話--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若菩薩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即為非住。”[1]

佛法玄奧,她參不破,身困囹圄,她眼下也無心參破。

她隻知道眼下神檀大師已然懷疑她的身份了,又或者是已經知道她就是官府追捕的那位壽陽郡主了。

但此事玄在神檀大師知道了什麼卻沒有一語道破,反倒還留她借住于此了。這或許可以說明神檀大師并不想沾染這一段因果,又或者說龍華寺與官府并無瓜葛。

但這也并不能代表此地就是安全的。

謝尋微立在窗前望着殷殷雨幕,空庭積水,近處的樹影與樹影憑水對照,一連串渾圓的雨珠螢石般依着蕉葉紋路簌地滾落下來,葉青如翠的芭蕉被點點雨絲洗得油潤。

風聲如鼓,隔着窗,她看見遠處穿着袈裟的胖和尚舉着與其本人極不相符的雨具正往此處來,行到月洞門時腳底一滑打了個趔趄,險些将手裡的禅杖也丢了。

謝尋微忽然心中一動,提起背囊,徑自順着神秀大師的反方向繞路下山而去了。

神檀大師站在廊下,隔着簾簾玉幕目送她漸漸遠去。白雨似銀竹,她沒有撐傘,身姿倒是竹挺,淡色衣袍恰似點滴在階前的雨,經風一吹便悄然融進這片朦胧天地了。

他想起多年以前似乎也下過這樣一場淅淅瀝瀝的雨,也有一個如她一般的人,悄然消失在雨幕裡便再無音訊了。

這是他遁入佛門的第六十一個年頭,他一向不惹世俗不沾因果,如今望着遠去的背影反而長歎了一口氣,他忽然感到困惑了,多年來他作壁上觀、放任自流當真是正确的嗎……

大抵是落雨的緣故,下山的路泥濘濕滑,似乎比上山時還要難走一些。好在昨日來時她在沿途簡單做過一些标記,加之走過一遍,相對來講便對四周景物略微有點印象,經湯池、過腸道,山路迂回,她憑着記憶與姜姝尤給的草圖對照,腳程快上許多。

不出兩炷香的時間她便回到了山下。

在來龍華寺之前她與姜姝尤約定過,隻要在江陵府城門前找到一個唱童謠的小乞丐,接上後兩句,就會有人帶她找到姜姝尤,那麼眼下她隻需先到江陵落腳,再與其彙合即可。

茶墟離江陵郡府并不算太遠,是謝尋微為了躲過追捕特地繞了小路。

約摸一個時辰,謝尋微便自林中穿出,遙遙可見雲空煙水之外、雨色空濛之間,坐北朝南伫立着一座十丈餘高的城樓,匾上題寫着“曲江之樓”四字,乃是出自先人張栻張敬夫之手。

謝尋微早年便聽過,張宣公因治靜江有功,以靜江知府身份改知江陵,見南城北壁阻之高墉,次年便鑿門通路以臨江河,當時所建的,便是眼前這座曲江之樓。

時下煙雨朦胧,隔着一重雨幕看去,更添幾分寥落之意。

按照規定,諸如江陵府這樣的郡城,各地往來人員需要出示戶籍名冊或者官府下發的通關文牒方能入城,謝尋微站在城前才想起此事,一時犯了難。她既沒有名冊又沒有文牒,況且還有官府追捕,如何能入得了城?

她站在城門前不遠處看了看。

刻下已至巳時,正門一向不開,左右兩側各開一個偏門,此際左側偏門仍舊排着長長的隊伍,或是南來北往的商販,或是周邊村落的村民,至于右側偏門則是供江陵郡府内的百姓往來同行之處,似乎并不需要出示名冊文牒,隻消同門前巡查的守衛知會一聲家住哪門哪戶,再出示相應的花牌即可放行。

謝尋微蹲在一旁的茶攤裡聽了半晌才聽了個七七八八。

原來這是江陵府獨有的規定,江陵府以花聞名遐迩,江陵府内稍有名氣的大家均有象征着自己家族身份地位的花牌,而一些零散的小門小戶則按照住所區劃,分發相應家族的花牌。

花牌看似均以木質,卻不同于尋常,每一個出示花牌的人,都經由守衛低頭聞過一遍,謝尋微想來大概是這個花牌由合香制成,帶有特殊的香氣。

而這個花牌因主家的身份地位不同,紋樣圖案也不同。僅是在一旁觀察了一炷香的時間,她便看見了諸如梅花、蘭花、淩霄、杜鵑等多種樣式的花牌。

謝尋微心念一動,自懷中摸出了葉秋棠給她的海棠玉環,也湊在鼻尖聞了聞,果不其然,聞之确有一股淡淡的香氣。具體是什麼香她說不太清楚,大概是由旃檀、元參、豆蔻、薄荷以及香附子等多重香料雜糅而成,聞之頗為醒神。

她不确定憑借這個玉環是否能順利入城,更不确定這個虛假的溪谷山莊的身份會不會令人徒然起疑,故而并未輕舉妄動。

相比之下更為穩妥的辦法還是找到姜姝尤所說的那個小乞丐,再通過小乞丐與姜姝尤順利彙合再做打算比較好。

謝尋微不動聲色點了一杯熱茶,坐在茶攤内,将鬥笠壓低,默默觀察着城門動向。

一炷香後,川流不息的人流末尾悄無聲息來了一輛馬車,先是極不起眼地排在城門左側最後的位置搖搖前行。

不時,又來了一輛馬車,隔着雨幕簾簾,她看不大真切,但心中卻隐約覺之莫名眼熟。

按照她方才的觀察來看,凡是左側城門的巡衛進行例行檢查,入城之人均要下車等候,可兩輛馬車一前一後跟在左側隊伍後面,車内之人卻并無下車之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