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醫藥館開業已有幾日,路過門前的人不少,但進來看診和抓藥的人卻寥寥無幾,原因也簡單,曹茵的醫術在這黑水城并無名氣,加上醫藥館的藥材确實不算便宜,這樣的情況曹茵心中有數,這房子是她的,因為她才在官府挂名行醫,前半年的市稅隻需繳納平常商鋪的一半,這是黑水城特有的政策。
不過,就算不減免一半,一月300文的市稅對于她來說暫時還能負擔。
她心中有數,但舒娘和荀三娘并不知,畢竟她們隻知道曹茵去都尉府坐診過,但給誰看病、看的是何病以及報酬多少,她們都不知道,隻是為曹茵默默着急。
今日陽光正好,曹茵早早開了門,用雞毛撣子将藥櫃等物什的浮灰掃去,留舒娘姐在店裡,她去早市采買肉蔬。
早市十分熱鬧,叫賣聲此起彼伏。曹茵慢悠悠地挑選着,一點也不着急,比比價、挑挑品相,完全沒有自家店鋪還等着老闆坐鎮的自覺。等她提着半籃子肉蔬回到醫藥館時,正好遇到一輛寬敞豪華的馬車停在門口。
曹茵當初設計店面時,南面這排房設計成了寬屋檐的臨街店面,醫藥鋪門前配有拴馬樁。
從馬車上下來的嬷嬷往店鋪大門走去,舒娘出來迎接。曹茵挎着籃子過來,三人正好在店鋪門前相遇。舒娘從曹茵胳膊上取下竹籃,朝嬷嬷微微屈膝行禮後去了廚房。曹茵笑着問:“不知嬷嬷上門有何需要?”
嬷嬷擡眼在這位年歲不大的娘子臉上掃視一眼,開口道:“聽說你們能将藥材制成蜜丸服用?”
曹茵點頭。她這店鋪名為醫藥鋪,既能像醫館一樣看病開藥,也能像藥鋪一般炮制各類藥材,制成藥丸是其中一項隐形需求,她當然也能做到。
嬷嬷環顧四周,醫藥鋪大緻分為兩部分:進門左手邊是抓藥區域,該區域西北兩面牆上擺放着頂天立地的大藥櫃;右手邊則是看診、治療區,那裡擺放了桌子、包着棉墊的木椅,以及一張可以用布簾遮擋的床。
注意到嬷嬷的目光被那張床吸引住了,曹茵在旁輕聲解釋道:“偶爾需要病人躺在床上進行治療,布簾也是為了保護患者的隐私。若是患者需要,這裡可以嵌入木闆進行隔斷。”她指着治療區地上一排凹槽補充道。
不說别的,光這份巧思就說明她是個思慮周全之人,嬷嬷朝她颔首微笑:“麻煩娘子将木闆隔上,我家夫人身體抱恙,需診治。”
這時候,舒娘已回到店鋪,聽到這話,忙從角落取來木闆。曹茵和她将木闆插入凹槽,将看診治療區與店鋪隔離開來。
嬷嬷走出店鋪,不多久她跟在一名夫人身後走進了店鋪。夫人身穿朱紅色的薄夾襖短襦衫,搭配淺紅下裙,梳着墜馬髻,頭戴金質步搖,朱唇上一點嫣紅,眉間畫着一朵五瓣梅花花钿。妝容精美,不見絲毫病态,這讓曹茵心中一咯噔——這全妝的狀态,面診可不方便。
嬷嬷扶着夫人坐在帶棉墊的椅子上,曹茵坐在對面詢問道:“不知夫人有何不适?”
婦人擡手輕掩唇,嬌笑道:“前幾日宴席上偶見周夫人餐後服用藥丸,聽說這藥丸是你專門為她配置,用于調理身子。我今日有空,便來瞧瞧。要說不适嘛,偶覺昏眩,特别是坐久起身之時,再就是每月月事時有些不大爽利。”
曹茵示意她将右手擱在脈枕之上,把脈後,又讓她換左手,“還請夫人伸出舌來。”舌質紅、苔黃,脈弦數。
“夫人每月經血量多少?顔色如何?是否有血塊?”月事不太爽利的說法過于泛泛,要想查出問題,需問得更詳盡一些。
夫人往身旁站着的嬷嬷看去,嬷嬷輕咳一聲,小聲道:“夫人經血量不少,色鮮紅,偶有小血塊。”倒恭桶這些全是下人們的活計,對于這些細節夫人并不關心,但她作為夫人身邊得用的管事嬷嬷,自是都知道的,“偶爾還會大解困難。”
婦人聞言用衣袖擋住了臉頰,這話真是讓她羞得慌。
聽得嬷嬷的話語,結合脈象和舌象,曹茵确認了婦人應是血熱所緻的經量過多。至于暈眩,“還請夫人仔細回憶下,那暈眩是否都在月事之後?”
得到對方的點頭後,曹茵說:“夫人的經血過多應是血熱引起的,我建議夫人采用清熱涼血、固沖止血的藥方進行治療。至于偶發的暈眩,應是經期過後的輕微貧血所緻。等喝湯藥将經血調至正常後,再輔以食療。”
婦人和嬷嬷對視一眼,夫人問:“非要喝湯藥嗎?周夫人說你不是可以做蜜丸?”她就是嫌喝苦湯藥麻煩,才選擇來曹娘子家看診的。不然,府上本就有常看病的郎中,當然,去那郎中看病時,她是不會說經血量多和大解困難這般私密的事情的。
“周夫人治療前期也是服用湯藥治療,後續病症改善後再服用蜜丸進行調理鞏固。”曹茵盡量解釋清楚。
“原來如此,”夫人眼波微轉,好奇道:“那不知周夫人調理身子的蜜丸是何種?我能吃嗎?”
見曹茵看過來,她抿了抿紅唇,“我是見周夫人比起之前面色紅潤不少,她說是吃了你開的調理身子的藥材才……”話語說到一半轉而嘟囔道:“你别看我,上妝後豔若桃李,實則面色并不是這般。”
曹茵明白了,看病為虛,想要用藥調理出好氣色才是真實目的。
“夫人治好了病,再來說後續的調理。”其實從脈象來看,這位夫人問題不大,治好了血熱之症也無需服用蜜丸調理,但尚未治好之前,說這些都沒意義。
“好,周夫人信你,我也信你。”
曹茵拿出筆墨寫下清經散加味藥方:丹皮、地骨皮、生地、生白芍、青蒿、黃柏、茯苓、大小薊。因着還有便秘的症狀,她在這些之外添加了大黃和元參。
藥方寫好兩份,一份交給嬷嬷,另一份自己留存。起身去到藥櫃區,稱重拿藥,舒娘則是幫忙系繩打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