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拿了幾件換洗的衣物,方錦書打算回家。
她順着别墅區往下走,走到一半,沒忍住回頭看了一眼,紅瓦綠樹,幽靜别緻,真是琉璃夢般的房屋。
普通人窮極一生,背上三十年的房貸,最後住了一個高層鳥籠,而這裡是超越世俗的存在,是普通人終生難以企及的地方。
她這樣的身份,注定配不上崔書桐。
剛回到家,還沒走進小區,就被張梅拉去菜市場買菜,眨眼間,方錦書提了大包小包的塑料袋,手指頭都勒紅了。
張梅一路都在念叨:“等一會你再和我去西街那家豬肉鋪,買點新鮮的豬肉,順便再買點排骨,你哥好不容易從國外回來,給他補補身子。”
不光手指頭疼,手臂也酸了,方錦書抱怨:“媽,我哥就回家吃個飯,沒必要這麼隆重吧?”
“再說你做那麼多菜,就咱們三個人,也吃不了多少!”
張梅臉上的笑容遮不住,悄悄對方錦書說:“你哥談戀愛了,說是在國外留學認識的,跟人家姑娘談了兩年了。”
方錦書有些驚訝:“怎麼從來沒聽他說過?”
“這不是确定了才說的嗎?”張梅不以為然地看了女兒一眼,“現在的年輕人,談戀愛有幾個跟家裡說的?”
“那,我哥這次是要把人帶回來嗎?”
“誰知道,他就跟我說了一下談戀愛的事情,其他的沒說。”
方錦書隻覺得無語,責怪道:“你都不确定人家來不來,還準備的這麼豐盛。”
“唉,你哥年紀再過幾年就三十歲了,我怎麼能不着急呢?”張梅長歎一口氣:“希望他學成回國,能找到一個好工作。”
方錦書陪張梅進了那家豬肉鋪,看見媽媽挑了上好的五花肉,打算做紅燒肉,還選了幾塊精細的小排。
全部選完後,張梅盯着攤位上的豬肉說:“圓圓,要不我再多買點瘦肉吧,順便做點臘腸吃。”
方錦書手裡已經提不下了:“不年不節的,你做臘腸幹什麼?”
“我以前在崔家工作的時候,書桐最喜歡吃我做的臘腸了,他出了車禍,我也一直沒親自去看看他。”
“圓圓,我在家做點臘腸,等曬好了之後,你親自給他帶過去一些吧。”
方錦書心裡有些觸動,媽媽曾在崔家幹了十多年,雖是主仆關系,到底還是有感情的,或許這就是陪伴的力量。
其實崔書桐早就認出她了,方錦書呼之欲出就想告訴她這件事情。
猶豫再三,還是壓下了這話,改問:“媽,既然你那麼喜歡崔家,當初幹嘛還要辭職?”
如果不是她非要鬧着漲薪,伏低做小,估計也不會惹惱崔太太,這份工作也能幹的長久一些。
張梅臉色一僵,講話支支吾吾:“就是太累了,不想做了,天天做同一個工作,早就厭倦了……”
眼看媽媽又要切豬肉,方錦書連忙說:“你不是囑咐我,不能讓崔家人知道我的身份嗎萬一人家嘗出來是你做的味道怎麼辦?”
女兒說的也是,千人千面,每個廚子的手都不一樣,味道是沒有辦法複制的。
張梅這才将豬肉放下了:“那就不做了吧。”
回去的路上,張梅走在前面,方錦書悄悄她的手心塞了一個東西。
“圓圓,這是什麼?”張梅拿出來一看,是一枚金戒指,再一看,女兒笑盈盈地看着她,一看就是一副求表揚的樣子。
“你一個月才賺多少錢?”張梅将戒指戴在手上,放在太陽下看了好幾眼,“不是要攢錢考研嗎,給我買這個做什麼?”
句句都是責怪,聲音雖然兇巴巴,臉上卻是帶着笑意的。
回到家,方錦書看見哥哥躺在沙發上玩手機,分别多年,兄妹一個跟着爸爸一個跟着媽媽,感情早就生疏了。
她也不知道該怎樣和哥哥交流,簡單打了個招呼就進廚房幫忙了。
中途,方錦書想讓方軍幫忙剝蒜,誰知張梅攔住她:“你哥在國外讀書很累,回家就讓他好好歇着吧。”
等到開飯時,方錦書注意到媽媽将肉最多的小排都盛給了哥哥,一直問他工作辛不辛苦,還打聽起了“未來嫂子”的情況。
全程沒有過問她工作上的事,也沒有問她累不累。
方錦書心裡升騰起一股異樣的感覺,那些掩埋歲月深處的記憶也一一湧現腦海,西瓜最中間那一勺、草莓最上層、螃蟹的黃……
好像這些最好吃的部位,媽媽一向都是留給哥哥的。
隻是後來,媽媽和父親離婚後,哥哥也被判給了父親生活,張梅的母愛這才轉移到了她身上。
原來她一直都沒有得到過母親的偏愛。
方錦書突然覺得自己是個多餘的人,明明是最親密的媽媽和哥哥,可她就是融入不進去。
她就像這個家裡的局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