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續命丹 > 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局五

第115章 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局五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轉眼又是一年春,魏興安五年、隋元初二年,南北朝廷都忙着出新政。

隋朝廷沿用的是魏的制度,江東的世家并不在意誰在皇位上,哪怕突然從大魏臣民變成了大隋臣民,他們依然适應的非常良好。

其中以江東朱氏最甚,朱氏和陸氏一樣是手握重兵的江東世家,可魏朝廷并未給朱氏子弟在洛陽都城施展才華的機會。

如今朱氏和楊氏聯手後,朱大公子被楊氏朝廷提拔成中書監。

朱慎于去年底以曹翁主婚後多年無所出為由休妻再娶,娶的是楊章的女兒。

楊章的女兒在太子妃之争中落選後,一直未嫁,如今被封為安平郡主,嫁給朱慎正好可以讓兩家的關系更牢固。

南安王世子稱帝禅讓後被封安樂公,而南安王在世子稱帝後一直卧病在床,至元初二年四月終于熬不住去世了。

南安王太後在聽聞清河崔氏被曹壬圍剿時就已卧病不起,如今兒子去世也沒熬過去。

安樂公府一個月内連着辦了兩場喪事。

今年三月初,魏帝曹壬出了一則招賢令。

廣納天下英才,凡天下有志之士,年滿十三者,無論門第如何,皆可參加朝廷大考。

大考分四步層層考核,第一步初考,通過者入洛陽太學參加複考;複考通過者,進入尚書省、中書省、門下省組織的第三輪考核,第三輪考核通過後,入太極殿接受當今陛下的殿試。

殿試結束,朝廷會根據殿試成績,直接任命官職,無需像之前一樣由大中正點評定品。

因江東落入楊氏手中,江東學子可直接北上洛陽參加大考。

初考由洛陽星火書院負責組織,而其他地方的初考則由各州郡太守組織,初考通過後再入洛陽太學參加複考。

陸萸和曹壬大緻說了科舉制度後,他就想到先頒布這則招賢令,其餘的等以後再慢慢完善。

這則招賢令隻能算是簡易版的科舉制度,後續還要不斷嘗試不斷改進。

招賢令一經頒布,整個大魏甚至江東都炸開了鍋,如此新穎的選才方式簡直聞所未聞。

自西漢武帝以來,朝廷一直以察舉制度選拔朝廷官員,大魏新增九品中正制後,與察舉制度共同使用已有百年。

如今突然說放棄大中正定品,也就意味着九品中正制可能被改或者廢除,這于那些一直沒有機會入仕的寒門而言是一次改變家族命運的機會。

他們不是沒有學識,隻是沒有好的出身和門第,所以哪怕為官,也隻能做個裨官小吏,然後将雄心壯志消磨在言不由衷的恭維中,将所有青春消磨在不痛不癢的周旋中。

而大魏朝廷的招賢令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門,一扇可以走上理想階梯的門,走上這個階梯,那些心中不能實現的抱負都将有機會一一實現。

哪怕江東的世家已經接受楊氏的朝廷,但江東臣民心中,大魏依然是正統朝廷。

大魏的招賢令迅速被全國傳開,江東的寒門士族和被楊氏打壓的落魄世家開始蠢蠢欲動,隻為能通過大考在大魏朝堂争得一席之地。

于是,去年的南渡潮才過幾個月,北方迎來學子北上的大考潮,有一些南渡世家的奴仆聽說留在北方的奴仆被脫奴籍後分到了田地,于是趁着這次大考潮,偷偷逃回了北方。

大魏朝廷忙着選拔人才,大隋朝廷卻忙着給世家們分職位。

沒辦法,無論是衷心追随而來的北方世家,還是早已盤踞江東多年的江東世家,楊氏一族都得罪不起。

登基為帝的喜悅淡去後,帝王之冕加身的楊憲開始覺得累了。

兵荒馬亂中從洛陽到荊州,再從荊州到建邺,本就年老的他已經受不住這番奔波苦累。

如今為了大隋朝堂官員任免之事,每日被各大世家吵得覺都睡不好,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疲累。

可大隋才建朝,他的三個兒子都還未在江東站穩腳跟,他隻能每日撐着疲憊的身軀走上朝堂。

聽到大魏的招賢令時,大隋朝堂上傳出一片嘲笑聲,可坐在皇位上的楊憲隻看到了他們的愚昧。

被大隋的世家們吵了一年多後,他終于可以體會曹氏帝王的無奈和憤懑。

所以大魏的招賢令出來後,他沒有嘲笑,而是如當年見到曹壬為曹啟皇帝擦洗身體時那般,心底突然生出感慨,他的兒子終究無一人能及曹壬。

大魏朝廷忙着考核人才時,盧太尉突然給曹壬舉薦了一個人才,據說是一名可以煉制續命丹的道士。

續命丹的招賢令發出去好幾年,一直無任何能人異士自薦,陸萸都快忘了這事。

這日突然聽聞有個仙風道骨的道長被曹壬帶着去禦花園品茶了,她忙放下手中的事趕去禦花園。

世家南渡時,陸萸以為範陽盧氏會跟着去,誰知,盧太尉卻非常看好曹壬。

他不似蕭奇、鄭荃和王源是曹壬的心腹,他純粹隻是因為盧老夫人喜歡曹壬所以才讓族人留在北方。

這樣的媽寶男,也不知道該說他大智若愚還是純孝,因為老母親喜歡曹壬,曹壬的所有決定他都是無條件支持的。

這個道長是盧老夫人讓他找的,剛找到就硬着頭皮舉薦給曹壬了。

“陛下,家母非常擔心陛下的龍體,故讓臣帶此人面聖,若此人不堪用,陛下可直接處理,但還請陛下看在家母一心為您的份上,免盧氏一族的死罪。”

盧太尉實際不想舉薦什麼道士給皇帝,畢竟丹藥這種入口的東西怎麼都有安全隐患,連宮中太醫和兩位醫仙都治不好的舊疾,哪裡是一個煉丹士能治好的?

曹壬笑回,“姨祖母對朕如此用心,朕隻會感動,又怎會降罪盧氏,你無需擔心,把人留下即可,一切後果朕自己承擔。”

他說這話,又這樣笑看着自己,盧太尉一陣恍惚,仿佛又回到了陛下還是慧悟法師住在盧府的那段時光。

他一臉動容地行了大禮後,把人留給曹壬就回去了。

在路上,心中忍不住感歎留在北方果真明智,這樣平易近人的陛下怎麼都比楊憲那個老匹夫強。

道長姓孫,帶着兩個徒弟,手中拿着拂塵,真是一副仙風道骨的模樣。

他先是向曹壬行了一個道家禮後,開口,“貧道觀陛下的面相,是方外之相,隻不知為何入了這紅塵。”

“哦?此話怎講?”曹壬覺得這道士或許真有兩把刷子,一時來了興趣。

“陛下的面相,如廟宇中的佛像,佛心佛性,若非此時身在紅塵,陛下已是方外得道高僧。”

說到這裡,他讓曹壬伸出手。

“道長也懂岐黃之術?”曹壬問。

“道家講求自然,但也講長生之術,故略通一二”

“不知,道長能否看出朕的舊疾需要何種續命丹?”曹壬把手遞給他,然後笑看着問。

孫道長卻在聽完這話,見到皇帝意味不明的笑後,心口一跳,連把脈的手都微微有些顫抖。

皇帝根本沒病,但為何要發出招賢令求續命丹呢?

也就是說,太醫和醫仙們在陪皇帝演一出戲,然後在等他這樣的道長上鈎?

思及此,孫道長的額頭已微微出汗,他不能說皇帝無疾,那樣隻會被世人嘲笑他醫術不精,但也說不出該用什麼續命丹。

于是隻能顫抖着把手收回後,行禮,“陛下的舊疾有些複雜,容貧道慢慢思量後再答複可以嗎。”

曹壬聽後,收回手,漫不經心地整理起廣袖,“朕有的是時間,道長慢慢想。”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