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陳大人來說,流民是個麻煩,人數越多,就越是個大麻煩。況且這些人即便他們接收了,半年後也多半是返回原籍,對于他們廣武縣來說,沒有丁點好處。
上面的命令讓他們接納流民,說白了,就是朝廷變相向地方強制征糧。而将流民難民們打散分散到各城鎮,也是為了防止人數太多,聚集起來後發生禍事。
陳大人想讓盛世帶走這些人,一個是因為縣城不好安置這麼多人,其他各鄉鎮的話,也有得扯皮,還是這個剛來的,比較好塞人。
對于陳大人來說的麻煩,對于盛世來說,卻是天降甘霖。他他昨日還在發愁人手不夠呢。
但他也不能這麼輕易就答應,糧食嘛,自然陳大人能多掏一點是一點。
于是,他擰着眉一臉為難。
“可是大人,我們那裡什麼都沒有,如何能……”
陳縣令隻想快點将麻煩送走,于是一拍桌子打斷道:“給你們祖安免稅兩年,免費發三季的種子,另外那群人的口糧再加半月。”
像是怕盛世還不同意,陳縣令趕緊道:“這已經是本官最大的讓步了,你也知道咱們廣武縣不是富縣,要不然本官早就……”
他猛地住嘴,斜了盛世一眼,将後面“要不然我早就撈足油水,離開此地”的話,給硬生生咽了回去。
他咳嗽一聲,繼續說道:“此事就這麼說定了,那些流民估計還得十日才到。你們自己早做些準備。”
盛世歎口氣,做出無奈狀,“既是大人的命令,下官自然遵從,還請大人日後體恤我們祖安不易。”
這話說得陳縣令都覺得自己這事做得不地道,盡逮着人家新來的欺負,于是寬慰道:
“盛裡正應下了此事,本官上奏的折子上,自然也會為你記一筆,日後若是本官離開廣武,說不得你就能坐上本官的位置了。”
盛世:“……”
這人畫餅還畫得挺熟練。
左右距離那些流民來還有一旬,倒也不用太着急。
陳縣令又許了些别的好處,例如祖安鎮上若有孩子要上學,可以入學縣學。
盛世想了想,也沒直接拒絕,算是領了陳縣令的好意。讓陳縣令又覺得這人有時候還是挺上道的。
盛世就這麼帶着又要來三千人的消息,以及幾百隻母雞踏上了回鄉的路。
隻是臨出城前,昨日遇到的方家的那位家仆,跑來給盛世送了一塊令牌,表示日後盛世可以憑借此牌去京都的忠平侯府找他家世子。
盛世垂眸看了一眼令牌,并沒有接,“舉手之勞,讓方世子不必放在心上。”
說着,便上了車,留下愣在原地的家仆,看着他的車越行越遠。
留在廣武解毒的方言,接過自己的令牌,有些詫異,“他沒收?”
“是的,說是舉手之勞,讓世子不必放在心上。”
方言摩挲了一下令牌,将其塞回懷中,“倒是個有趣的人。”
他可以确定這人跟他們沒有絲毫關系,應當純粹就是偶遇。
車上,周管家忍不住問盛世:“少爺為何不收方世子的令牌?”
要知道忠平侯府可不是普通人家,忠平侯骁勇,是大涼朝名聲在外的武将,深得聖上器重。
器重?
盛世閉目靠在車架上。
若是真的器重,就不會不問緣由将忠平侯押解入京問罪。
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即便一時失利,安知忠平侯這樣鎮守邊關多年的将領不能将失地奪回?
還有哪有那般巧的事,方言的死訊早不到晚不到,偏偏在忠平侯出戰厮殺時,在戰場上傳開?
而忠平侯死後,誰又是最大的受益者?
盛世捋了一遍劇情。忠平侯雖然隻對皇帝忠心,但忠平侯夫人卻與太子妃關系不錯。
而忠平侯死後,戰亂又起,最後是傅臨淮率領忠平侯留下的部下,将敵寇打了回去,由此建立了軍功,使得西陉關有了三年的平靜。
呵,果真是主角光環。
而西陉關又守了三年,到底是誰的功勞,怕是隻有參與那場戰事的人知曉。
盛世輕輕開口,“方世子給這塊令牌,是因長安受傷,使得他得知自己中了毒。它,并沒有你想的那麼重要。”
周管家愣住,救了方世子一命,還不算重要嗎?
盛世閉目。
方世子,如何比得了忠平侯。
況且施恩不望報,才能讓勳貴高看你一眼,也才有後面更多的可能。
方言還留在廣武,但想必他的人此刻已經到了西陉關。
調查需要多久呢?
盛世摩挲了一下手指。
忠平侯府,是必須要拉攏,且交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