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号作為一艘船,自然配備的有漁網。
但船上的漁網,更多的是起到一個裝飾性的功能,從漁網上船的那一刻起,就沒再下過海了,可以說是一個美麗廢物了。
這張漁網的在麒麟号上的使命,就是好好地待在展示走廊的牆上,供船上乘客進行參觀。
周船長依稀記得,這張漁網已經在船上待了四五年了。
上次更換漁網,還是因為有人研發出來了新式多錨點漁網,為了讓客人能及時了解到漁網的變遷史,才更換的。
将漁網從牆上取下來之後,船員們就開始研究起了這個漁網怎麼用。
多虧了這個漁網是展示用的,它的使用方法,也一并附在了牆上的展示闆上。
而且展示走廊位于船隻内部,空氣相對沒有那麼潮濕,漁網并沒有出現朽掉的痕迹,勉強還能用。
這是一個長達100多米的漁網,應該是大型遠洋捕撈作業中使用的漁網。
一般來說,這種漁網應該會配備專門的收網器。
漁網放到海水裡,多多少少會吸收一些海水,再加上還要捕撈魚,會使得漁網變得特别沉重,少說也有幾百斤,僅僅依靠人力的話,是很難将其拉上來的。
所以,配備一個專門的收網器,就顯得很有必要了。
但麒麟号的操作設備和條件在這裡擺着,壓根沒有收網器這種東西,隻能依靠人力進行收網。
現在隻能将一部分的漁網扔進海裡,那樣後續收網的時候,才會變得輕松一點。
如果這樣做的話,就需要對漁網進行簡單地改造,才能使用。
一大堆烏泱泱的人圍着漁網,研究着漁網應該如何改造,才能适應他們的需求。
關甯對此一竅不通,她不知道漁網捕捉魚類的原理,更别提參與進漁網的改造工程了。
好不容易将漁網改造好了,船上的乘客和船員們,合力将這個漁網抛撒到了海面上。
他們決定隻等半個小時,時間一到,無論魚獲有多少,都要按時将漁網拉上來,避免因等待的時間太長,增加漁網的重量。
要是漁網到最後拉不上來了,那今天做的一切前期準備工作,就都白費了。
很快就到了收網的時候,拉漁網的時候,大概有兩三百人上去幫忙收網。
即便有這麼多人參與收網,這個漁網收得也十分艱難。、
關甯覺得,這張漁網裡,少說也得有一兩百斤的魚,要不然不會收網收得這麼費勁兒。
随着漁網漸漸露出水面,海面開始泛漣漪,一堆白花花的“魚屍”粘連在漁網上。
将漁網全部撈上來之後,一座帶有腐臭味的魚山,就這樣出現在了甲闆上。
關甯看到這一幕,連忙回到房間,關緊房門,又在自己的臉上疊加了一層口罩。
等做好心理建設之後,關甯才敢重新出去,圍觀這項捕魚工作。
捕魚的這項工作還遠遠沒有完成,僅僅是将魚拉上來還不夠,還需要有人将那些粘連在漁網上的魚取下來。
這些魚的數量并不少,幾乎一船的人,都被叫過去幫忙了。
關甯摸着手中略顯滑膩的魚肉,覺得有些反胃,這些魚一看就有問題。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暴風雨發生在前天夜裡,這些魚不出意外的話,是在前天夜裡死的。
這些魚在海裡的時候,還沒什麼明顯的味道,但是拉上來之後,就能聞到一股直沖鼻腔的腐臭味,熏得人腦子都是疼的。
這些魚,很明顯已經開始腐爛了。
不僅如此,每條魚的外表,幾乎都不太盡如人意。
有些魚的肉質變得軟爛,手稍微一捏就會變成泥;有些魚是被海水腐蝕的,隻能看見半個魚身;還有的魚應該是受到了污染,發生了畸變,看着就很惡心。
這些東西光是看着就很吓人,要是吃進肚子裡,怕是會吃死人的吧。
就算是吃不死人,這些魚的身體裡,恐怕也有火山爆發後産生的污染物。
人吃下去之後,污染物就會通過食物鍊,富集到人的體内。
最重要的是,海鮮如果死得太久,發生腐爛變質的情況的話,是不能吃的吧?
關甯作為一個内陸人,不怎麼吃海鮮,對這些東西并不太了解。
但她知道,螃蟹死後,好像是超過半天,就不能吃了,這些魚情況和螃蟹大差不差....
這些捕獲上來的魚,很顯然需要經過處理,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加工。
關甯不會處理這些魚,但有人會處理這些魚肉。
他們将魚皮剝下,把内髒取出來,再把那些腐爛、畸變的地方挖掉,一些明顯的魚刺,也會順手處理掉。
一塊塊白花花的魚肉,就這樣接連不斷地,出現在了甲闆上。
這些解剖出來的魚肉,用清水、鹽水分别洗了兩遍之後,腐臭味好像沒那麼大了。
清洗魚肉消耗了大量的淡水,本身船上的淡水資源就少,要是這些處理過的魚肉不能吃的話,恐怕船上人會崩潰的吧。
處理好的魚肉,看起來有點誘人,一點都看不出來曾經的樣子,但沒一個人敢去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