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把事情鬧大,鬧得人盡皆知,讨不了好的人是杜太後。
“符太後,我是在跟平兒商量。”杜太後意識到符太後不打算退一退,能如何,隻好她往後退上一退。滿殿不過數人,雖然有些失了顔面,也好過在更多人面前丢臉。
觀符太後的态度,如果杜太後不依不饒,她一定奉陪到底!
杜太後一軟,符太後也懂得不能不給她面子的接過話道:“如此最好。三皇子是好孩子,他與平兒從小青梅竹馬一起長大,我極喜于三皇子。自是希望将來他與平兒夫妻和睦,恩愛白頭。旁的人,最好沒有。同為女子,沒有誰願意自家的夫君有别的女人。太後不必論道所謂容不容得人的話,那是世間男子對女子的要求。在我這兒,當年世宗在世時也說過,想娶柴家女,須得做到一心一意。”
話,當年柴榮在世時說過,符太後尤其得提醒上一句道:“陛下和三皇子當年親口承諾過,絕不會做出讓平兒傷心的事,否則世宗在當年也不會将平兒許配給早被斷言活不過八歲的三皇子。”
提起這段往事,或許很多人可能已經忘記,但符太後當年是相當不同意這門親事的人,别人忘得了,她不會。
趙德林自小病弱,宮中有一位太醫妙手回春,當時的趙匡胤不敢直接向柴榮求太醫為趙德林醫治。左思右想,趙匡胤隻能領了體弱的趙德林入宮。尋思或許能夠找個機會求上一求柴榮。
後來趙匡胤被柴榮所召,無法,隻能讓趙德林等候在外,想着忙完正事後再來尋趙德林。
不料忙起國家大事的趙匡胤将兒子的事忘得一幹二淨。
待他想起來尋趙德林時,回到讓趙德林等候的位置卻遍尋不到趙德林的蹤影。
趙匡胤慌啊,生怕趙德林在宮中有個好歹。
确實,趙德林雖然坐得住,身體的原因讓他在趙匡胤走後不久便昏迷不醒。伺候的人趕緊去尋太醫,然在禁宮之内想尋太醫,怎麼尋。
好在柴平當時雖然隻有四歲的年紀,作為柴榮極為寵愛的孩子,她能夠自由出入宮廷每一處。遇見趙德林病發,她即刻命人宣太醫為趙德林救治,也正是那一位太醫救治了趙德林,多年來一直将養趙德林的身體,才讓趙德林安全活到今天。
救命之恩,趙德林從來沒有忘記過。
但想必趙家很多人都已經把柴家對趙家的恩情都忘了吧。
他們忘了,偏又不敢讓人知道他們忘記,極其可笑是吧。
杜太後想說,柴榮定下的規矩又如何,柴榮已死,天下江山早已換主,該是柴家守他們趙家的規矩才對。
但,有些事縱然是事實,并不代表這樣的事實能夠宣之于口。
杜太後眼底藏着滔天的怒意,她怎麼也不明白,她不是太後嗎?為何她連這樣一樁小事都做不了主?
“太後想說的話我都有數。婚姻大事,結兩姓之好,非為結仇。世宗不在,柴家和趙家早已不是當年的情況。親事,非我柴氏強求,趙家若是不願意接受柴家的要求,這門親事随時可以作罷。柴家對外絕無半點不滿。”符太後難得表明态度。
真以為柴平嫁不出去?
哪怕再嫁不出去,也好過還沒嫁人就得接受一個側妃摻和在他們兩人之間。
夾生的飯誰愛吃誰吃,符太後絕不會讓柴平憋屈的過一輩子。
柴平被符太後護在身後,嘴角浮現笑容,笑意直達眼底,也越發堅定一點,她一定不會讓符太後一直被人欺負!
杜太後敢說出解除婚約的話嗎?
趙德林和柴平的婚事,但凡能夠解除絕不會等到今天。
如果杜太後将他們的婚事攪黃,第一個不能容忍的将是趙匡胤。
“太後,同為人母,自當為兒女分憂,并非要讓兒女們不痛快。陛下江山未定,太後該助陛下一臂之力才是。我們母女孤兒寡母,倚大宋而活,從無意與太後為敵。先前平兒所為确實是她的不是,我在此向代她向太後賠個不是。望太後念她年幼,原諒她一回。往後我向太後保證,一定對她嚴加管教,絕不會再讓類似的事發生。”符太後硬氣歸硬氣,她也懂得要給杜太後留有餘地。
趕狗入窮巷,非明智之舉。
況且杜太後是趙匡胤親娘,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趙匡胤都不會真正和杜太後生氣。和杜太後死扛上,吃虧的是她們母女。
杜太後聽完符太後的話後神色稍緩,符太後明白,杜太後好顔面,她得給足她顔面。
想通這一點,符太後半蹲下道:“平兒得罪太後之處,都是我這個當母親的沒有教好。她犯下的所有過錯,都由我來承擔,請太後寬宥原諒,若要責罰,責罰到我頭上,我絕沒有半句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