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如何才能讓趙光義失威嚴失人心?
很快,汴京城裡傳出來很多消息,比如晉王趙光義是個小氣的人,跟一個前朝公主計較,草菅人命不說,還有心要置那位郡主于死地。
不僅如此,聽聞柴家的那些郎君幾乎都是死在晉王趙光義的手中。
還有還有,晉王派人前去殺害某位郡主的宮人,不承想那位郡主不是好欺負的,殺人償命,那位郡主為自家的宮女報了仇。
可歎奉晉王之命行事的人,但凡參與殺害那位郡主宮人的人,全都以命抵命。
這麼說某一個晉王确實不像樣。
既是敢做不敢當的主兒,奉他之命前去辦事的人,死了就死了,他竟然沒有半分表示。
啧啧啧,對比某位郡主,咱們得說,要追随人得追随哪一個?
街頭小巷的一些流言蜚語,上位的人是聽不見的,傳出來的人希望聽到的也從來不是不把人命當回事的人。
有些話,不可避免的也傳到柴平耳朵裡,柴平倒也不會在最惹人眼的時候去添油加醋,她最近也都把趙光義和杜太後的臉按在地上踩了,他們要說不派人盯上她伺機而動,柴平一個字都不信。
是以,聰明人得安分,尤其在該安分的時候須得安分。
符太後本來生怕柴平一出手,接下來更不安分,結果為昆娘報仇後,得知當日和錢副将一塊動手的人全都被處置,柴平滿意了,鄭重的向趙匡胤表示感謝。
不意外又看到眼前飄過一段文字,〖萬惡的封建社會,皇帝守法,遵法都得讓人表示感謝。遵紀守法難道不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做到的事?〗
〖哈,要是全世界的人都想得跟你一樣,這世界就和平了。皇帝,别說皇帝了,想想我們身處的社會。你要明白一個道理,人之初性本惡,别把人想得太好,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小心思,法律存在的意義是守住人的底線,不是道德的底線。當一個人沒有了道德時,他須得考慮往前走上一步,須得要受到法律的懲罰。〗
這樣一段文字對柴平來說,值得柴平反複思考,而且她在其中讀懂最關鍵的一點,她對整個大宋,整個天下都到底是怎麼樣的看想。
這樣一個世道,趙光義那樣的人如果在将來的某一天成為大宋的皇帝,對于世間的每一個人,包括她來說,是好是壞?
律法,律法。
柴平突然開始研究起各朝各代的律法。
符太後......
本來女兒已然足夠讓人覺得害怕,結果柴平突然又研究起各朝各代的律法,幹什麼?
問得好,幹什麼?
柴平無非想知道能握住的優勢是什麼。
趙德林來了幾趟,都正好碰上柴平在那兒研究各朝各代的律法,似是不經意的詢問:“需要我為平兒尋幾個精通律法的人嗎?”
比起柴平自我摸索,倒不如給柴平尋幾個先生。
“我先看看。”柴平瞧着于别人而言枯燥無比的律法,卻是津津有味。
對此,眼前的彈幕都表現出對柴平的佩服,一個能看得進律法,願意研究律法的人,誰不得贊一聲好,認可一句了不起。
柴平研究得專心,更将滿屋子的相關書籍全都找出來,一對一的反駁,集中各種不同的意見,當然,在柴平研究律法的時候,彈幕有時候打出的文字對柴平的影響同樣很大。
〖瞧瞧各朝各代的律法,可以看到各朝代對于女性是越來越苛責。看看,唐之前女子是可以分到田地的。别說什麼田地有什麼用。對于封建時代,不,哪怕是我們這個時代,田地代表着一個家的權利,以及一個人能不能在這個世界活下去的底氣,别告訴我你們不懂。有了田,人就有了活下去的空間。沒有田地,多一張口吃飯,試問窮苦的百姓怎麼可能會不棄女嬰?〗
〖所以,社會發展是一個圈,兜兜轉轉還是回到原來的位置。我想說的是,但凡要是柴平郡主生在唐朝,一準是個女将軍。這麼能幹的柴郡主,她要是上陣殺敵,手握兵權在手,誰還敢欺負她。有人暢想過讓柴郡主上戰場嗎?〗
話題一聊,又偏了。
柴平已然習慣,也會從中努力的汲取取對她有利的信息,比如那一句槍杆子裡出政權。
再比如,如今北邊的遼國,契丹族正在不斷的發展,大宋一朝,終此一生都沒能完成真正的大一統,所以别管大宋有多麼的富,在後世人眼裡,大宋就是個坑。
明明文臣武将無數,他們有過無數次的機會奪回燕雲十六州,就因為上邊的皇帝沒腦子,一回一回做下一些沒腦子的決定,以至于大宋越來越弱,到最後發生了令大宋百姓永生都不能忘記的靖康之恥。
牽羊禮呢,無數的女子被人欺壓,無數的百姓被殺害,繁華的開封府,汴京城變成一片煉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