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買人,身契經官都會标明父母家鄉,典賣事由,以防走失拐騙。
康熙三十四年王密雲生下十六弟後,皇阿瑪谕旨李煦替王密雲尋親,結果李煦尋了好幾年,最後尋了個眼皮子底下的知縣,其間奧秘,大概就隻有曹寅、李煦才知道了。
绮羅生母姨娘也是曹寅家班舞伎,我忽然想到:康熙二十三年皇阿瑪第一次南巡,随駕王孫大臣,一定不止明尚收了曹寅舞伎——我先就奇怪,明尚一個額驸而已,曹寅家班多少舞伎架得住這個送法?
現知道了,曹寅家班一年可速成幾十個歌舞伎。
就是跟王密雲一撥被帶回京的幾十個歌舞伎,過去十來年,除了一個绮羅,我再沒聽說還有誰是舞伎所出?更别提曹寅家班舞伎了——這麼多人呢?都不能生嗎?
绮羅跟胤祥一般大,康熙二十五年生人,可見绮羅生母姨娘身子好得很,歸明尚沒多久就懷上了。
反是王密雲,康熙二十五年經内務府選秀入宮——我知道清楚,是因為那時候我養母孝懿皇後還在,王密雲進宮後就分在我養母的景仁宮當宮女。直等康熙三十二年,王密雲才生下十五弟——時绮羅都八歲了,绮羅生母姨娘都死兩年了,而我母後更已薨逝四年,我早出了孝,搬出乾清宮,住回阿哥所了。
我從不懷疑曹寅把最好的舞伎敬獻給皇阿瑪,而兩年後十六弟的出生也有力證實王密雲身體确實好,易生養。
王密雲自打進宮就恩寵不斷,先能生而不生,自然是皇阿瑪賞了避子藥,不給生——自打王密雲得寵,宮裡一直非議不斷。似鈕祜祿貴妃、安嫔、敬嫔以及還未得冊封的先孝誠皇後的妹子赫舍裡氏、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等諸多庶妃都對王密雲不滿,沒少跟母後抱怨王密雲出身低賤,使狐媚手段魅惑皇阿瑪,更有甚者直接頂撞皇阿瑪,被皇阿瑪遣送回娘家、送進尼庵、打入冷宮……
宜妃,我忽而想到:雖沒出面,但康熙二十五年她家老太太進宮大哭大鬧求皇太後給明尚再指婚時一口一個沒個主母不成家,家都要讓狐媚子給折騰散了啥的,就是變相發洩不滿。
皇太後給明尚指婚,安慶王嶽樂送賀儀,又接了绮霞親自養育,便是宗室态度。
總之很多故事,無可言說,母後每天疲于奔命,沒過三年,康熙二十八年母後就得了重病,薨逝,景仁宮封閉,王密雲搬去承乾宮,成了王庶妃。
據說绮羅生母也是病死,生绮羅時落下的痨病。
绮羅不是明尚第一個庶子女,似前頭的绮禮生母何姨娘不得寵生産都無礙,偏得寵的绮羅生母落病?
何況痨病傳染人,被稱為“傳屍痨”,能一家子都傳染上,全部死光。郭絡羅太太很可以名順公道地把绮羅母女打發到鄉下莊子養病,何必放在身邊礙眼?
似前歲绮羅生病久不見好,绮禮就曾提出接绮羅去他莊子養病,可見郭絡羅家有将妾侍打發去莊子的傳統。
該打發而不打發,是郭絡羅太太不想,還是不能?
绮羅生母姨娘原是南邊人,在京人生地不熟的,為什麼連偏僻田莊都不能去?
郭絡羅家到底在擔心什麼?還是說绮羅生母姨娘知道什麼了不得的大秘密,不能離府,以免外傳?
再當年伺候绮羅生母的丫頭婆子呢?
春花春柳都是郭絡羅家打外頭買來的毛丫頭,才大了绮羅兩歲,不說一定沒伺候過绮羅生母,但肯定沒兩天;金婆子就是莊子上臨時找來湊數的奶娘,長得粗鄙不說,還棺材裡伸手死要錢,遠不似绮禮奶娘奶公奶姐姐,阖家都在郭絡羅府裡當差吃糧,有些體面;徐婆子雖是郭絡羅府的老人,但是绮羅生母死後,郭絡羅太太才指給绮羅的,且寡婦失業的,還有兒子要養,非常差錢——绮羅的丫頭婆子,全都跟浮萍似的,在郭絡羅府沒一點根基。
先算命的說绮羅活不過六歲,正常人聽到算命的如此講自家孩子,不是不相信,生氣砸算命的招牌,就是想法設法地請高人作法化解,再不濟,也是好好對待,結個善緣。
郭絡羅家倒好,除了張揚得人盡皆知之外,打明尚起,全拿绮羅當死人,不聞不問,就好像绮羅已經死了一樣——似郭絡羅太太指绮禮給绮羅當先生,就是想着绮羅活不了幾天,犯不着再節外生枝吧?
郭絡羅家老太太出了名的吃齋念佛,施醫舍藥的,偏對眼皮子底下的親孫女绮羅沒一點憐憫——還是那句話,是不想,還是不能?
绮羅一個六歲的女孩兒而已,将來大了,是要嫁人的,耗費不了郭絡羅家什麼,郭絡羅家為什麼都認定绮羅會死,必死,一點人事都不做?
答案不外是為尊者隐,為尊者諱。即便皇阿瑪從沒下過旨,從沒要求臣下這麼幹。但生為臣下不想招疑,想自保,特别是也不必做什麼,隻要撂開手,不聞不問就夠了。
譬如宮裡的冷宮,再尊貴的嫔妃關進去,不用多久,無不是不死也瘋,沒個人樣。
至于舞伎留下的孩子,參照绮羅,一個月就二兩月銀,夠幹什麼使的?再六歲的孩子,能知道什麼?還不是全聽奶娘和教養嬷嬷支使。
郭絡羅太太按規矩每月發給绮羅八兩讀書銀子,呃,算命地都說绮羅短命,郭絡羅如此做大概就是堵金婆子徐婆子的嘴,博個賢名——我就沒再見過比金婆子徐婆子更能腆臉跟主子讨東讨西,啥都能往家搬的混賬婆子。
所有人都死了,獨绮羅沒死,應該是因為绮羅早慧,小小年紀即拿下了兩個婆子——先春花說過绮羅房裡雖是清苦,但是省心,不管作錯了什麼,绮羅都攔着金婆子徐婆子,不許打。
呃,绮羅六歲就管着她奶娘不許打丫頭,我無奈苦笑:自是受不了入府當夜被我責炕帚,尋死覓活地跟我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