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霜這些日子和小秀一起,跟着韓嬷嬷打下手,主要幫忙的是小秀,知霜還插不上手,隻有添柴吹火的份。偶爾韓嬷嬷做了新的菜式,會讓她和小秀分着試吃下,很有口福。
廚房裡有摔壞或損傷的菜瓜,是不能上竈台的,韓嬷嬷不管這些小事,讓小秀處理,她都送給管後院角門的婆子們,進出能尋個方便。隔三差五的,貨郎挑擔子到後街時,小秀就拉着知霜結伴溜出去,在貨郎的攤子上看看,小秀想買個彩線或絹花,而知霜,則喜歡外面的空氣。
實際上,臨芷院裡輪流回家,知霜已回去過兩次。見到她回來,爹娘很欣喜,精心準備了午膳,将火腿肉白菜湯放在她跟前。
知霜娘蘭芝絮叨着:“正巧前兒你姥爺當值,有人送兩筐蘋果,又給門上一小簍,那果子個個有拳頭那麼大,你姥爺分了三個,給你和大妞各留了一個。你回頭走時帶去,和姐妹們一起嘗嘗。”
知霜問:“姐姐現在過的好嗎?”
蘭芝笑道:“挺好的。這火腿,就是你大姨去看她時,給帶回來的,說加到白菜湯裡,特别鮮,你嘗嘗。”說着,将碗裡的火腿肉都夾給了知霜,知霜趕緊給爹娘碗裡各夾了一條,嬉笑着道:“都嘗嘗哈!”
看着知霜娘慈愛又欣慰的目光,知霜有幾分不自在。飯後,知霜将蘋果切了幾瓣,硬是勸着爹娘一起分享。其樂融融地吃完,知霜的心情放松下來,美食真的能撫慰心靈呀!
這種與人近距離交往的體驗,對知霜而言有點新奇,她努力的适應這份親情。
第二次回家,娘要去買肉,領着知霜一起去,順便看看柳葉,也是讓她認認門。
柳葉嫁去的許家鋪子,在垂直于右安大道的右安橫街上。右安大道是南北向的大路,可以行駛五輛馬車,橫街比較窄,路寬隻有右安大道一小半,卻也繁華。
從右安大道南邊進橫街,路口第一家是個兩層的酒樓,門匾上寫着“周家正店”,門口停着兩匹馱着糧食的毛驢,夥計們正在往裡卸貨。
隔壁就是柳葉家,很顯眼,“許”字幌子在門邊插着,門上挂着“許氏糧油”的招牌。門口的條幾上一排罐子,分别寫着“褔桔餅”、“牛皮糖”、“松子糖”、“山楂糖”、“山楂糕”、“糖楊梅”、“鹽話梅”、“橄榄脯”,走進去,是兩缸油和幾個米桶。門面不大,收拾得幹淨、清爽。
柳葉裹着藍花布頭巾,正給顧客稱着零食,稱好了四堆,見着知霜娘倆,高興地點點頭,手上麻利地包好零食包,遞給客人,收好零錢,嘴裡招呼着:“吃好了再來啊!”
知霜無意間瞟了一眼顧客,頓時被她的美貌看呆了。隻見她膚如凝霜,秀氣的臉上丹鳳眼顧盼生輝,小巧筆直的鼻子配上兩側的酒窩,右下巴颏一粒小小的美人痣,更平添幾分風采。她被知霜的凝視瞧得羞紅了臉,知霜娘忙拉過知霜,連連賠笑道:“夫人請,吃好了再來!”
待客人走後,柳葉笑着和知霜娘打招呼,又看着知霜笑道:“妹妹看起來更白了,在府裡當差還習慣嗎?太太身體好不好?”,一陣寒暄後,硬塞了包糖給知霜。介紹剛才那位夫人:“錢夫人來自江南,和夫君到這裡來候官職的,住在隔壁的隔壁,是賃的房,人特别好,還告訴我鹽漬話梅的法子。”
正說着,一個小夥計拎着油壺進來說:“許家嫂子,快點,打油!”
柳葉不太樂意地回道:“我正忙着,等一下啊!”
“我來,我來!”随着話音,進來個面色黝黑的高個子,匆匆地跟知霜娘作揖行了一禮,接過小夥計的油壺。
柳葉悄悄對知霜娘倆說:“這是隔壁當鋪的夥計,和他家掌櫃的一樣摳門又啰嗦,每次打油偏要多饒一點,我去看看。”
說着,走過去接過許二郎手裡的油壺:“剛送了米回來也不歇一歇,我幫你,慢一點舀。”
許二郎正打了一量筒油,聽了柳葉的話嘿嘿笑着,果然慢慢地将油往壺裡灌,小夥計看柳葉拿着壺,忙說道:“我家掌櫃的說,隻打十文錢的油。”
柳葉忙用眼神示意許二郎,後者動作娴熟地迅速收了量筒,趁着量筒外沿的油沒流下時,順着巧勁将量筒擲放進了油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