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大唐起居錄(美食) > 第7章 大明宮裡的事兒

第7章 大明宮裡的事兒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長安城的晨鼓尚未敲響,大明宮卻已經燈火通明,赤銅鑽花的宮燈被風的遊絲撞得發亮,武後身着赭黃色廣袖鳳袍,頭束鳳冠,雙目微閉,自有種天皇貴胄的氣派。

太監手持烏木鑲金雕龍盤,跪立于她的身前,上托一本錦箋封着的竹簡。

幾名須發花白的老臣手持笏闆,低首下心,愁眉苦臉。

武後雙目微擡,不怒自威:“念念吧,早就聽說駱賓王學富五車、思如泉湧,是當朝少有的儒雅才子,今天難得這位才子特意為朕寫了篇檄文,朕倒想見識見識他的飛揚文采。”

衆臣皆唯唯諾諾,脅肩累足。

而手托烏木龍盤的太監早已瑟瑟發抖,齒寒不止。

一時間殿内衆臣皆瑟縮屏息,落針可聞。

一陣腳步聲由遠及近打破了這駭人的甯靜,朱漆大門邊上,有個小太監低首躬身的通傳:“聖人,謝小侯爺來了。”

武後淡道:“哦,祐兒啊,讓他進來吧。”

此話落地,殿内肅殺的氣氛緩和,雖仍舊鴉雀無聲,可在場的衆人都能感受到一絲微妙的變化——救星來了。

謝泠祐英姿勃發的行至殿内,行了個空首禮。

武後淡笑道:“祐兒來的正是時候,大才子駱賓王為哀家寫了篇檄文,他們推三阻四,不念給哀家聽,你來念念吧。”

謝泠祐面不改色,取過烏木鑲金雕龍盤上的卷書,那宛如七弦琴般清越的嗓音便蕩開在殿内:“讨武曌檄,僞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隐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①”

殿内衆臣早已汗流至踵,提心在口,膚粟股栗。

“…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贻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鹹使知聞。②”

謝泠祐讀完了檄文,有條不紊的将卷書卷好,俯仰無愧的擡起頭來。

武則天面不改色:“駱賓王确實文采飛揚,讓如此人才流落在外,是朝廷的損失,宰相的責任。”

她略一擡眸,淡道:“祐兒,你說呢?”

若這世上非要選出一個最了解武則天之人,那便非謝泠祐莫屬。

武後出身并州,因着幼年受迫,從未和武姓氏族交好過,得勢後便将他們發配嶺南,同輩之人都至死未召,眼下她正值用人之時,倒是召回了小輩的武氏後人,可還并未重用。

至于數年前高宗李治重病之時,武後選擇的,是想方設法将高宗移至洛陽。

長安城是李唐王室的聚集地,又有舊勢力盤根交錯。盡管武後與他們鬥争了許多年,但大唐畢竟是李家的天下,武後深知要蠶食一棵巨大的樹,必須小心謹慎,讓樹死得毫無知覺,她一早便為權力的轉移做好了準備③,洛陽的謝家便是她數十年來精心奠定的基礎。

而謝泠祐作為謝氏最出色的嫡孫,成為了武後政治生涯中最為得力的幫手。

高宗崩逝于洛陽之時,謝泠祐就在身邊,他深知那一刻武後的悲傷是真實的,她與李治相依相伴三十載,她對李治并非虛情。

李治亦在遺诏中寫明:“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進止。”

這份遺诏讓武後悲喜交加,它賦予了武後一部分權力,但又給了她限制。“不決”,隻有新帝李顯在沒有辦法決定之時,她才能給出建議。如果李顯什麼事都能親自決定,哪怕是肆意妄為,武後的權力便無法施行④。

而謝泠祐深知李顯為人荒唐、才智庸碌,在治國上無法與武後相比,因此他睿智的幫助武後解決了這個困局。

太子登基的手續要在高宗駕崩七天之後才能辦好,高宗遺诏并沒有說明這段時間的掌權者是誰,這給了謝泠祐一個很好的機會和理由,他以“孝為借口”提出由武則天代替太子行使權力。謝泠祐抛磚引玉,武後立即對李顯道:“是母後沒有體會到你的為難,你現下定然為你父皇的駕崩神傷,那那你便好好守孝,等到孝期過了,再處理旁的事由吧。”太子自然無法反駁,隻能謝恩,因此武後最終為自己争取到了二十天的時間。

在這短短二十日内,武後先安撫了李唐宗室,将德高望重的元老大臣以及李唐宗親升官,來堵住李唐王室和天下人的嘴,又馬不停蹄的調整宰相班子,提拔小宰相,再控制中央禁軍,緊接着又設立了心腹陣地四個——故鄉并州,易守難攻的益州,兵家必争之地荊州,大唐第一發達城市揚州⑤。

她用短短二十天将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必然需要強大的助力,東都的謝家以及她最為信賴的臣子——才高八鬥,文武全才的謝泠祐。

謝泠祐作為武則天最為倚仗的心腹,他深知在武後的心中有兩根線,一根是她為人妻,為人母,為人摯友的真實感情;而另一根則是她作為天下最成熟的野心家,實現她政/治抱負根線——遇阻必誅,毫無感情可言。

武後方才欣賞駱賓王的才學是真摯的,但對于阻擋她稱帝之人,便隻有死路一條,連骨肉至親也不例外。

“文采雖妙,其心卻反,臣以為可派李孝逸率兵平叛。”謝泠祐洞悉着武後的心思。

李孝逸是李唐王室,出類拔萃,謙遜随和。曾在儀鳳三年,将擾唐的吐蕃軍打的落花流水,能是一文能武的儒将,且此人是李唐宗室和武後之間的一個平衡點,雙方互相防備互相猜忌,可李孝逸卻能得到雙方贊賞。此次駱賓王讨武,打出的既是匡扶李唐王室的旗号,那便讓李唐王室出面迎擊,連李唐王室都擁護的皇太後,駱賓王又談何出兵匡扶李唐呢?⑤

謝泠祐此計,無疑是給了對方一記響亮的耳光。

同為絕頂聰明之人,武後自是深以為然,她果決道:“封李孝逸為骠騎大将軍,率兵十萬,讨伐逆賊!”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