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你看书网

繁體版 簡體版
恋上你看书网 > 金縷衣[清] > 第137章 回京前日

第137章 回京前日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免註冊),舉報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鐘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並刷新頁面。

也不知昨夜是怎麼睡過去的,醒來時天已大亮,胤祥想起上次在浴池邊醒來的經過,先感受了下自己的姿勢。還好,這次胤禛從後面摟着自己,一切安然無恙,胤祥松了口氣。這聲大概被胤禛聽到了,胤禛有些低啞地問:“我的王子醒了?”胤祥向後挪了挪,頭靠上了胤禛肩膀,慵懶回應道:“嗯。”胤禛溫柔問:“王子今日想去哪玩?”胤祥聽了,小心地輕輕翻過身來,不出所料得渾身酸痛,還是咬牙忍住了表情,好不容易轉過來後,胤祥一把捏住了胤禛的臉,無奈道:“如果我沒被你玩笨,想來端陽節快到了,皇上兄長不是該回去了?”胤禛被捏得滿足,身子又傾斜了一分,頭埋進胤祥肩膀哀求般說:“怎麼這麼快啊,不然今年不賜茶了?”胤祥拍了拍胤禛,安慰道:“本王陪你回去嘛。”胤禛還是趁機在胤祥頸側蹭着,吻了好一會兒才擡起頭來,委屈地讨價還價:“那先休息一日,明日啟程回罷。”胤祥當然也不急着回去,隻是心中有數,想着拖一日再出發,從應天到京城,兩人趕一趕,坐馬車大略需八日,能在端陽節前兩日到京,便點了點頭。胤禛滿意一笑,又忘記京城一般:“那我服侍王爺起床?”胤祥擺了擺手:“不敢,您的服侍我受不起。”說着就要自己起來,然而很快還是被壓回榻上,胤禛伸手環過胤祥脖頸,攬着對方一同坐起來,一邊說:“我的榮幸,寶貝。”胤祥被喚得臉一紅,真不知兄長怎麼想的,又将滿語裡的昵稱直譯成這樣的漢話,聽得讓人發毛,幹脆不看胤禛,緊閉雙眼,由着胤禛給自己穿衣,洗臉。直到被抱到桌邊坐好,胤祥才睜開眼,誰知竟看到胤禛赤身朝着自己,拿過旁邊的裡衣套上後,從上到下地扣扣子,才扣到脖頸,其下一片白淨。胤祥一下子怔怔的,不知該不該閉上眼,見胤祥望着自己,胤禛臉上劃過片刻尴尬,接着又掩飾羞意般地抱怨道:“王弟怎麼能這樣盯着我?”胤祥本還猶豫是不是要回避,又覺得這樣的舉動太矯揉造作不大方,會讓胤禛取笑自己,盡管薄薄的耳廓已泛着紅,被胤禛一問,胤祥更是不願躲過,隻好端起一旁的茶喝起來,一邊強作淡定地打量起胤禛道:“哥哥自小還有哪裡是我沒見過的嗎?”胤禛聽了笑得有些快活,看着胤祥坐得嚴整,漂亮規矩得讓人想要打亂,扣扣子的手慢了下來,三兩步就挨過去,跨在胤祥并攏的腿邊,接着輕輕坐在了胤祥腿上,盡管他的上衣還有一半的扣子沒系,裡褲也還擱在一旁的椅上。胤禛突然的靠近叫胤祥臉紅心跳,氣息也不穩了,逼得他隻能放下手中的茶,伸手替胤禛扣着上衣扣子,一邊有些僵硬地盯着胤禛的眼,抱怨道:“我說錯了?”胤禛笑笑,坐得更往裡了,隔着袍子撩撥了一會兒胤祥的小腹,抱着胤祥順從地回道:“王弟沒錯。”胤祥被胤禛打擾地系錯了好幾次扣子,也沒等胤禛起身,便從背後扶着胤禛,帶着對方一起俯身向前,另一手敏捷地抽過椅子上的褲子,向胤禛吩咐道:“哥哥站起來,我幫你穿。”胤禛開心笑道:“弟弟真好。”馬上配合地站起身,也不害臊地由着胤祥安排,然後伸手撫了撫胤祥被自己坐皺的袍子。

用過早膳後,兩人對坐着開始批近來的折子,會館裡靜悄悄的,窗外,秦淮河水正緩緩流淌,仿佛能帶走一切煩惱。最近常在江南的喧鬧裡漫遊,實在也懷念起安靜的滋味,所以一起在此批折也成了種享受。胤祥累了便看看水,偶爾喝杯清茶,閉目養神,這時胤禛就靠過去,看着胤祥安閑的樣子,也倚着身邊人小憩起來。

吏部議覆,“國子監祭酒伊爾登等奏,監丞、助教、博士、學正、學錄等員、各有司教之職,請停止捐納。專用正途出身之教授、學正、教谕、升補。”胤禛讀到此,念近日觀科舉者苦,便未多想,即批“應如所請。從之。”看到吏部折子,跟着想起前些日年羹堯奏請增糧之事,又感到當時答應得輕巧了些,也未曾想其他省份是否亦有需求,今日便趁機再彌補一二,利用他部制衡下某些官員的特殊要求,便接着傳谕吏部、戶部、兵部,“各省給發駐防官兵米谷草豆等項、價值不一。除已有定額省分、照常給發外。其餘未曾定額省分、多寡不符。理應将本省曆年給發之價、酌處其中。畫一定議。價值一定。便于遵行。如遇年豐價平、稍有赢餘。于官兵亦屬有益。傥歲歉價昂。該督撫據實陳奏。朕自加恩。”

說來也巧,昨日剛看了應天府孔廟,胤禛今日就看到張廷玉上的新奏折,正是那日自己去禮部随口說要追封孔子先世五代之事。折中稱,禮部遵上囗日議覆,孔子先世五代,俱應封公爵、以昭隆典。接着說了許多歌頌孔子和先皇的話後,終于寫出結論,今部議封公。掃完這些繁複的奏言,胤禛不禁心下感慨,這張廷玉還是張廷玉。感慨歸感慨,胤禛也想起前兩日在孔廟與胤祥的讨論,儒家者,工具也。憶起元朝一度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加封齊國公為啟聖王。而至明嘉靖時,以王系臣爵,改稱為至聖先師孔子,改啟聖王為啟聖公。胤禛看了看對面坐着的胤祥,心下想着,王公雖同屬尊稱,王爵當然比公較尊,便覺得既然要推崇孔教,便是為漢人們找個神,那孔子先世五代豈不是更應封王。于是胤禛按照這樣的思路批複了折子,準備再擡舉下孔子,不過也不想太獨斷,便在最後補了句,著詢問諸大臣具奏。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