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寺正“害”了一聲,見怪不怪道:“嫡女的乳爹也算半個爹了,管教一個小嫡子還是正常的,何況是這麼大的事情,容不得小孩犯渾。他要是不把這事弄清楚,回去被左谏議大夫遷怒,不一定保得住命。”
徐彣和白若松同時沉默了下來,二人對視一眼,從對方眼中互相看見了不贊同之色。
大理寺寺正不是不會看眼色,見狀頭疼萬分地提醒道:“摻和别人家家事可不行啊大人們,你們要是真想幫忙,就快些把這破事查清楚吧,太陽都快落山了!”
白若松不明白她為什麼這麼着急:“明天是不能查了嗎?”
“明日就瞞不住了,左谏議大夫必然會進大明宮告狀。”徐彣替大理寺寺正解釋了一句,随後壓低聲音,對着白若松道,“這正是某些人想看到的。”
大理寺寺正沒明白:“某些人?”
徐彣不欲與大理寺寺正過多解釋,隻含糊道:“某些造成現在這個局面的人。”
白若松果然緊張起來,剛剛被慧心比丘尼的一番話擾亂了的心神也終于徹底回攏。
“得解決。”她攥了攥拳頭,回身問,“案發現場是這個屋子嗎?”
大理寺寺正颔首:“是這個。”
由她領着人,大理寺的差役們也沒有攔,任憑三人一起進入。
大興國寺後頭的禅房都是一樣的布局,慧心比丘尼自己常用的會客禅房按照她的喜好做了調整,其他的甚至連家具與紗幔都一模一樣,白若松剛跨進房間,還以為自己回到了關押闵仟聞的禅房,四下望了一周,往桌上望去,果然瞧見了紅漆的小托盤裡頭的那套與闵仟聞那頭絲毫不差的茶具。
這套茶具配了四個茶盞,現下隻有兩個倒扣在托盤中,剩下的一個在左手側的桌案邊緣,另一個則打翻在地,碎成了好幾瓣。
白若松走到桌案前,剛拿起那個茶盞,徐彣便在她身後道:“已經讓仵作勘驗過了,茶盞與茶壺裡頭不過是正常的茶水,沒有什麼問題。”
“那地上的驗了嗎?”
“地上的茶盞裡頭的茶水本來就被喝得所剩無幾,我們來的時候早就幹透了,很難查,但仵作還是拾了一塊碎片過去,表示會嘗試勘驗一下的。”
白若松聽完徐彣的話才突然意識到,其實她是刑部侍郎。
徐彣從前在翰林院任職,并不接觸案子,白若松下意識覺得她不會探案,可現在細想來,若是如此,女帝大可給她安排在禮部或者吏部,根本沒必要來刑部。
“你覺得……”白若松轉頭看向徐彣,“若地上那個茶盞有問題,那問題是從何而來的?”
明明是從同一個茶壺裡頭倒的水,如果裡面的東西不是闵仟聞下的,那在沒有第三個嫌疑人在場的情況下,東西到底是怎麼避開所有人的耳目,準确下到姜仲臨的茶盞裡頭的?
大理寺寺正半懂不懂,徐彣卻已經開始思忖起來。
她負手而立,右手舉在小腹前,但因為身上的夾棉和領夾衣的袖子有些寬大,袖口又加了一圈白絨,整隻手臂都被掩在了袖中,白若松看不見她的手部動作。
從霖春樓一聚的時候,白若松就發現徐彣在思考的時候手指會習慣性做出摩挲的小動作,若是手中有杯盞之類的就會摩挲杯盞,沒有的話就會食指與拇指相互摩挲。
徐彣的思考之進行了很短的時間,大概也就三四個呼吸的時間,她眼睫一動,倏地擡頭向上看去。
白若松也順着她的視線往上看,隻看見上頭橫平豎直的幾架房梁因為年久無人打理,落了許多塵灰,邊邊角角甚至還有蜘蛛結的網。
出家人不殺生,所以大興國寺的蜘蛛網也是無人去毀壞的。
白若松幾乎就在瞬間明白了徐彣的意思。
“寺正大人。”徐彣招手,在她耳邊耳語了幾句。
大理寺寺正的面色嚴肅起來,出了屋門招呼了大理寺擅長輕身功夫的差役上屋頂查看,白若松在屋裡頭都能聽到幾個差役在屋頂走動的時候,踩到瓦片發出的嘎吱聲響,頓時覺得不對勁。
“正常屋子的瓦片踩動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嗎?”
屋内幾個全是文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表示這實在是自己的知識盲區,大理寺寺正隻好又招了差役來問。
那名差役抹了一把汗,解釋道:“大人們,是這樣的,若是輕身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确實可以點瓦而過不發出任何動靜,但下官們在大理寺當差并不需要溜門撬鎖,所以……”
她話沒說完,但白若松懂了她的意思,大理寺的差役輕功很差勁。
她想到了李逸和楊卿君身邊那名輕身功夫極好的空枝,便又問:“那多好的輕功功夫,可以點瓦而過不發出任何動靜?”
差役猶豫了一會,道:“輕身功夫這樣俏的人,便是大内的禁衛軍裡頭,也是極少的。”
可能性很小,但不是沒有麼……
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幾個上屋頂查看的差役紛紛下來,禀告道:“大人,屋頂的瓦片并沒有被翻動的痕迹。”
徐彣看起來有些受挫,白若松倒是有些新的想法,招手道:“你去看看,那五道梁上頭有沒有灰。”
被點名的差役一開始還沒明白為什麼要看灰,等她翻上房梁一瞧,立刻就明白了,連梁都沒下,就朝下激動喊道:“大人,這上頭的灰被擦沒了,有人躲到過橫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