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松在提到“翰林院修撰”幾個字的時候,在場好幾個人的心裡都“咯噔”了一下。
翰林院說是女帝的另一個頭腦也不為過,翰林院的意思,就是女帝的意思。翰林院的修撰來給白若松作證,豈不是女帝默許了白若松的清白?
“哦?”隻有啥都沒往深處想的太女覺得很有意思,笑道,“白主事還有翰林院的好友。?”
白若松朝着太女的方向拱手道:“回殿下,徐彣與臣是同一屆進士,她正是今年的狀元娘子。”
太女颔首:“本宮懂得,你們進士之間,總是心心相惜的,走得近一些也正常。”
說完,她探着頭往外望,問白若松道:“徐修撰可在外頭?”
白若松剛剛才得了易甯的颔首,便直接肯定道:“是。”
易甯見狀,在一旁快速補充道:“就在隔壁暖房。”
“那快些請進來吧。”
得了太女命令的公差們迅速就将守在隔壁的徐彣帶了過來。
徐彣仍舊整整齊齊穿着她那件深綠色的,秀着小朵花紋樣的官服,腰佩銀制蹀躞帶。
她這個品階是沒有魚袋的,代表身份的魚符就這樣大喇喇地直接墜在帶鞓上頭,行走間與旁邊環佩相碰,發出叮當脆響。
“臣,翰林院修撰徐彣,見過太女。”
她并未下跪,隻微微躬身,雙手手指交叉在胸前,左手緊把右手拇指,行了個标準叉手禮。
她隻禮了太女,對其他幾人視而不見。
雖然她身處翰林院,有這樣的資格,但是卻與白若松印象中“溫雅有禮”的形象相去甚遠。
明明從前在刑部司,她便是面對自己這麼個小主事,也是會帶着敬意拱手行禮的。
皇城似乎,總是會在短時間内,輕易地改變一個人。
“免禮平身。”太女習慣性一擡手,随後才意識到自己似乎搶了别人主場,尴尬地收回手臂後,指了指主位道,“寺正有話要問你,你要實話實說。”
“喏。”
徐彣擡起頭來,唇邊勾起一點點弧度,透着一股溫文爾雅的氣質。
“寺正大人,請問吧。”
大理寺寺正面部一抽,清咳一聲後,問道:“翰林院修撰徐彣,你可是與白若松聚在霖春樓過?”
“是。”
“那你可還記得你們是哪一日相聚的?”
徐彣想都沒想,直接道:“是今年的六月初五。”
“大膽徐彣!”大理寺寺正想拍驚堂木,考慮到徐彣翰林院的身份,手臂頓在空中,最終隻是用手掌拍了拍桌子,裝出一副氣勢逼人的模樣,呵道,“三個多月前的事情,你想也不想立刻回答了出來,可是事前串供?!”
徐彣并沒有被大理寺寺正這一拍吓到。
她連嘴角勾起的弧度都沒有改變,反問道:“大人怎麼會這麼想?不惜撒謊,也要幫助一個不過七品芝麻大小官階的反賊脫罪,于我有什麼好處?”
大理寺寺正都被她問愣了。
她怎麼知道有什麼好處?
一個七品芝麻小官!一個個的,要麼拼了勁,傾家蕩産也要要給她定罪。要麼去了東宮,請了剛剛才回京的太女,三堂會審也想給她脫罪。
大理寺寺正再也控制不住自己面上的表情,倏地轉過頭去瞪何同光,卻見何同光比她還要絕望,碩大的身體一下就癱倒在了圈椅之中,面上是一副認命的死寂。
怎麼回事,何同光這是什麼意思,坑她是吧?
大理寺寺正氣得牙癢癢,目光一掃徐彣道:“徐修撰,本官問你什麼,你就答什麼,不要反問!”
其實白若松知道徐彣為什麼會記得那麼清楚。
畢竟那日,是她拜托自己,去隴州徹查自己好友相關的踩踏案的日子。
不過很顯然,徐彣并不可能将這些事情一一道出,白若松一瞬間十分好奇,不知道她會怎麼回答。
徐彣垂下眼睑,掩住了目光中的那點子譏诮,作出一副溫順模樣,道:“因為那日是旬休。”
白若松:“啊?”
大理寺寺正:“什麼?”
“我說,因為那日是旬休,寺正大人。”她掀起眼皮,對着大理寺寺正溫和一笑,“我記得自己的每一個旬休,絕不會記錯。大人應該也不會不記得,然後在旬休日還照樣回大理寺上值吧?”
白若松瞳孔地震。
雖然徐彣是個古代人,但是她在此刻,似乎深刻演繹了一番,什麼叫做“資深摸魚打工人”。
白若松懷疑她若是身在現代,定是個會在雙休日假裝看不到老闆電話的人。
大理寺寺正呆愣住了,太女在一旁憋笑憋得滿臉通紅。
徐彣見大理寺寺正的面色漸漸有些發青,到底還是給了個台階,補充道:“況且那日,霖春樓還發生了許多事。”
說着,徐彣掃了一眼雲瓊。
雲瓊像是根本沒發現一樣,垂首斂目,當做不知道。
白若松突然意識到,佘武是心思較為通直,且那日離開得早,沒有發覺她的不對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