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若松一邊腦子裡有些奇怪地這麼想着,一邊伏下身去,口中恭謹道:“多謝太女殿下關心,臣無礙。”
大理寺正稱白若松為“罪臣”,可白若松卻自稱“臣”。
太女目光掃過對面一排坐着的幾人,笑了起來,心中亦覺得這樣的白若松十分有趣,道:“那便開始吧,本宮相信,三司會審,定能還卿一個真相。”
三司會審,即三法司一同的會審。
而三法司,指的是刑部、大理寺,以及監察院。
自大桓建立以來,隻有重大且疑難的案件,才會動用三司會審。
早在白若松在大理寺監中見到黃銳的時候,就猜到大概會鬧成這樣,但她沒想到的是,居然還會有雲瓊和太女在一旁旁聽。
不僅是白若松壓力大,大理寺寺正的壓力也大。
她額頭肉眼可見地覆這一層細密的汗珠,口中不住地吞咽着唾沫,甚至于握着驚堂木的手指頭都不安地捏來捏去。
“殿下放心。”她趕忙站起身來,行禮表忠道,“大理寺執法持平,定會秉公辦理。”
白若松跪坐于青石地闆之上,趁着這個空隙,悄咪咪改變了一下身體的重心,将重力壓在了足弓上,緩解已經青腫的膝蓋的負擔。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太女與大理寺寺正之間,無人注意到她這個小動作,除了雲瓊。
大理寺寺正屁股挨回圈椅之上,呼了一口氣,做足了心理準備之後,這才翻開了面前的案卷,例行公事地查問道:“堂下可是刑部,刑部司,正七品主事,白若松?”
她一開口,側後支起的小案後,負責記錄的文書立刻埋頭奮筆疾書起來。
白若松聲音平平道:“正是。”
“桓文二十二年,六月初九,你自刑部司下值,是否前往過佘府。”
“是。”
“你可否将一封信交與了佘府門吏,托門吏轉交于佘府庶女佘武?”
大理寺寺正這話問得十分有誤導性,并且隻稱呼尚書令府上為“佘府”,很明顯是想将佘榮給摘出去。
白若松蹙眉道:“我确實給了一封信,但那......”
“罪臣白若松!”大理寺寺正高聲道,“現在你隻需要回答是與不是。”
白若松瞟了一眼後頭記錄的文書,一咬下唇,艱難道:“......是!”
大理寺寺正颔首,自案卷中取出那封信,舉起攤開信紙,繼續問道:“這字字句句皆為謀逆的信件之上,可是你的字迹?”
白若松猛地轉頭,望向坐在太女下座的何同光。
她縮成一團,看似因坐得與太女太過接近而有些慌亂,實則嘴角輕勾,目露一絲得意的光。
大理寺寺正是和她一夥的,她們就是在故意引導她!
白若松轉回過頭去,冷靜開口道:“那不是我寫的。”
大理寺寺正一擊驚堂木響徹審廳,她橫眉怒目道:“我問的是,這上頭是否是你的字迹,不要顧左右而言他!”
易甯的眉頭已經擰起來了,她已然發現了這裡頭的不對勁。
應該說,在座的人,但凡有些腦子的,都已經意識到了裡頭的不對勁。
可沒有人敢出聲,衆人的視線若有若無地掃向太女的位置。
太女手中端着一盞茶,正微微笑着望着白若松。
易甯在内心咋舌。
太女什麼都好,善良溫和、虛懷若谷、心系天下,且外出治水一年有餘,親身上壩挖掘溝渠,與其他百姓小吏一同吃糠咽菜,在民間頗具聲望。
可就是她這個腦子......
說好聽點叫做天真善良沒有心計,說難聽些就是蠢得要命。
易甯看她那個傻樂的樣子,覺得她可能根本沒有聽出大理寺寺正的為難之意。
幸好白若松并不是會被這點子計策套住的人。
“大人!”白若松膝行上前一步,堅持道,“那不是下官寫的信件。”
大理寺寺正向後看了一眼記錄證言的文書,覺得一陣頭疼。
她之前覺得,在自家地盤上,套話一個七品主事還不是輕輕松松的事情?那時候根本不知道太女會來,還把這麼個案子給搞成了三堂會審,所以沒有考慮過若是不成該如何繼續。
她正要硬着頭皮拍上一下驚堂木繼續逼問,可握着驚堂木的手才将将擡起,便聽太女開口道:“那不是她寫的。”
大理寺寺正一僵,手中的驚堂木緩緩落在了案幾上,沒有發出一絲聲響。
她等着太女接着往下道出原因,但是太女說完便不再開口了,反而端着茶盞慢慢飲啜了一口,看上去心情頗好的模樣。
現場鴉雀無聲,沒有人知道太女為什麼突然為白若松說話,但是她們都不敢在這個時候當出頭鳥問上一句。
何同光在瞪大理寺寺正,但大理寺寺正雖然穩坐主審位,也同樣不敢逼問太女啊,隻能假裝看不見她的目光。
一片壓抑的寂靜中,有一個低沉的聲音緩緩開了口。
“殿下為何這麼說?”雲瓊擡起眼來,卻是沒有直視太女,隻是盯着她靴子前方的一小塊地面,淡淡問道,“可是有什麼證據?”
“嗯?”太女終于把注意力從茶盞上分了出來,做抿唇思忖狀片刻,卻是直接看向了白若松,“你怎麼不往下說了,說說你的證據啊,證明那不是你寫的信的證據。”
白若松一怔,立刻意識到太女是在幫自己,急忙擡起自己唯一能動的那隻手,向大家展示自己朝外的掌心。
那瑩白的,紋路清晰的掌心之中,正刻有一道粉色的疤痕。
這不是一道明顯的疤痕,十分淺淡,若是膚色深一些的人都看不出來。
可偏偏白若松是自邊陲長起來的,那裡較之玉京,不但溫度低上許多,還終年難見日光,因此生得十分膚白,使得這道淺淡的痕迹能夠清晰地展現在衆人面前。
“這便是我的證據。”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