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宮的過程異常的順利,當值的侍衛隻是問了問需不需要找些侍衛保護左右,被易殊堅決地拒絕了:“春燈節舉國歡慶,沒有人會在這個時候犯法,更何況,”易殊頓了頓,回頭看向正襟危坐的李自安,輕笑道,“殿下還在啟明宮。”
侍衛雖然眼睛瞅見了馬車内的李自安,但也不知道兩人在玩什麼小遊戲,默不作聲地開門放行了。
不似在啟明宮的寂靜無聲,一出宮門,就能聽到鑼鼓喧天的聲音,充滿了生氣和活力。
“停車。”易殊出聲。
“離開皇宮後的每一步,都值得殿下欣賞。”他繼續道,語氣溫和得能融化冬日啟明宮檐下的冰棱。
慶平盛世。
這是李自安的第一印象。
從頭到尾,華燈照耀,整個汴京城被裝扮得像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四方城牆上也懸下來兩個飄着紅綢的燈籠,随着風吹活像鬼魅的精靈。更不要說各色酒樓,從東邊到西邊,挂滿這種精心制作的燈籠紅綢,一個賽一個地引人注目。對岸的街道也相互牽過紅綢,在上面挂上一串一串的大紅燈籠,街上行走的人擡眼便是一片燈籠海。
擡眼望過去,皆是琳琅滿目的燈籠,在夜晚中像是火中的汴京城。路上是絡繹不絕的人,每走一步便能聽見好幾聲“借過借過”。路邊的手藝人鋪子上挂着各式各樣喜慶的燈籠供人挑選,穿着麻衣的稚童歡笑拎着手裡的小魚燈跑過。靈敏的少女随着龍燈翩翩起舞,舉着龍燈的漢子有條不紊地指揮着彩龍飛騰跳躍,活靈活現。
人聲,叫賣聲,銅鑼聲,吆喝聲,姑娘哼的小曲兒,兒童唱的童謠,各種聲音混雜在一起,卻是獨屬于汴京城的元宵節。
李自安從未見過這樣熱鬧的場面,亂中有序,雜中有章,不似宮裡舉辦的宴會,每個人都保持着必要的緘默,生怕出了一點岔子。
原來人世間竟還有這樣的場景。
汴京城居然承載着這樣多的人,生機勃勃的努力向上的人。
踩高跷,舞獅,賣藝。戲班子的人喝過一口酒,往無人處一噴,便噴出一團火,惹得衆人連連叫好。
旁邊的一個攤子圍滿了人,竟是在看燈籠,那個燈籠自己在轉,轉一圈便換了一個圖案,講的是大圌太祖開國的故事,易殊側過頭細細解釋這個走馬燈。
一個用青布做成的傘随意地支着,下面簡陋的架子上放滿各種瓶瓶罐罐,一個小販模樣的人站在木質的簡陋躺椅旁邊吆喝着生意。李自安看着青布上垂下來的“香飲子”的字樣,這個他知道,是街邊的品飲鋪子。
易殊摸出幾個銅闆遞過去,拿過來兩杯黑乎乎的東西。
李自安接過自家侍讀遞過來的木杯,入手竟然有些寒意。
易殊邊走邊低頭喝了一口,然後帶着笑意看向李自安,哄騙性地說道:“殿下,試一試。”
看着那雙幽深的眼睛,李自安半信半疑地低頭抿了一口。
“怎麼樣?”易殊迫不及待地問道
李自安答:“荔枝的清甜?不錯。”
“這是近來時興的涼水荔枝膏,雖然比不上宮中精細,但是味道卻是殿下在宮中喝不到的。”
“噓,不要叫我殿下。”李自安盯着自家侍讀的眼睛,戲谑地道。
易殊愣了一秒,也帶着笑意輕聲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