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上午碾的面條,出來的時候一起帶出來了,一會兒大家一起下了吃了吧,這天氣不吃也壞的快。”
“我帶來了家裡的半袋大米,還有半壺油,就在後備箱裡,我現在就去拎出來。”
“我就不跟大家一起吃了,我家帶的都是泡面和礦泉水,不過誰要是沒吃的,可以來找我拿。”
“我家也是,想着出來也沒辦法開火,所以隻帶了過年的時候親戚送的法式小面包和牛奶。”
“我車後面籠子裡有隻老母雞,這兩天下雨一直蔫哒哒的,一會兒給大家殺了炖湯吧。”
“正好,我那有大料還有一包枸杞,我去拿。”
黃麗萍和蔣倩也回了車上,用塑料袋裝了五斤米,兩斤多冰箱裡的凍肉,還把自己冒雨去菜園子裡摘的菜拿了大半出來。
“我也帶了好幾個西紅柿和黃瓜。”
“我那有茄子和豆角。”
“我把家裡榨的菜籽油帶來了。”
“還有我,我來之前把冰箱裡凍着的排骨拿出來了。”
“我有面粉,還有半袋子的玉米面,親家家裡種了春玉米,剛磨的。”
“我帶了家裡的紅薯粉條。”
……
衆人一句接一句的,說起來自家帶的東西。
不一會兒,佛像前的桌案上就擺了一大堆。
本來還挺不自在的年輕僧人看着這麼多東西,且還有人不斷地從車裡往外拿,連忙阻止。
“夠了,夠了,别的殿也有村民籌集的物資,這些就夠咱們吃到明天的了,大家不用給太多。若是明天情況好,我們可以下山采買,若是情況不好,大家再拿出來也不遲。”
眼看着籌集得東西越來越多,超出僧人的預料,各個大殿不得不派出人跟着僧人師傅一起把籌集得物資送到廚房裡去。
廚房裡,各村有手藝的大師傅早就已經就位了,看到這麼多的食材也很驚訝。
幾個師傅商量了一下,就定下了晚上的菜單。
“這麼多種類,那就吃燴菜吧!”
因為面粉不多,所以主食就不蒸饅頭了。
師傅們先在旁邊的竈上煮上水,等水微沸放進去大米小米煮粥。
接着處理葷食,籌集來的肉和排骨全都切片或者剁成小塊,老母雞倒是沒急着殺,留在一旁養着,準備明天炖湯喝。
下一步處理素菜。
各種幹貨先泡水水發,新鮮的菜被旁邊幫廚的婦女洗幹淨,該切塊的切塊,該切斷的切斷。
幾位大師傅都是常做紅白喜事的,手上的功夫是有的,效率也很高。
不到一個小時,兩大鍋燴菜做好了,旁邊的小米粥也煮的濃稠。
做好的飯菜被師傅們倒進不鏽鋼保溫桶,派人一個大殿一個大殿的送過去。
雖然因為暴雨導緻大家不得不離開家,和這麼多人一起擠在廟裡,但是這個時候能吃一口熱乎的,對所有人都是一種慰藉。
一人一碗菜,再加上一碗小米粥,大部分人都能吃的飽飽的了。
能吃飽飯,衆人的心情都好了一點兒,看着外面的大雨也不那麼焦躁了。
大殿和偏殿裡雖然都通了電,但也隻連接了一個燈泡,想要多明亮是沒有的。廟裡沒有信号,除了某個村民從自己車上翻出來兩副撲克牌以外,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娛樂活動。
老人和孩子們折騰了一天,也都累了。
有人回了車上睡覺,也有人帶了被褥直接在大殿的角落裡打起了地鋪。
看到有人休息,在角落裡打牌說話的人聲音都小了些。
蔣倩一家都回了自家車上。
大巴的内部空間大,他們帶的東西也多,在車裡睡反而比在大殿裡打地鋪還舒服一點。
車上的兩張床墊完全擺開,橫着完全能躺下六個人。
關上車門,拉上窗簾,完全密閉的環境更讓人心安。
黃麗萍從最後排的座椅上拆開打包的被褥,鋪在兩個床墊上,家裡六個人按性别分開,三個人一張,正好夠用。
雨水打在車頂的聲音是最好的催眠曲,即使不在熟悉的環境,忙碌擔憂了一天的人還是早早地就進入了夢鄉。
第二天早上醒來的時候,外面的天空依然是灰蒙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