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清目光一瞟,觀察到大隊長沉默的舉動,也明白幾個知青的胡攪蠻纏,已經讓大隊長心裡不高興了。
“大隊長,剛剛聽您說,我們姜山村在農耕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還特意安排兩輛牛車接我們,真的是非常感謝我們姜山村。”
“我們知青下鄉,就是為了體會勞動人民的辛苦,支援農村建設的,有您和姜山村的村民這麼支持我們,我們走這一點路,也是應該的。”
封清對70年代農村的了解,還是停留在牲畜耕地為主,記得他小時候,有很多農戶都是趕着牛,在農田裡犁地。
可想而知這時候的牛多麼珍貴,可能一個村子的田地都要靠這幾頭牛。
雖然70年代也有一些區域,已經用起了農耕機器,但是也隻有少部分,很多村子基本上很難申請到,一個縣裡可能隻有兩三台拖拉機的名額。
況且現在還是集體經濟,知青到姜山村插隊,相當于是分村民的糧食。
按照他以前看的電視劇裡面的劇情,村裡的人估計都覺得知青細皮嫩肉,種地也不行,對他們印象都不會太好。
如果一開始就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情,和大隊長鬧得不愉快,村裡隻會對他們知青更有意見。
往後在姜山村,知青和村民更難融入到一起,在這個出門要開證明的時代,知青在姜山村估計是舉步維艱。
所以封清察覺到大隊長的情緒,不得不主動站出來,開口打破眼前的局面。
“大隊長,他們坐車太累了,都不太會講話,您和大山兄弟多多包涵。”
“你們從姜山村,大老遠的來到車站接我們,我們可都記着咱們姜山村人的好呢。”
周博遠的聲音洪亮,充滿活力,臉上帶着爽朗的笑意,他的笑聲也非常有感染力,隻要一開口就能帶動現場的氛圍。
他擡頭看了下頭頂的太陽,抹了下要流到眼睛上的汗漬,覺得時間再拖下去,天黑都不一定到姜山村。
轉過身,他的臉一下子拉了下來,目光像刺眼的光柱一般,掃了幾個知青一眼。
“我們這一路上辛苦,難道大隊長和姜山兄弟不辛苦了嗎?”
“我們下鄉插隊,以後也要多靠大隊長,和姜山村村民幫襯,眼皮子淺的,就看得到眼前這幾十裡地的路了。”
周博遠就差明說,得罪了姜山村的大隊長,以後知青的日子也别想好過了,一個個最好都把腦子放清醒些。
剛剛還嚷嚷着的幾個知青,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大家都是聰明人,一點就透。
而且前幾年從鄉下傳到城裡的消息,那麼多知青在鄉下被排擠,磋磨的沒有個人樣的,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他們還想在鄉下表現好了,早點回城,得罪一個村裡的大隊長,沒有一點好處。
封清看周博遠這一手敲山震虎,效果很是不錯,覺得周博遠可真是個人才。
而且看他在火車上掏錢那麼利索,穿着談吐都不俗的樣子,在京市應該背景不差,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要下鄉?
封清定睛一看還有兩三個知青,眼神裡帶着不忿,瞳色瞬間也冷了下來,對于這些拎不清的人,費再多口舌也沒用。
周博遠目光閃過一絲若有似無的涼意,掃視了一圈,看知青們都心裡有數了,才轉頭看向大隊長。
“你看這...,大隊長,時間也不早了,估計家裡嬸子也等着急了,咱們是不是早點啟程?”
“趕在天黑前到咱們姜山村,也不耽擱您和大山兄弟吃晚飯。”
剛剛沒有說話的另外幾個知青,此時一個個眼神躲躲閃閃,尴尬的笑了兩下也不再吱聲。
大隊長看所有人都不再有意見,去拉了牛車過來,看來這些知青裡面,還是有明白人。
拍了拍還喘着粗氣,一臉不忿的姜大山肩膀,讓他把脾氣收一收。
“大山,把牛車套上,現在出發,太陽落山前,還能趕回村裡,也給咱知青留個收拾的時間”
姜大山粗黑的眉毛抖了抖,斜了幾個知青一眼,氣不順的轉身去套了牛車,也不再說話。
大隊長和姜大山甩了兩下鞭子,牛哞了一聲,開始悶頭拉着牛車走了起來。
“走吧,牛車裝的東西多,走不快,你們跟着牛車走就行。”
“好嘞,大隊長,您盡管趕車,我們跟得上。”周博遠嘻笑着說道。
“辛苦大隊長!”
封清那雙漆黑的眸子,不見半點波瀾,從幾個知青身上收回目光,拍了拍身上沾上的灰塵,跟上了大隊長駕駛的那輛牛車。
從興江縣城火車站到姜山村,坐牛車大概是一個小時,如果走路至少要兩個多小時。
此時一行人卯足勁走,先前得了周博遠的提醒,又被周博遠警告了一番,路上雖然也有人抱怨,都是小聲吐槽兩句,也不敢再出頭鬧不愉快。
連秦曉娟也因為屢次三番被怼,都消停了不少,所以堪堪趕在太陽完全落山前,到達了姜山村。
姜山村因為靠着連綿的大山,而村裡大多數又都是姜姓人家,因此而叫姜山村。
村裡有大概兩百多戶人家,算是比較大點的村子了。
姜山村西側都是雲霧缭繞的大山,附近的村民稱這座山叫雲霧山,因山峰沒入雲層而得名。
封清一行人到了雲霧山山腳下,就感覺遠處的青山綠意撲面而來,空氣中微風吹拂,一路走來的燥熱瞬間降下去了不少。
封清看着眼前還處于未開發的風景,整個人感覺神清氣爽,神情瞬間一松。
夕陽的餘晖,灑在封清線條柔和的面龐上,像是給他鍍上了一層金光,朦胧又好看。
未來科技是非常發達,但是環境污染也破壞的嚴重,很多山區森林都被過度開發,像眼前這樣自然的風景很是少見。
猛然之間看到,讓封清整個人心曠神怡,連空氣中呼吸到的新鮮的草木氣息,都讓他感覺格外清甜。
知青點是在村尾的位置,大隊長駛着牛車,從山腳下穿過去,就可以直接到村尾,路上還碰到了好幾個,從雲霧山上下來的村民。
見到大隊長帶着知青回來,都遠遠的高揚起右手,沖大隊長熱情的招呼,看到知青這麼多人,有些村民好奇的跟着往村尾走。
此時正是各家各戶吃晚飯的時間,農村人吃晚飯的時間比較早,有的人家裡飄着飯菜的香味,有的房頂上飄着灰色的煙霧,很是有農家氣息。
“知青點到了,咱們姜山村這次接收八位知青,另外四位知青,大山會送你們到隔壁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