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火箭制造廠内,所有人各自發揮着重要作用。
李求真熬了一整夜沒睡,思維已經變得混亂,袁正初讓她去休息,工作由他接手。
袁正初迅速穿梭于各個工作區之間,手中拿着一疊文件和一台平闆電腦,不時停下腳步與工程師們交談。
他監督生産進度,時刻關注着材料供應的狀況,确保每一個環節都在按計劃進行,并且解決零部件短缺的問題,确保生産不停頓。
陳雨嘉和慕雲霓則忙碌于辦公區,處理着一份又一份的文件,快速敲擊着鍵盤,細緻地安排所有人的工作日程,确保每一個人都清楚自己的任務和時間安排,以及餐飲和休息都得到妥善解決。
那三個來到工廠的外星人,讓建造過程如虎添翼。
洛特拉人來能夠在弱光環境下清晰視物,紀遇安排洛特拉人負責細緻的檢查和精密操作。
他們利用發光的皮膚和敏銳的聽覺,能在極短時間内檢測到設備中的微小故障和不協調之處,大大縮短的時間。
洛特拉人正專注地監控反物質裝置的細微運行聲音,他的尖耳朵輕微擺動,捕捉着任何異常的機械運作聲。
“這台設備的第四号磁軸承有輕微的偏差,需要調整。”他冷靜地指出,聲音在忙碌的車間中回響,他的貓眼在暗處閃爍着綠光,準确無誤地定位問題源頭。
卡洛星人有強大的力量和耐力,适合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和戰鬥,紀遇安排他擔任火箭的關鍵性組裝任務,尤其是在重型組件的精準安裝上。
車間的高架吊臂緩緩放下一個巨大的引力牽引裝置。
雖然機械臂提供了主要的動力,但某些微調和高精度的調整依然需要手工完成,對于卡洛星人來說,毫不費力,他們力大又靈活,能夠24小時連軸轉,不需要像人類那樣,需要時常休息。
弗爾卡人身高約1.7米,體型纖細但靈活,頭部形似蒼蠅,雖然沒有卡洛星人那麼大力和耐力,但他們可以快速移動,有超凡的視覺能力,複眼能夠捕捉極細微的運動,紀遇安排他在火箭的動力和控制系統測試工作。
弗爾卡星人的複眼細緻地掃描每一個控制面闆和顯示器,開口道:“反物質流動穩定,推力輸出在預期範圍内。”
他通過無線耳機報告數據,觸角微微震動,感應着環境的變化,四肢靈活地在各種設備間穿梭,迅速調整任何發現的異常參數,每一個動作都精準無誤。
在周圍工作的人眼裡,他們依然是人類的樣子,不過他們三個好像異于常人,要麼力氣大,要麼跑得快,要麼就是眼神和聽力特别好使,一個人能頂十幾個人用,而且還縮短了工作時間。
紀遇作為總技術指導,坐着四輪電動小車在不同的地方穿梭,看到這些外星人和人類的技術人員們緊密合作,心中充滿了希望。
讓這場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正在慢慢變成可能。
但是依然有人在高喊着,不可能。
李教授是從頭到尾喊着不可能的人,認為這是妄想,是一場陰謀和騙局。
他甚至大肆批判鄭詩禮的演講,是政客的一場做作煽情的表演,在蒙蔽大衆,讓大家不要相信,即便承諾了,公開的信息也全都是假的,他們可以僞造,鄭詩禮說的所有突破性的科技全都是不可能的,十幾年也不可能實現。
李教授為了證明自己的理論,還搬出了大量的公式,舉了各種例子,類似于回到一百年前,是不可能造出智能手機的。
這些言論,也算是有理有據,吸引了很多人關注相信。
不過現在為了穩定局勢,官方開始用鐵腕手段的管控。
從一開始大量的媒體記者采訪李教授,到現在為了穩定局勢,媒體已經不再采訪李教授這種極端言論。
但李教授還是會在網絡平台上面開頻道,大肆宣揚自己的觀點。
這種說法依然有相當多的受衆。
每天李教授都在實時關注官方披露的信息,以各種角度來反駁每一個數據每一個觀點。
他的反駁甚至已經到了一種瘋狂的狀态,大量極端的言論,甚至要号召他的粉絲去沖擊火箭廠,認為是在浪費資源,這些資源本應該可以去修建地下避難所,或者建造飛船逃亡,結果浪費在制造一個根本就不可能發射成功的大火箭上。
最終,李教授因為散播恐怖言論被抓,頻道停止更新,李教授的粉絲怒了,上街抗議,要求釋放李教授。
不過因為街上有衛兵把守,所以抗議的人也不敢越過雷池,隻能以坐在路邊絕食。
他們舉着牌子,上面寫着:釋放李教授,反對掩蓋真相!捍衛言論自由!
*
倒計時5天。
火箭制造廠裡,一片忙碌景象終于暫時平靜下來。
5萬噸的火箭,終于在無數雙緊張而又期盼的眼神中建造完成。
這是一項人類偉大的奇迹,在短時間内制造出如此龐大的火箭。
自從承諾信息公開,媒體就開始跟蹤拍攝,為了保證制造的順利,記者可以到現場拍攝,但隻有三家公認的客觀大媒體獲得授權,而且每家媒體隻能派一個記者,且不可幹涉現場工作,因為大家都非常忙碌,沒有時間接受采訪,耽誤一秒鐘世界就可能毀滅,他們隻能在旁邊安靜拍,如果違反規定就會被趕出去。
在媒體拍攝到的畫面中,有一道身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有一個女人,最多23歲,身材清瘦嬌小,可是卻在一群人之中,強悍地穿梭指導,甚至擡起重物。
那些民衆眼熟的科學家都圍在她身邊,随便一個都是國家級的工程師和科學家,不停地向她讨教。
畫面裡更是顯示,這個女人居然把慕秉持呼來喚去,她随手指個地方,慕秉持就立刻過去了,相當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