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機構24小時監測這顆行星,并對信息進行了全面的分析調查。
經過更多的數據觀察,這顆行星是黯淡的黑灰色,表面覆蓋着厚厚的岩層,布滿了深邃的裂縫和巨大的隕石坑。
科學家給這顆突然闖進太陽系的行星,起了個名字,叫天外來客。
距離天外來客到達海王星軌道倒計時56天。
巨大的會場内坐滿了頂尖科學家。
這無疑是史無前例的一幕。
一個模樣二十幾歲的女人站在台前,教這些全球最聰明的科學家關于反物質和引力牽引類的知識。
紀遇站在大屏幕前,無保留地仔細深入講解了人類可以理解,但是還無法實現的技術。
紀遇不光授予了他們理論知識,還描繪了詳細的圖紙和制造方法,解釋每個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逐步教他們如何制造和組裝這些設備,包括材料、加工工藝和安裝步驟。
在這場災難來臨時,38區也不再遮掩,但凡是紀遇認為用得上的技術,他們全都拿出來。
紀遇利用現有的科技基礎進行優化和改進,結合38區一直以來秘密實驗的技術,讓這些科學家能聽得懂并且理解,比如改進現有的磁約束和核聚變技術來實現反物質存儲。
這些驚人又先進的知識和制作水平,讓在場的所有科學家瞠目結舌。
紀遇講解完之後,在話筒前問:“大家有沒有什麼問題?”
許多人舉起了手。
紀遇指了其中一個人,“請說。”
科學家拿起話筒:“既然使用反物質和引力牽引技術,那麼5萬噸火箭是否過于龐大了,我們可以縮小。”
紀遇回答:“這個重量經過多方面考慮,技術整合、安全性、系統冗餘、任務需求以及人類現有能達到的工業水平的極限。減少重量可能會導緻某些關鍵系統無法正常工作或達不到預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她在屏幕上寫下公式和畫圖,讓他們理解為什麼即便使用了反物質技術和引力牽引,依然不能縮小火箭規模。
紀遇一邊寫一邊說:“反物質推進系統和引力牽引裝置,本身要占據相當大的質量和體積,需要堅固的結構和防護裝置。而且在反物質反應和引力牽引裝置啟動前,還是需要傳統燃料來進行初始調整和啟動,包括導航、通信、冷卻和其他輔助系統仍需要穩定的能量供應,所以需要龐大的運載力。”
“火箭發射時需要克服地球引力和大氣阻力,初始階段需要極大的推力。化學燃料發動機能夠在短時間内産生極高的推力,适合這種高需求的發射階段。反物質推進和引力牽引技術雖然先進,但在大氣層内靠近地球時,由于能量強大,可能存在未知風險,所以需要遠離地球才能啟動。”
“第一階段,傳統化學燃料用于離開地球引力井,達到安全的初始速度。第二階段及以上,反物質和引力牽引裝置在深空中啟動,減少傳統燃料的依賴。一旦火箭進入太空,重力和大氣阻力顯著減少,使用反物質推進技術和引力牽引裝置可以更高效地進行長途航行和軌道調整。”
紀遇從頭到尾解釋了一遍之後,科學家們連連點頭。
另一個科學家科學家拿起話筒:“這次發射地點定在海島,等我們成功制造了這枚5萬噸的火箭,如何将它安全地運輸到發射場?”
紀遇早已預見到這個問題,全都計算的清清楚楚。
“我們可以使用自走式模塊化運輸車,将火箭從工廠運送到港口。它的承載能力和靈活性足以應對這種超重型的運輸任務,每個模塊可以承載數百噸的重量,我們會使用多台SPMT協同工作,确保火箭的重量均勻分布,避免任何單點過載的情況。”
科學家:“但即便是SPMT,也需要大量的協調和精确的操作,以及對道路的改造,任何一點失誤都會導緻災難性的後果。從工廠到港口的路上有不少障礙和轉彎,SPMT能百分百應對嗎?畢竟這是超級大火箭。”
紀遇從容回答:“SPMT的高機動性和靈活性正是應對這種情況的關鍵,隻要提前勘察并加固運輸路線,确保所有道路都能夠承載SPMT和火箭的重量。同時,SPMT的轉向和高度調整功能可以應對複雜的道路條件。”
科學家:“到達港口後如何進行海上運輸?火箭這麼重,普通的船隻無法承載。”
紀遇繼續解釋。
“我們需要設計一個專門設計的浮動平台上,這個平台類似于海上浮動起重平台,有極高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能夠應對火箭的重量和體積。”
科學家:“穩定性如何保障?”
紀遇:“配備動态定位系統和減震設備,在運輸過程中實時調整平台的平衡,确保火箭的穩定性。拖船将負責牽引平台,并由一隊護航船全程保護,每一個步驟都要小心。所以,這不僅是技術上的挑戰,更是對團隊合作的考驗。”
科學家們聽了紀遇的解釋,臉上雖然還有疑慮,可目前也提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而且她說的也的确有可行性,什麼都考慮好了。
科學家:“這任務過于龐大複雜,你确定這火箭不需要設計載人,來應對突發情況嗎?”
紀遇:“是的,不需要載人,銀河動力有高度自動化的AI系統,我會在基礎上進行改進升級,安裝在火箭内部,進行實時自我診斷和修複,再加上地面控制中心配備先進的遠程控制系統,可以實時監控火箭的狀态并進行必要的操作和調整。即使在深空環境中,依然可以保持與地面的穩定通訊。内部設計了多個冗餘系統,關鍵設備有備份,一旦主系統出現故障,備份系統可以立即接管。”
所有人:“……”
聽着還是有點懸。
紀遇的聲音,回響在每一個角落,“更重要的是,我不喜歡有人犧牲,不一定每一次都非得犧牲少數人的命,換取大多數人的生存。我把所有可能出現的狀況全都考慮到了,你們也都看到了。”
台下衆人一陣沉默。
紀遇接着道:“大家還有什麼問題嗎?”
又有一個科學家舉手。
紀遇:“請講。”
科學家說:“你告訴我們,這些都是外星人教你的,你曾遇到過外星人,跟他們交流過。”
紀遇:“沒錯。”
科學家:“你确定你不是外星人?”
他們現在懷疑,她才是外星人。
要不然她怎麼操作的這麼熟練。
紀遇嘴角扯出一抹笑容,“我究竟是不是外星人,等到太陽系危機解除了,我會讓你們好好調查。”
慕秉持也坐在台下,手裡還拿着筆記本,一直在手寫紀遇在台上講解的這些知識。
聽到外星人時,他專注地盯着紀遇的臉,他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她很古怪。
她的字寫得很醜,甚至有錯别字,連智能手機都用不利索,可是她偏偏會這些驚人的知識。
也許她真的是外星人。
她不太會用智能手機,不太會用智能白闆,是因為這些科技對她來說都太落後,她不适應。
紀遇将任務分成幾個關鍵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和時間安排,以便在兩個月内完成。
她經過估算之後,有些慶幸慕秉持将這件事上報,動用了國家力量,調動全球資源,否則兩個月的時間太懸了。
大家分工合作,政府高層和外國高層接洽,商量相關事務進行全球資源調配。
面對災難,各國暫時放下芥蒂,通力合作。
各國政府都默契的将這件事暫時隐瞞,一旦讓民衆知道,很大概率會導緻社會秩序崩潰,發生暴亂,甚至會引發戰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