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屏幕?”紀遇茫然地盯着眼前的大屏幕,用手敲了敲,“你們管這叫智能啊?”
她是不太會用,很多東西她比較陌生,比如新買的智能手機。
就像她跑到了幾百年前,很多工具都認不全。
紀遇是這麼想,可是在衆人看來簡直是災難。
全場又是倒抽了一口涼氣。
慕秉持也是捏了一把汗,他立刻在屏幕上操作了幾下,切換白闆模式,然後說道:“你現在可以直接在上面寫了。”
“你能寫出什麼?”質疑聲還在繼續,說話的是李教授:“人類現有的技術以及資源,根本就不可能将那麼大的天體推出太陽系。”
紀遇:“首先,我們需要一枚935MN推力的火箭,這将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火箭,起飛重量5萬噸,為了達到光速10%的穩定飛行,還需要采用反物質推進技術。”
此話一出,全場嘩然,就連旁邊的慕秉持都震驚了。
“5萬噸?光速的10%?935兆牛頓?反物質推進?”有人驚呼出聲:“你在開什麼地獄玩笑?”
“地球目前發射成功的最重的火箭也不到5000噸,最高推力35兆牛頓,你說造個5萬噸的火箭去阻止一顆即将破壞太陽系軌道的流浪行星,你是瘋了嗎?你怎麼不說造個500萬噸的?”
鄭詩禮擰着眉頭說:“雖然我希望大家無論什麼法子都可以說出來,可是五萬噸的火箭,就算我們能制造出來,也發射不出去,更别說什麼反物質推進技術,達到光速的10%穩定飛行,這完全超出了我們現有的技術範圍,工業水平遠遠達不到。即便目前速度最快的探測器,借助太陽的引力,速度也隻達到光速的0.055%。”
雖然他不願意說不可能,可是他心裡已經想着這三個字,不可能。
另一個科學家質疑:“反物質推進這在我們看來僅僅是理論概念,我們甚至還沒有實現穩定的反物質存儲,更不用說利用它來推動5萬噸火箭了以光速的10%穩定飛行,我甯願相信這個世界上真有驚奇隊長,單手能把這顆流浪行星推出去。”
雖然後半句是個玩笑話,可是大家都笑不出來。
紀遇:“我知道你們的顧慮,先聽我說完。首先,這種技術利用反物質和物質相互湮滅時釋放的巨大能量,提供非常強大的推力。”
紀遇在屏幕上迅速的寫下理論基礎,上面是一連串的計算公式,她一邊寫一邊說:“通過穩定的磁場容器來存儲反物質,控制反應速率,确保穩定的能量輸出。”
“你們需要改造現有的火箭工廠,引入反物質存儲和推進設備,我會提供詳細的設計圖紙和技術指導,來提高你們的工業水平,而且38區這麼多年來的研究,超出你們的想象,有些高科技可以投入應用,有利于這次的火箭制造,我會手把手教你們怎麼做,為你們解決一切技術問題。”
周秀霖在38區已經聽過紀遇的論述,當時她隻覺得這小丫頭瘋了。
可是,這一切成為了事實,她冷靜下來思考之後,認為38區的一些技術如果可以投入使用,那麼這火箭未必不能成為現實。
為了防止外星勢力入侵太陽系,38區在70年代就已經計劃太陽系防衛,進行太空戰艦研究,有很多科技都沒有公之于衆。
衆人面面相觑:“小姑娘,上一個這麼狂的科學家叫尼古拉·特斯拉,他要建造死亡射線,摧毀幾千公裡以外的目标,你覺得你比他還厲害?”
“别誇尼古拉·特斯拉了,他厲害什麼啊。”有人挑這句話反駁,“他連學位都沒有。水平不夠的人才會吹尼古拉·特斯拉,科學界的泰鬥根本就不會認可他。”
“胡說八道。”一個中年的科學家拍案而起,“他沒拿到學位是因為他交不起學費,不是因為他沒實力。你簡直缺乏對曆史的認知和科學貢獻的理解,特斯拉在電氣工程和物理學領域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許多發明和理論在他在世時就得到了認可,許多大學的工程和物理學課程都會講授特斯拉的發明和理論,他的交流電輸電系統直接影響了現代社會的電力供應方式。你作為一個科學家,會對特斯拉有這種狹隘的誤解,是不是想顯得你标新立異?你是有學位,但摻了水吧。”
“你……”
“别吵了。”慕秉持皺着眉:“那顆流浪行星都要飛到家門口了,你們還在為一個80前就去世的科學家吵架,話題歪到哪去了?現在不是學術争論的時候,聽紀遇把話說完。”
衆人瞬間變得安靜了起來。
紀遇将最後一個符号寫完,轉過頭撇了一眼慕秉持,有點不想揍他了。
她接着對衆人說:“接下來,引力牽引裝置也是關鍵,它能夠通過生成強大的引力場來影響行星的軌迹。”
有人問:“引力牽引裝置?你如何生成和控制如此強大的引力場?”
李教授激動地說:“5萬噸的超級火箭已經超出了我們現有的技術,即使我們能建造,如何确保引力牽引裝置能夠在如此大的範圍内穩定工作?引力牽引隻存在理論上,但在現實中,我們從未在大規模的物體上進行過測試。行星的質量巨大,不可能産生足夠的引力來改變其軌迹。”
紀遇:“引力場理論基于廣義相對論,利用極強的電磁場生成時空曲率擾動,形成可控的引力場。”
她在屏幕上迅速寫了計算公式,邊寫邊說:“在火箭上安裝多個高能量電磁場發生器,形成穩定的引力場。這個裝置需要精密的工程技術和極高的能量供應。我會提供制造和組裝這些裝置的具體步驟和所需材料,所以你們不用擔心不可能,地球的資源加上38區的科技以及我所提供的技術,我們是可以做到的。”
衆人:“……”
她到底是誰?
紀遇接着說:“我們将分成幾步來進行。首先是反物質推進系統的安裝,需要特種合金和超導材料,組裝反物質存儲容器,安裝在火箭核心部位,然後是測試和校準,确保磁場穩定,反應速率可控。”
“接下來是引力牽引裝置,使用超高能量電磁線圈,配備特種冷卻系統,安裝電磁場發生器,連接到主能量供應系統,然後測試和校準,模拟引力場,調整電磁場參數以确保引力場強度和方向可控。”
紀遇邊說邊在屏幕上寫公式畫圖進行示例。
“我知道你們的擔心,在開始實際操作之前,我會為你們詳細講解相關理論,解決你們所有的問題。”
紀遇簡單的介紹完之後,面向衆人。
現場沉默的可怕,所有人盯着屏幕上的公式,他們突然覺得這麼多年白學了,因為他們懂了,但又沒懂。
鄭詩禮:“人類達不到這個技術水平,無法實現你說的理論,而且就算嘗試了,那也需要大量的實驗,試錯,不可能一次就成功。”
紀遇:“這些技術,在你們的技術範疇内,的确屬于前沿領域,但實際上,在某些星球,這是已經成熟應用的技術。”
“什麼某些星球,你這是什麼意思?”
紀遇為了讓他們更加相信,說道:“我接觸過外星人,他們使用一種特殊的磁場容器來存儲反物質,确保它不會與普通物質接觸,從而避免不穩定反應。這種容器由超導材料制成,能夠産生極強且穩定的磁場。”
衆人:“……”
她接着說:“他們通過精确控制反物質和物質湮滅的速率,來産生穩定的推力。你們需要理解的是,關鍵在于控制湮滅反應的環境,這樣才能确保反應持續且可控。”
紀遇的話聽起來荒謬,可是看到她寫下的這些公式,還有她說的這些話,這些科學家們不得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而且外星人跟地球接觸,已經不是什麼傳說中的故事了,而是真實存在的,有些政府已經披露了相關信息。
甚至在場的一些科學家都有接觸過這方面的,雖然沒有親自接觸過外星人,可是也接觸過政府的一些秘密項目,跟外星科技有關。
周秀霖更是本人見過外星人的屍體。
有人問:“你見的是什麼外星人?他們長什麼樣子?擁有怎樣的科技?”
紀遇回答:“他們是高等文明,多種多樣,已經實現超光速旅行,而且他們會僞裝成人類的樣子,擁有你們無法想象的科技。”
“那你是在哪見到他們?你為什麼能見到他們?”
紀遇:“他們會定時和人類接觸,我跟他們學習過。”
科學家:“我們為什麼要相信你?”
周秀霖:“紀遇,把那個儀器拿出來給他們看。”
慕秉持:“什麼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