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
“為什麼啊?!”小飛有點不平衡,拜個師傅可都是觀裡的小孩夢寐以求的。
金剛沒有說話,先炫了炫手臂的肌肉,又做了個比身高的手勢。
小飛立刻不語!像金剛這麼壯實,被師傅們看中,隻是早晚的事吧!再次重重歎了口氣。
自己呢?李師傅說要自己先練兩年看,多半是拒絕自己的托詞吧。還能清晰地回想起他顯露的那一手絕活:......一個箭步跨上桌子,然後高高躍起,輕輕落在房頂,拾了毽子,不碎一片瓦,整個過程行雲流水,引得小夥伴們一片喝彩......這可是傳說中的輕功!
難道這些,終究與自己無緣麼?難道真得像母親說的那樣,過了八歲還沒有師傅,就得做更多的功課——念那些神神叨叨的破爛經,做一個“正兒八經”的道士?
小飛可是知道,伏龍觀的道士不是皇帝那種“淩霄上清飛元真君”——讨老婆,聽過沒見過!
自己正要向金剛繼續大倒苦水呢,但金剛卻站起來,拍了拍屁股——要走了。
留下小飛一臉懵然:“幹嘛?再陪我會兒啊!”
“不行啊!我現在就得練功去了。”
“你不還沒拜師嘛?”
“所以更不敢松勁。”
“......”小飛無語。
“你也一樣。”金剛說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小飛自然知道,金剛是在督促自己練功——李師傅的徒弟都從爬山開始練習。當初李師傅随口一說叫自己先練,自己真就較上了勁。這一堅持,就是兩年。早上念經,白天讀書,課後鍛煉,如此往複,從未間斷。
看了看被自己擱在一旁的沙袋,小飛歎了口氣,重又拾起,憤憤綁上。李師傅并未再提過收自己為徒,但就這麼放棄,也不甘心。而且,所謂一日一練一日功,兩年下來,好處也不是沒有。
經可以不念!但做一天道士,總可以多念一天書,多練一天功,白吃一天飯!
回去?除了幹農活,還能做什麼啊?家裡送一個哥哥念書,可都還是舉着債的!自己在家的記憶裡,幾乎隻有爺爺卧病在床、父親買醉的樣子......雖然自己的祖爺爺還做過縣裡的太爺......
這些,就是小飛心裡的全部想法。一個落魄書香家庭出生的普通小子,借讀在一座香火旺盛的道家院觀裡。
伏龍觀。
連護院都有好幾個練武的師傅,可不是一座普通的道觀。至少,香火要比普通道觀旺盛得多。也才開得起免費的學堂,招來各村衆多根正苗紅的小孩子,既做了善事,也廣傳了道統。
讓很多人慕名而來的是,它有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傳說。
伏龍觀,顧名思義,傳說可是鎮壓了一條龍的。而且,不光如此。伏龍觀還有座後山,叫落鳳山,甚至還引來過神鳥鳳凰,隻不過平常并不對香客開放。
更重要的是,它還真得有靈。
龍場道人,這座道觀的開山老祖,一位仙風道骨的真實人物。好多古稀的老人可都是實實在在瞻仰過他的仙姿,受過他的恩澤的,被尊稱為龍場仙人!也因此,伏龍觀的名稱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所謂“伏龍”指的就是龍場仙人!
相傳,當朝已故新建伯王守仁,也就是聲名赫赫的陽明先生,就是龍場仙人的弟子。在被貶之時,予授天書。然後出山,平定戰亂,創立心學,救世人于水火,才成就了聖賢。
被後世之人津津樂道的“陽明先生龍場悟道”,有些人以為“龍場”是地名,謬傳而已!天機不可輕洩,龍場之名傳天下足矣!
既有傳說,又有真實的人物,加上确實山水有靈,香火如何不旺?
當然,龍場仙人不可能一直都在伏龍觀裡,傳言早已飛升。留下了另外三個徒弟,兩個徒孫。
二徒弟,王真人,也就是上任觀主,現任代觀主的師傅,傳言正是為了閉關飛升,才舍卻了這一身俗物,傳位于年富力強的李真人。
三徒弟,陳真人,仙居黃山,凡人不得其蹤。隻是聽說他一爐仙丹,煉得是出神入化。
四徒弟,人稱“火靈真君”,乃是三個徒弟中,道術成就最高的一個,據說一身道術還要超過他的師傅龍場。但是,傳說得再厲害也是白搭......因為好像已經死了,是死了,不是飛升。
大徒孫,毛傲真人。二徒孫,賈诩真人。其實隻是兩個七、八歲的小孩,但是,人家輩分在那兒。像小飛這一輩的見了,那得磕頭叫太師祖!得虧一般隐居在後山,衆人很少見過。
隻是,這兩徒孫人雖小,身世卻比那四個年長的徒弟撲朔迷離多了。傳言,他倆可同龍場仙人徒弟的徒弟可有點不一樣!乃是龍場仙人親傳!
親傳?!!怎麼個親傳法?親傳又為什麼叫徒孫?外人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