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來吧,你也是剛好,做甚行這般大禮,本宮這裡也不講這些虛禮。”高貴妃讓她的宮女把張百年扶起來,再賜座賞點心。
張百年不敢懈怠,趕緊照着原主的記憶,戰戰兢兢地行禮謝恩,側坐在椅子上,肌肉緊繃着,也不敢坐實。
高貴妃又說了幾句體面話,同住在鐘粹宮後院的喜答應和兩個官女子也來給高貴妃請安了。
這時也要到給中宮皇後請安的時辰了,高貴妃起身,張百年這個裕常在跟在後面,喜答應再落後她半步,兩個官女子落在最後面,出了鐘粹宮的大門。
兩個官女子沒資格給皇後娘娘請安,隻是恭送出鐘粹門,目送高貴妃一行人的背影。
在清朝的後宮中,隻有嫔以上的主位娘娘才算是正經皇妾,貴人還算可以,在後宮中算是初有名号,底下的常在、答應連妾室都算不上,照着外面大家族的叫法,頂多算是個通房大丫鬟,至于官女子,就更悲催了,待遇隻比宮女好上一丁點,身邊連個伺候的宮女都沒有,本身還要幹些宮女的活計。
張百年跟在貴妃的肩與後面,走得十分辛苦,但也要垂頭咬牙忍着,不能露出絲毫勉強。
從東六宮的鐘粹宮走到西六宮的長春宮,這路程可不短,這個身體又是剛剛病愈,還有些發虛,走道也就是五分鐘的量,剩下的時間主要靠張百年的意志力在撐着。
好在長春宮的茶水不錯,張百年坐在末尾靠門的地方,小口小口抿着喝茶,耳朵豎起來聽着上首幾位娘娘說話。
與宮鬥劇、清穿文裡寫的不同,妃嫔們的談話氣氛還不錯,很少有夾槍帶棒、拈酸吃醋的,大家都是體面人,在外面時都要講究個和和氣氣。
高貴妃先和娴妃客氣了一句,誇娴妃新得的玉簪成色好,娴妃也客氣回來,說貴妃娘娘今日點的胭脂顔色好。
張百年不動聲色地看向大名鼎鼎的娴妃,未來的斷發繼後。受清宮劇影響,她還以為原本同是側福晉的貴妃娴妃會有多不和呢,結果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人家兩個背地裡的關系先不提,最起碼在人前還是姐妹情深的模樣,完全看不出半絲不對。
張百年從腦袋裡翻出原主的記憶來,這才發現,因為貴妃比娴妃先入府,又一直更受寵,所以從潛邸開始,高貴妃就一直排在娴妃前面,這也是衆人都覺得正常的事情。外加上貴妃娘家的父兄得力,比娴妃娘家強上不少,因而貴妃娴妃并不會因為現在的地位而産生異議。
等了小半盞茶的時間,富察皇後從内殿出來了,衆妃嫔起身行禮,待皇後落座叫起,才翩翩起身。
張百年再次落座後,才敢擡起頭看向最上首的皇後,據說是乾隆一生最愛的那個女人。
隻見這富察皇後通身上下沒有幾件金銀玉飾,發髻也是最輕省的小兩把頭,上面裝點着應時節的通草絨花,比之下面的貴妃娴妃素淨簡樸許多,但那眉宇間大氣溫婉的氣質卻是壓都壓不住,那通身的氣度令人一望便知,這位才是六宮之主。
富察皇後膚如凝脂,面若牡丹,細眉鳳眼,直鼻檀口,嘴角總帶着幾分笑,觀之可親,說起話來不急不緩,聲音和悅,總讓人有沐浴春風之感。
單論起顔值來,富察皇後其實比不上高貴妃的俏麗,也沒有娴妃的清冷感,但她整個人的氣質就是很吸睛,一看就是個很有人格魅力的高情商溫婉淑女。
張百年暗暗佩服,心想,怪不得人家是皇後呢,還是受到交口稱贊的原配皇後,一看就是超級優秀的那種人,她兩輩子都學不來的品格性情。
喝完一盞茶,張百年照着原主記憶認了一遍的人,最後還以她的審美選出了現在後宮中的最美佳麗——嘉嫔金氏和白貴人柏氏。
嘉嫔現在才二十五歲,還沒有生育,正是一個女人最美麗的年紀。她和現代審美下的小臉美女不同,她是那種面如滿月、天庭飽滿的長相,雖然也是嬌小的體格,卻獨有一種大方富麗之美。
嘉嫔和高貴妃的關系很好,私下裡來往頻繁,聽說她們兩個宮外的娘家關系也好。
至于白貴人,那就是個地道的江南美女,嬌小婀娜,很有那種弱柳扶風的調調。
張百年坐在乾隆後宮的莺莺燕燕之中,突然領悟到了乾隆對女人的審美,那就是嬌小秀美和溫柔。
這一屋子的妃嫔,就沒一個超過一米六五的,最高的娴妃去掉花盆底,也就是個一米六二的個頭吧。
難道,這就是娴妃不受寵的原因,長得太高了?
張百年突然就對乾隆帝的身高好奇了起來呢,畢竟原主總是低頭,在皇帝面前總也站不直,從她少數面聖的記憶裡,是真看不出乾隆有多高啊!